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城关镇 > 罗星街道

罗星街道

罗星街道

罗星街道为浙江省嘉善县的城关镇。

一、 行政区划

罗星街道位于嘉善县城南部,是嘉善新城区和县政府所在地,其内有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等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街道于2009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后划分而成,区域面积39.5平方公里,辖10个村(包括6个农村社区)、8个城市社区,户籍人口5.6万人。

二、 自然地理

1. 人口

户籍人口5.6万人。

2. 面积

区域面积39.5平方公里

三、 经济发展(含交通条件)

1. 特色产业

2018年,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1亿元;财政总收入5.14亿元,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7亿元。

归谷智造小镇,规划用地5.6平方公里,可拓展面积10平方公里,2017年度固定资产投资14.7亿元。致力于围绕人工智能的重要细分领域——智能识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重点发展智慧管理、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生产四大产业应用领域。小镇以归国留学人才为创业主体,以创新气质和江南底蕴为特色,着力打造有活力有温度的创业生态,努力建设成为海归人才创业首选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新高地,智慧生产生活示范小镇。小镇三年建设计划总投资50亿元,力争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超100亿元,实现税收超5亿元。小镇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全省首批高新技术特色小镇(培育类)名单、浙江省10个“腾龙换鸟”特色小镇名单、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名单、获得浙江省健康产业示范基地、全省“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嘉兴市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嘉善县首批“创业孵化基地”等荣誉称号。已成功引进科技企业和创业项目143个,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51家。累计引育“国千”专家40名、“省千”专家13名、创业“新四军”1300余名,“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领军人才项目33个。

产业提质发展。农业上,坚持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甜瓜之乡”称号。与宜葆合作开发农旅综合体项目,在马家桥推行微秸宝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选送的“蜜天下”甜瓜获浙江省精品甜瓜金奖。大力实施“强村计划”,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2018年实现分红1180万元。村(社区)均经常性收入达624万元。2017年农村社区共股权分红1220万元,9年累计股权分红7344万元。李家股权治理模式被列入嘉善县示范点建设经验模式目录。工业上,高标准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提升投入质量,加快平台建设,加大项目招引,加快产业集聚,设立全省首家创新医疗器械服务点。服务业上,大力探索和培育楼宇经济新业态,打造以健康医药和人力资源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坚持大项目引领,与融易创新等专业楼宇运营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加快推进高端楼宇集聚发展、商圈化发展。街道重点招商楼宇10幢,总建筑面积82万余平方米,其中税收超1000万元楼宇8幢;10幢楼宇共入驻单位699家,注册企业619家。2018年成功引进2个税收超千万项目,打造了全县首幢产业税收超3000万元楼宇。2018年预计楼宇经济累计实现销售额近6亿元。

开放合作融入发展。放眼国际,实施中国归谷与美国硅谷海归创业学院战略合作,开通从“硅谷——归谷”海外引才直通车。主动迎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G60科创走廊重要节点。加快融入上海,长三角一体化,打造全市首批接轨上海重点合作平台。深化与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市转化医学协会等机构、行业协会的深入合作。与同济大学校友会全面深入开展合作,启动建设同济未来小镇。与上海转化医学协会签约共建健康产业示范基地。上海欧美同学会在归谷成立浙江省首个创新创业基地。上海大学在归谷建立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

城乡环境加速发展。加快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有序推进归谷核心区“八个一”工程和城中村“十个一”工程。高分通过省级考核,并被推荐为2018年度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市级样板名单。探索城中村社会化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智慧社区2.0版本。建立废品回收分拣中心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强势开展企业拆违雷霆行动,全面完成低小散腾退。全面完成居住出租房屋安全整治工作。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新增同欣、祥云2家幼儿园投入使用。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和“四个平台”改革落地。全县首个PPP养老中心项目顺利签约。规划建立全县首家社区中心。在全县率先开展文化礼堂驻堂制,积极探索社会化力量全面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

2. 交通情况:

罗星街道位于嘉善县城南部,是嘉善新城区和县政府所在地,其内有沪杭高速公路、沪杭高速铁路等交通枢纽,区位优势明显。

四、历史文化

纺织

明宣德五年建县后,鼓励住民种桑植棉,土纺土织业日兴,“四乡机杼之声不绝”,男耕女织渐成风气。明万历二十四年《嘉善县志》载:“南乡高土种之,年产量极微”、“妇女先碾核,以车纺之”,而多数村妇纺土纱所需之棉皆购于市集,魏塘、枫泾等地设有多家纱庄布局。故魏塘镇已形成土纱集散地。《嘉善县志》载:魏塘“东西市梢有纱庄”。县城东北乡间枫南、里泽及惠民一带,几乎家家都备有土纱、土布纺织机,明《几亭全书》称:农妇“以纺织为业,每织一匹,持之城市,易米以归”。所织之布多售于枫泾镇,故“枫泾布”与“松江布”齐名。谚称:“卖不完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纱。”

田歌

“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中的主要品种之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七种不同曲调组成,这七种曲调,既可单独演唱,也可以“田歌班”的形式数曲联唱。曲调极富江南水乡特色。歌词多用“吴音俚语,谐音双关”。歌词的这种所谓“吴格”,与明代冯梦龙编的吴地《山歌》有直接传承关系,与《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中的南朝“吴声歌曲”也有明显的血缘关系。因此,嘉善田歌也是江南“吴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砖窑

明万历《嘉善县志》载:“砖瓦出张泾汇者曰东窑,出干家窑者为北窑。”2003年编印的《嘉善县地名志》说:干窑在“清咸丰十年(1860)后,窑业迅速发展。民国时期,窑业鼎盛”。“明清时期窑业兴盛,多产‘京砖’,瓦当文化灿烂,史称‘千窑之镇’。” 干窑瓦当远销全国各地,北京皇宫、杭州知味馆、山东曲阜等都使用过干窑瓦当。

《嘉善县志》中记载,中国国产的第一张平瓦就产于浙江嘉善干窑镇。

科举

在明清两代,嘉善一共贡献了状元2人、进士213人。嘉善更是全国26个巍科大县之一,明清两代嘉善共有巍科11人(进士的前4名及会试第一名称巍科)。一般认为,巍科比进士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实力。

柳洲词派

柳洲词派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词派,地处嘉善魏塘。柳洲之名源自明清之际魏塘镇的一处名胜柳洲亭。魏塘又名魏里、武塘。依据一是戈元颖、陈谋道等编集的《柳洲词选》所收词人词作,一是明末清初以“柳洲八子”称名的活跃于魏塘的词人唱和群体。柳洲词派最有特点的传承方式就是以典型的江南望族文化为主环链进行词学上的相互影响和承续。

寺观

嘉善是江南道教、佛教流传较早的地区之一。据史料记载,嘉善道教最迟唐代已流行,而佛教始于唐朝,宋代开始,嘉善寺观陆续增多,民间把寺庙和道观作为宗教信仰的现世寄托。大约在明清时期,嘉善县的寺庵庙宇数量达到历史以来的最高峰,清光绪二十年(1894)《嘉善县志》载:县内有禅寺9座、禅院12座。建于三国东吴时1座(慈云禅寺,位于原县委党校旧址),唐代4座,宋代10座,元明清6座。光绪年间,县内有庵71座。建于唐代2座,宋代6座,元代4座,明代36座,清代23座。县城魏塘街道内多条道路与历史上道教活动有关,如道院弄,太平弄,坛弄,主要分布于城西。而作为元四家之一的嘉善籍画家的吴镇在年轻时即与释道往来密切,其中与他交往亲密的画家方方壶,即是上清宫道士。

善堂

明末江南,地方乡绅发起以济贫为目的同善会,常年举行救赈贫民的活动。同善会创始于无锡高攀龙,而作为高攀龙弟子的陈龙正创建的嘉善同善会则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

崇祯十四年(1641年),在同善会、千金会的基础上,陈龙正建立了同善会馆,作为经办善业的常设机构和公所。同善会馆是江南最早兴起的民办性慈善组织,在中国民间慈善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城墙

明正德五年(1510),知县胡洁为保居民安堵(安居),在魏塘日晖桥之东建宾旸门,太平桥之西建平城门,以备启闭之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为防御倭寇,吏部侍郎赵文华督师嘉善,抚台王抒与知府刘悫议奏请朝廷筑城,获批准。县内使用徒工1万余名,征发民户740余人督工。是年十月至次年三月,建成水城门5座,旱城门4座,月城114丈,望楼4座,水城门旁台5座,墩台12座,窝铺36间,筑雉碟2644个,周围1448丈。城高3丈,阔2丈,濠阔6丈,周于城。筑城占地353亩,化银35856.9两。此后数百年间,明清两代历任知县多次维修加固。解放后拆毁,现西南角尚存有不足百米尺长的一段。

泗洲塔

泗洲塔,又名“吉祥圣寺塔”、“大胜寺塔”,位于县城东门外大胜寺内,大殿前侧,寺有大钟,声音洪亮。宋淳熙十四年(1187),由佛门弟子清梵受泗洲和尚的示兆而募建此塔。塔身六面七层,朱椽碧瓦,翘角飞檐,总高约20多米,顶尖的葫芦呈倾状,遇大风能随风旋转。

书画

据统计,自宋朝以来被《中国美术家大辞典》、《中国书画家大辞典》收录的画家和书法家就达170多名。他们留下的大量书画作品,构成了嘉善历史上特有的文化景观。

据《故宫博物院藏宝录》、《故宫便览》等资料记载,北京故宫现藏嘉善籍名画家的字画真迹有元代“四大家”之一吴镇的《芦花寒雁图》轴、《渔父图》轴、《竹石图》轴和《草书心经》卷,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大画家盛懋的《秋江待渡图》轴、《松石图》轴等。另外,明代画家姚绶、清代初年画家项圣谟(旅居嘉善)等也均有书画作品被收藏。

雕漆

与嘉善历代绘画艺术交相辉映的则是嘉善元、明时期的雕漆工艺品,它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我国雕漆艺术源远流长,但谁也不曾想到,是元朝嘉善的一批民间雕漆工匠,把这一门艺术推向了顶峰。他们制作的大量雕漆作品,代表了元代漆器制造的最高水平,且对后代漆器的制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漆器专家,把西塘称为“元代漆器的制作中心”。当时,它和景德镇的瓷器并驾齐驱,不但促进了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而且成为我国最早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之一。

铸银

 据史料记载,朱碧山所铸虾杯、蟹杯、人物杯,当时为名人高士酌酒的一种时髦而风雅的酒具,堪称中国酒文化一绝。这种银制槎杯,不施药焊、注酒自能流走。槎者筏子也,故得其名。清代大诗人朱彝尊曾作《朱碧山银槎歌》咏之。据了解,碧山制作的槎杯,存世作品仅三件。其中北京故宫珍藏的白银龙槎为酒具中的极品,属国宝级别的文物。有学者著文,为中国100件稀世珍宝排座次。银龙槎杯仅次于银缕玉衣、“竹林七贤及茶启期”砖画、唐琴“大圣遗音”等文物,名居第6位。由此可见它的艺术品位之高。

文保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5处,分别是干窑窑墩,大往遗址,钱氏船坞,魏塘叶宅,西塘古建筑群。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吴镇墓。

五、风景名胜

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地理位置优越,属浙江省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素有"吴根越角"之称。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核心区面积1.01平方公里,人口近6万。

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漕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历史沿革。

吴镇纪念馆

吴镇纪念馆,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吴镇的故居和墓葬地。现有吴镇作品陈列厅和多个展厅,并有吴镇墓、梅花亭、八竹碑廊、洗砚池和千虹阁等十余处景点,融赏梅、观画、读碑、游园为一体,为江南一大人文景观所在。1981年4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重新公布吴镇墓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公布,吴镇纪念馆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吴镇纪念馆坐落在嘉善县城花园路178号,占地面积2987平方米,建筑面积1657.5平方米,其中陈列室260平方米,展厅268.8平方米。馆址内外古迹有:吴镇墓、梅花亭、八竹碑、草书心经碑、梅花泉、洗砚池、仁本堂墨刻碑、古石碑墙等。吴镇纪念馆新辟景点有:吴镇陈列室、吴镇花岗石雕塑像、渔父图碑廊、竹谱碑廊、彩笔轩、寒碧亭、扇亭、林泉居、假山、水池、石桥等。

歌斐颂巧克力小镇

歌斐颂巧克力小镇,位于浙江省嘉善大云省级旅游度假区,是歌斐颂集团投资的省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9亿元,规划用地430亩,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四区、九个项目”:歌斐颂巧克力制造中心、瑞士小镇体验区(含歌斐颂市政厅、歌斐颂会议中心、瑞士小镇风情街)、浪漫婚庆区(含歌斐颂婚庆庄园、玫瑰庄园)、儿童游乐体验区、休闲农业观光区(含可可森林、蓝莓观光园)。

六、地方特产

嘉善黄酒、荷叶粉蒸肉、六塔鳖、汾湖蟹、熏蛤蟆、西塘八珍糕、“锦雪”牌黄桃、干窑大米、“惠绿”牌蜜梨、“锦雪”牌蘑菇、杨庙雪菜、尚农甜瓜

七、联系方式

街道委书记:黄斌0573-84011001 街道主任:李增水0573-84011002

街道办电话:0573-840110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