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城关镇 > 龙阳街道

龙阳街道

龙阳街道

龙阳街道为湖南省汉寿县的城关镇。

一、 行政区划

龙阳街道位于汉寿县境中部,是汉寿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06.76平方公里,总人口128000人。辖12个社区、28个行政村、5个小三场和14个专业渔场,共有村(居)民小组242个。

2016年1月,龙阳镇调整为龙阳街道。

二、 自然地理

龙阳街道位于县境中部,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06.76平方公里。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洞庭湖滨、沅澧两水尾闾,东濒沅江、南县,南界资阳、桃江,西接鼎城,北抵西湖农场,与安乡隔河相望。介于东经111°42′59″—112°18′,北纬28°36′—29°6′45″之间,

地形地貌

属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南部丘陵属雪峰山余脉;全境地势由南向北呈阶递状下降,以平原为主,水系发达,平原占49.07%,丘陵岗地占22.44%,其余为水面占28.49%。

气候特征

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气温为18.1℃,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7.9℃,出现在7月2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7.4℃,年总降水量为1465.1毫米,年雨日157天,日降水量≥50毫米的日数有3天,年一日最大降水量55.0毫米,年日照总时数为1545.0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35%。

水系水文

境内有河流30条,主要河流为沅水和澧水;主要湖泊有太白湖、围堤湖和目平湖。

矿产资源

境大部分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基岩出露甚少,加之地质研究程度和勘探工作不够,迄今发现的矿点、矿化点仅28处。其中包括:金、锑、铅、铜、铁、粘土矿、草炭、天然气等。境内花岗岩、黄金、石灰石、石英砂、石油、天燃气等矿物藏量丰富,开采利用价值高。

1. 人口

截至2014年,龙阳街道总人口128000人。

2. 面积

总面积106.76平方公里。

三、 经济发展

1. 特色产业

2011年龙阳街道实现GDP12亿元,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1.6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16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2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6.8亿元,上缴税金3740.25万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9.6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561元。2012年,实现GDP13.99亿元,其中,实现农业增加值1.8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25亿元,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89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7.1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74.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118元。

第一产业

一产业狠抓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和标准农业的发展,重点打造了以老鹳树、赤岗、玉花桥、岭湖为主的水稻高产高效示范片,龙阳街道水稻面积稳定在3.1万亩,粮食总产3.2万吨;打造了以湘湖水产、海鑫甲鱼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甲鱼标准化生产基地;打造了以华乐生猪、惠明农业为主的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龙阳街道出栏生猪12万头,出笼家禽3万羽,起水水产品8500吨;打造了以文利蔬菜为主的蔬菜标准化示范园,龙阳街道蔬菜面积发展到4万多亩,年上市蔬菜75万吨,每亩利润在3500元以上。

龙阳黑杨

在龙阳镇的北部,有一个万亩成片的黑杨基地。基地1978年引种栽植黑杨2000亩,10年后开伐。到2004年底止,累计供应商品材18万立方米,原木创利润6200万元,10年形成轮伐期。2004年底有成林面积1.7万亩,活木蓄积量14万立方米以上,年自然增长量2.4万立方米以上,今春造林4000亩,基地规模发展到2.1万亩。从开伐年起,本级财政的林业年收入都在150万元以上,高峰年份达到640万元。

基地实行立体开发,头3年春夏套种南瓜1.1万亩,产量达到6.6万亩,实现销售收入510万元,农民人均增长510元。秋冬套种白菜、萝卜,每亩收入在1200—1500元左右,人均增收1000余元。

依托黑杨基地,全镇建有杨木加工企业34家,从业人数1200余人,年加工原木5万立方米,年加工产值8000万元,年纳税5000万元,产品有刨华板、大芯板、胶合板、地板条、复合高强模板、指接拼板、缝纫机板等,产品远销国内17个省市区,并转销日本、北美、东南亚市场。

绿色蔬菜

近年来,龙阳镇把引资引项做大蔬菜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增加村民收入的重大措施来实施。开发供港蔬菜基地,规模暂为4000亩,以岩屋场村为中心(辐射周边3个村),共有农户1000余户3000余人。投资总规模为500万元。投入专用种肥农药、道路硬化、冷库建设、站场建设等200万元。最终目标1万亩。

据初步估算,这个基地亩平能增收500元,农户人均增收400元。

据了解,这个基地是目前该县唯一的香港直供基地。

第二产业

二产业狠抓企业服务、技改投入、用工协调和纠纷调处,21家规模企业和189家规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88亿元,完成税收2455万元,投入技改资金7.3亿元,分别增长12.3%、27.8%、35.1%。

第三产业

三产业狠抓餐饮发展、市场建设、房产开发和惠民工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1亿元,增长12.5%,金融、通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老有所养,新增小集体企业职工809人,为夹堤、安乐、岭湖193名符合条件的群众办理了农牧工养老保险,龙阳街道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564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7564人,累计为12358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基本养老金407.8万元。病有所医,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续保达到2万人。帮困救助,累计为4976名城市居民发放低保金1672.5万元,为1432名农村居民发放低保金208.3万元,为292名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58.4万元,为433名优抚对象发放优抚费510.1万元;落实资金36.5万元,对27户特困居民实施了临时救助,对53人次实施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落实资金近百万元,为826名失地农民发放了生活困难金。住有所居,争取资金20.9万元,改造、重建农村危房30户;两次分配廉租房1100套。在劳动就业方面,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538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998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27人,通过开展“就近务工、建设家园”活动向本地企业输送员工312人。

基础设施

湖新农村建设示范片涉及3个乡镇6个村,1934户,7247人,4160个劳动力,总面积32064亩,其中耕地面积15025亩,养殖水面3540亩,自然资源丰富。该示范片本着“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指导方针,在规划好特色优势产业的前提下,积极放宽政策引进大户做大产业,其中,严德进、陈信初等龟鳖养殖大户投入2500多万元,在小南湖开发连片龟鳖养殖基地500亩。马跃云等珍珠养殖加工大户投入100多万元进行珍珠养殖加工。刘振贵等植杨大户,在王海坪开发黑杨200亩,建成500亩连片黑杨基地。乡村旅游经营大户陈焕伟、付正久,分别投入100多万元对天月湖、富士度假村进行设施改造,扩规上档。

参考资料

2. 交通情况:

陆上交通可通过石长铁路、319国道、205省道和长常、长张、长吉、常岳、二广5条高速,南到两广,北达京冀,西至成渝,东抵沪杭。水路可通过沅澧二水直达重庆、上海。空中交通可依托毗邻不足30分钟车程的常德桃花源机场,直飞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昆明等地。

四、历史文化

吴赤乌十一年(248年),现在的汉寿县从“吴寿县”析置“龙阳县”,绍兴三十年复置“龙阳县”;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升为龙阳州;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降为县;民国1年改“龙阳县”为“汉寿县”至今。以“龙阳”作为本地地名即源于此。

文艺

民间传统文艺:地花鼓、蚌壳舞、彩莲船、打花船、渔鼓、三棒鼓、说鼓、丧鼓、打土地、傩愿、莲花闹等。

文艺创作:清末至民国,县籍作家、诗人、学

武陵戏

者作品,以诗歌、散文为大宗、文学理论次之。新中国成立后,则以新诗、小说、散文、戏曲、民间文学为主体,文学理论较前有所发展。其中民间文学和儿童文学填补历史空白。各个时期作品各有所长,其内容或状写山川,或记人叙事以言志,或陈史述今以论理,各具风韵,各领风骚。

县籍作家、学者从事专业或业余文学创作的,晚清时期有彭近道、高梧亭、刘定范、饶明认、黎嵩寺、易佩绅、易顺鼎、易顺豫、陈怀甫等。均有作品专集。民国时期,易君左佳作颇多,易瑜(女)、曾毅、黄学艺(女)、邹蕴真、杨国经等亦有专著或专集出版。

戏曲

武陵戏、灯戏、湘剧、京剧、歌剧、话剧等,境内均有流行。其中,武陵戏、灯戏历史悠久,地方特色浓郁,为群众喜闻乐见。

方言

汉寿方言词汇丰富,感情极富表现力,且词缀性强,多数符合现代汉语规范。与普通话比较,不同点主要有:实词中的数量词“个”多说成“折”;人称代词“妈妈”喊成“恩妈”;人称代词“外婆”叫成“嘎嘎”疑问代词“哪儿”说成“何里”;指示代词“这儿”说成“德里”,“那边”训成“洛里”;程度副词“很”,一般用“梆硬”、“喷香”、“交湿”、“灰滚的”;叹词中“啊喝”,表示对突然发生意外或不良变故的惊讶。

文物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寿杨幺的民间故事已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寿皮影戏、龙舟的打造工艺等2项已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寿皮影戏、汉寿竹马戏、汉寿渔鼓、汉寿三棒鼓、汉寿夯歌、郑王公公出行、汉寿抱鸬鹚、汉寿杨泗庙、汉寿地花鼓、汉寿舞狮、汉寿山歌等11项已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净照寺遗址、杨幺墓、黄城寨遗址、镇龙阁遗址、南禅寺古塔、洗墨池碑文、也园石刻、造像石雕、中共汉寿县委会成立旧址、抗日将士阵亡公墓。通过2007年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有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1件,三级文物168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0处。特别是帅孟奇故居,已全面修复,并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了汉寿县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和红色旅游景点。

2016年常德汉寿县聂家桥乡茶铺村发现了罕见的东晋古墓群,墓中还出土了一瓶千余年的“陈年老酒”。这是汉寿县发现的第一座晋墓。

五、风景名胜

清水湖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

清水湖旅游度假区以山为背景,以湖为依托,通过几年的打造,初步形成了集教育、园林、观光游览、娱乐康体休闲于一体的新型景区。省旅游局已向国家旅游局呈报的全省9大旅游度假区,清水湖旅游度假区位列其中。建成了国际会议中心、高尔夫俱乐部、水上乐园。清水湖2011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

九岭汽车运动文化公园

位于汉寿县朱家铺镇,距常德市区30千米,占地6000余亩,经营面积2000亩,景区以赛场为依托,计划建设:越野车赛道、拉力车赛道、卡车赛道、摩托车赛道、自行车赛道(5条)。规范化建设有:户外拓展中心、儿童游乐中心、农耕体验中心、房车露营中心、狩猎场、打靶场、生态植物园、赛手培训基地、休闲娱乐中心等项目。

颜家庙水库

位于湖南省汉寿县军山铺镇,始建于1966年,属县管中型水库。集水面积9.77平方千米,正常蓄水1038万立方米,最高水位达93.67米。该水库是军山铺旅游景点之一,四面环山,风景优美,山清水秀。自修建以来,该水库从未水干过。据说水库内有500多斤的鱼,40-50斤的鳖、龟等。军山铺17个行政村,该水库灌溉近13个村,同时,有是集镇近4000人饮用水的来源。

湖南汉寿竹海森林公园

地处洞庭湖流域的丰家铺乡境内,地处雪峰山脉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南部丘陵属于雪峰山余脉,最高海拔158米,最低海拔55米,山势由西至东,连绵起伏,成为资江、沅江两水的分水岭,汇高山、峡谷、溪流、茂林于一身。鹿溪森林公园植被景观大致可分为6个类型,即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竹林、灌丛、灌丛群。森林植物景观大致分为四大类型,即楠竹林群落、云峰山竹海、阔叶林群落、松杉林群落、古树名木群落。公园内野生动物较多,有猴面鹰、穿山甲、果子狸、林麝、斑羚、鹰嘴龟、虎纹蛙、鸳鸯、游隼、猫头鹰等,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生态旅游景区(3A级景区)

位于汉寿县境内东部,总面积3.568万公顷,湿地面积为2.696万公顷。1998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汉寿西洞庭湖(目平湖)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要名录,2008年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洞庭湖湿地由沅、澧水汇聚而成,有“水浸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广阔的湖面上星罗棋布地散布着140个人迹罕至的湖州和湖岛。湿地内有植物416种、鸟类198种、鱼类114种。

五宝山寺

地处常德市汉寿县朱家铺镇境内的五宝山。抗战时期,这里所有人文景观都被侵华日军夷为平地。1994年,五宝村村民杨伯纯自费在山顶建了一座小庙,随后又由五宝村基层干部发起,广大村民自愿捐助,开始续建主体寺庙,直至2005年竣工。2011年,汉寿县诗词学会朱家铺镇分会成立后,诗词文化与景观得到拓展。现在,山上庙里建有诗殿3处,诗墙4处,诗亭2处,诗阁、诗轩、诗廊等总共23处;雕刻诗词石碑359块。据统计,石碑、诗墙所刻诗词有90%是本乡本土村民所作。2013年,朱家铺镇凭借五宝山诗墙的文化景观,以及镇诗词书画协会105名会员的创作耕耘,被湖南省诗词协会授予“诗词之乡”称号。

鹿溪旅游度假区

是鹿溪森林公园核心地带,由次生林、人工林组成,包括楠竹、红豆杉林、针阔混交林等。森林覆盖率高,溪谷幽深,竹海茫茫,幽静、险峻、神气、迷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林间野生动物丰富,有野猪、麂、兔、竹鸡、锦鸡等。森林景观保存完好,民风纯朴,山上有天宝庵等人文景点。

敞口堂屋群

位于汉寿县西南的丰家铺镇,是汉寿、鼎城、桃江三县交界地,距汉寿县城37千米。敞口堂屋始建于楚国时期,大多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一律是单层瓦木结构;无论四缝三间还是六缝五间,每栋中间的堂屋均为敞口,不装设门窗门槛,也就无门可关,故名“敞口堂屋”,当地人俗称“敞口套屋”,以此寓意天地宽敞,心怀坦荡。由于自然界风雨损毁和新建楼房等原因,全乡敞口堂屋数量逐渐减少,仅存578栋,其中位于鹿溪旅游景区的铁甲村158栋、鹿溪村46栋。

金牛山

位于汉寿县城南26千米处,横跨东岳庙、三和二乡,系雪峰山余脉。它东联雪峰,西接武陵,南衔衡岳,北走洞庭。长2500米,宽1000米,平均海拔127米,主峰海拔344.5米。金牛山有八景,“金牛隐卧玉石栏,威虎严守白云关。笑天狮子山顶舞,朝阳凤凰庵傍喧。杏桂神树枝交结,风雨王洞壁相连。七石横溪藏瑰宝,千丘水衲饮龙泉。”这首七律说的就是这八景,八景为:金牛遗迹、白龟仙洞、村晓堆岚、杏桂交灵、风雨王洞、七石横溪、千丘水衲、双泉漾碧。

六、地方特产

汉寿甲鱼

汉寿是“中国甲鱼之乡”,位于湘北,洞庭湖西滨。属中亚热带向北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独具的气候条件为汉寿甲鱼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汉寿甲鱼以“种纯、味美、营养好、无公害”而闻名,其品种属于正宗的中华鳖,被湖南省认定为优良品种。它体薄片大,裙边宽而厚,体质健壮,爬行灵活,免疫力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食用时,其肉质纯正,细嫩鲜美,有嚼味。

汉寿珍珠

汉寿淡水珍珠养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高中语文课文《珍珠赋》一文中曾有描述。汉寿县是全国淡水珍珠的发源地之一,共有养殖面积10万亩,吊养珠蚌1亿只,年产珍珠200吨,占全国珍珠总产量的10%以上,拥有养殖、加工企业1.5万多家,2005年11月,被国家授予“中国珍珠之乡”。

汉寿玉臂藕

玉臂藕是汉寿县特色农产品,境内酉港镇太白湖种植玉臂藕由来已久,是明清时代的皇家贡品,其鲜脆可口,无丝无渣,营养丰富。汉寿玉臂藕常年种植面积在2.6万亩左右,主要分布在县境内沅水流域两岸的18个乡镇,从事玉臂藕种植农户3500余户,约1.3万人,年产鲜藕约4万吨,年产值近2亿元,产品销售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国内市场,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韩国、泰国、美国等国家。

汉寿甘蔗

甘蔗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千克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因此也被人称为“补血果”。另外,甘蔗让人着迷的还是它被称为口腔的“清洁工”,它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反复咀嚼时就像用牙刷刷牙一样,可以起到清除口腔细菌的作用,同时,对牙齿和口腔肌肉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有美容脸部的作用。汉寿县年产甘蔗23432吨,坡头镇每年甘蔗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其中种植甘蔗规模最大的是永丰村。

汉寿黑杨

汉寿县黑杨种植面积56.2万亩,位居全国第一,黑杨活立木蓄积量(木材)达到150万立方米,年蓄积生长量70万立方米,年采伐量30万立方米。全县年生产加工原木15万立方米,年加工产量近2亿。主要产品有指接拼板、缝纫机台板、黑胡桃木等。1998年3月,被国家授予“中国黑杨之乡”。

汉寿淡水龙虾

淡水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也叫红螯虾,湖南地区熟称小龙虾。汉寿县成立有淡水龙虾养殖研究所,全县龙虾养殖面积2万余亩,年产量8100吨,年产值达1.5个亿的产业,养殖协会成员有300多人。所内养殖面积1千余亩,所内会员面积2万余亩,三大养殖基地(苏家铺,酉港,毓德铺)。周边野生淡水龙虾资源丰富,采取天然无污染养殖的方法主要养殖淡水龙虾。研究所培育出的虾种具有抗病强、个体大、肉质饱满鲜嫩等特点。

汉寿金秋梨

金秋梨成熟于深秋,故名金秋梨,有“南方梨王”之称。金秋梨呈扁圆或圆锥形,,单个重300—500克。成熟的金秋梨淡金黄色,果皮光滑透亮,阳面红褐色,肉白,肉质细脆,汁多味甜,品质上等,含可溶性固形物13.5—15.5%。金秋梨含糖、维生素C均优于黄花梨和河北鸭梨,果实耐贮藏,自然存放可达二至三个月,若经药剂处理后贮藏,至春节上市,仍如采摘时一般新鲜。汉寿县龙潭桥乡现有金秋梨面积2100亩,分布在全乡8个村,139户,其中10亩以上的种植户18户。

汉寿菱角

菱角,古时叫菱,又称水粟子、沙角,是一种水生植物。常见的品种有元宝菱、和尚菱、懒角菱、白菱、红菱、乌菱等。长江流域栽培最多,尤以湖南汉寿县境内最盛,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汉寿县菱角种植面积近8万亩,产量近10万吨。菱角肉含淀粉24%、蛋白质3.6%、脂肪0.5%,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风干制面风菱可贮藏以延长供应;菱角可粮可果,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肪和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钙、磷、铁等,其营养价值可与其它坚果媲美。

汉寿烙画

烙画是以烙铁为笔,高温代墨,在木板、竹板、纸、布、皮等质材上,烙绘而成的画。是中国特殊画种,它即传承了中国水墨画之气韵,又独具浅浮雕艺术之视觉冲击力。其色彩自然天成,具有古色古香,高雅秀丽,烙迹永不退色等特点。汉寿烙画师李峰作品自然古朴、素丽典雅,既具中国水墨画之气韵,又具不同于西方油画的独特写实表现力,还给人以浅浮雕的视觉冲击,《伟人毛泽东》《多难兴邦》《王者之风》等80幅作品被收藏。

七、联系方式

党工委书记:曾健 办事处主任:郭辉龙

办事处电话: 0736—2861463 传真:0736—28616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