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城关镇 > 桥南街道

桥南街道

桥南街道

桥南街道是安徽省铜陵市郊区政府驻地。

一、 行政区划

铜陵市郊区桥南办事处成立于1996年,地处铜陵长江大桥南端,是进入铜陵市区的南大门。办事处位于郊区西北部,西南与郊区大通镇接壤,西临长江,东北部与铜官区毗邻。铜都大道、滨江大道、淮河大道穿境而过,全国水运主干道长江怀抱本域。全办总人口约2.7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约2.2万人,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我办自2005年12月启动“村改居“工作,经历了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社区全面整合后于2010年12月全面完成了“村改居”工作。目前,办事处下辖7个社区(金苑社区、铜山社区、景山社区、隆门社区、古圣社区、白鹤社区、长江社区)、8个集体经济合作社(金牛合作社、铜山合作社、周冲合作社、古圣合作社、白鹤合作社、白云合作社、渔业合作社、长江合作社)。

二、 经济发展

桥南办事处受城市辐射功能较强,工业基础雄厚,水陆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完备。桥南办事处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油料作物为主,林地有松、杉、杂木和毛竹。养殖水面2569亩,年产成鱼近200吨。2006年,桥南办事处有各类企业517家,其中个体451家、私营58家、集体8家,共引入资金4929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5万元;工业实现增加值1.84亿元,总产值7.26亿元;农业实现总产值1205万元;实现财政收入15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11元。

目前,办事处正致力于逐步推进经济增长点向三产转移,提出“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产业发展方向:即通过土地流转,做精桥南苗木经济,巩固君德信彩化苗木基地建设;同时对办域老企业积极鼓励其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型,强化二产经济;在三产上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即提出“亲商、引商、安商、富商”的工作思路,优化投资环境,突出地域发展优势,在原有大桥汽贸、顺达、国定、大地汽贸、桥南汽贸等零星汽车销售维修点基础上建成极具规模的集汽车销售、汽配销售、汽车维修、商务酒店四大功能为一体的铜陵汽贸城和4S店集群项目。其中铜陵汽贸城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可以容纳400家汽贸商户入驻于此。4S店集群项目内设13家知名品牌汽车4S店、2家2S店和一家汽车性能综合检测线。未来,桥南办事处将以建成全市乃至皖中南地区最大的汽贸集散中心为目标,走出一条以精品农业和向纵深发展的汽贸产业为特色的道路!

三、 交通运输

本地为铜陵南部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全国水运主干道长江怀抱本域,长江外贸码头吞吐着南来北往的集装箱;铜都大道、滨江大道、淮河大道、高铁、沿江快速通道均穿境而过。

四、 历史文化

大通鹊江龙舟赛

大通鹊江龙舟赛由来已久,最早是由抛棕入江悼念屈原的习俗演变而来的水上运动项目。龙舟分青、赤、乌、白、黄等颜色,均扎制龙头龙尾,各条龙的中轮或船艄均竖有龙旗,个别不加装饰的简称“赤膜龙”,后又发展有彩船、赛船,有舵公和挠手。比赛时,各船鸣锣击鼓,激励助兴竞渡,岸上还有观众喝彩助威。彩船主要伴助赛船而设,相当风趣,亦很吸引观众。

铜陵竹马灯

竹马灯分布于沿江江南一带,铜陵地区主要是钟鸣镇及周边市县,钟鸣镇竹马灯主要组织制作演出地在该镇牡东村白牡岑自然村,每年春节期间到周边村庄游玩。相传明末清初,该村西南方有一山在夜里可听到马铃声响,后又有人发现一个红脸大汉,经村里掌门先生及族长们商议,可能是“关公老爷”现身。遂要玩灯纪念,于是决定请师傅用篾扎成竹马,并请一人化妆成关公为活菩萨,以关公解皇嫂一段故事基本内容,配以民间乐器道具,四处游玩,接受人们烧香、朝拜、许愿,逐渐形成一种集布阵、穿花、跑马等为一体的民间表演形式。后每逢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之年,就自行组织,祈祷来年五谷丰登、身体安康。82年始恢复至今。

五、 风景名胜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

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于2000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主要负责白鱀豚和长江江豚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铜陵淡水豚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长江安徽段长约58千米,管理范围从枞阳县老洲至铜陵县金牛渡,总面积31518公顷,有水生生物标本馆、水族馆各一座,有学术报告厅和多媒体演示厅。 2009年,铜陵淡水豚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大士阁

大士阁为佛教胜地,前身“相水寺”,亦名“普济寺”,坐落老镇

下(今粉丝坊),依山临河,寺宇壮观,为通河两岸群寺之首。大士阁被誉为九华山的“头天门”,历代战乱,皆为兵家栖身之所,日军侵占时遭焚。改革开放以来,庙宇得到重修。大士阁数百年来,寺内圆寂僧侣均埋葬于庙宅后的山林中,故存墓葬群,石碑林立。墓葬群已修整,整齐排列。1990年8月被公布为铜陵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泉寺遗址

南泉寺遗址位于铜陵市郊区铜山镇南泉村西南,东北距铜陵市区约100余千米,距铜山镇政府和南泉村分别约3千米和1.5千米。遗址四面环山,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据明代嘉靖《池州府志》记载:南泉寺,在(府)城西南七十里南泉山,唐贞元年所建,大和七年宣称陆公亘请赐额“南泉承恩寺”。当地传说寺庙的始建者为九华山地藏王—新罗王子金乔觉的舅舅所建。千百年来,香火旺盛,僧侣众多。至文革时期,寺庙遭毁,地面建筑已荡然无存,仅余下一些房屋的基础、石阶、石塔塔帽和大片竹林中的僧侣墓。每逢初一、十五,附近居民前来进香、还愿。南泉寺现已成一片废墟,仅存一些房屋的基础、石阶及附近竹林山间一些石塔帽和僧侣墓。寺庙的具体范围不清,据现场勘查估算,庙基部分约6400平方米,整个寺庙范围应超过1万平方米。

六、 地方特产

大院生姜

大院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含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黄素、尼克酸、抗坏白酸和无机盐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用铜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干姜等一直是畅销品。尤其是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大通茶干

大通镇有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风味食品——大通茶干。它形方如牌、体薄如纸,色艳味浓,鲜美耐嚼,饮茶待客馈亲赠友皆宜。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过大通茶干。“大通茶干的做法是讲究点卤、筛浆网布眼细,每块干坯用纱布包裹,上板压紧。然后将白干子放进冬菇、八角、甘草、冰糖和原汁酱油配制的汁水里泡八个小时,再放进锅里煮,待捞上来后再拌上麻油。因此形方体薄、有弹性、韧性(一块干子可以卷成一个小筒)。具有色艳味浓、鲜美耐嚼的独特风格。大通茶干又有火腿、虾米、蒲包、臭豆腐干等种。

灰河东风葡萄

灰河东风葡萄皮薄肉多、甘甜爽口。东风葡萄是20世纪90年代东风村村民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盖北镇引种过来的。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年总产量3200余吨,年产值1800余万元。东风葡萄品种主要有“巨峰”、“藤稔”、“红富士”、“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秦龙大穗”、“美人指”“高妻”、“夏黑”、“新巨峰”、“玫瑰香”、“兰玫”、“红提”、“黄提”、“青提”等20多个。

七、 联系方式

党工委副书记、主任:吴传军

联系电话:0562-3814532

邮编:244000。

邮箱:qnbscdzb@163.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