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城关镇 > 太和县城关镇

太和县城关镇

城关镇

城关镇是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政府驻地。

一、 行政区划

城关镇是太和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2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8.5万人。镇党委下设辖一个党工委、9个党总支、70多个党支部、党员2400多名。

二、 自然地理

城关镇位于太和县南部,是县城所在地,东接赵集、北连旧县、西邻大新、南部与颍泉区接壤,淮河最大支流颍河环绕西南,105国道穿境而过,距南洛高速三角元出口5公里,距即将建成的商合杭高铁太和站仅8公里,距离阜阳飞机场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三、 经济发展

城关镇党委政府依托县城的区位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优化一产,强化二产,繁荣三产,经济总量一直保持在全县前列。城关镇盛产优质香椿、樱桃,素有“椿樱之乡”的美誉,积极推进沿沙颍河特色经济林建设,打造千亩香椿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绿化提升工程,连片造林1.2万亩,积极创建万亩国家级森林公园;拥有全国最大的医药市场,是全国医药集散重镇;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筛网、发制品、彩印、保健品、食品加工、服装加工、机械配件、医药加工等八大主导产业。 镇党委先后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先进党委,被市委命名为“五好党委”标兵,被评为阜阳市十强乡镇,年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委。

根据全镇目前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按照县委提出的“四大两先一全面”的发展思路,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经过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统领城关镇工作全局的“1234”发展思路:即紧紧围绕“阜阳最佳建制镇、皖北工业一流镇、安徽乡镇五十强”发展定位,突出拆迁安置、工业经济两大重点,狠抓项目建设、文明创建、生态农业三项工作,实施“商贸物流、财政收入、民生工程、干部作风”四项提升工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奋力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富裕、和谐、魅力的新城关,努力把城关建成皖北特色鲜明的宜居城镇。

截止2019年10月底,财政收入累计完成9.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3%(全年财政收入任务12.5亿元);规上企业完成总值99.25亿元,完成全年序时任务的108.2%(全年规上产值任务110亿元),累计同比增长12.16%,预计全年规上产值可突破120亿元;完成招商引资16.8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22亿元;进出口总额共计完成10750万美元,完成全年预定目标的107.5%,全年预计完成目标1.2亿美元;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完成序时进度的98%,预计全年可完成25亿元;新增16家规上企业。

续建项目建成投产。投资投资2亿元的安徽福仕达网带有限公司已于5月份建成投产;投资2.6亿元的安徽新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9年4月试投产;投资1.5亿元的安徽恒达药业也于6月份正式投产;食品产业园投资2.16亿元的安徽金源药业有限公司目前四栋车间预计明年3月份即可投产;双宇食品和骏龙食品目前已进行生产,其余大维、博仕达、珍品鲜等也基本建设完毕,明年都可进入生产阶段;投资2.9亿元的城关镇标准化厂房已于2019年7月份完成整体竣工验收,目前已签约企业正在陆续进驻装修,其余未租厂房也加大招商力度,争取再引进一批优质小微企业进驻。新建项目稳步推进。2019年1月份以来开工建设的安徽草珊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洪泗州民族食品有限公司、太和县北大食品等项目建设进度均稳步推进,其中草珊瑚、洪泗州食品车间已建成,草珊瑚正在装修净化车间,预计明年年初即可生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施太何路两侧绿化提升及辅路硬化工程和东区部分道路供水、污水管网招标,目前三项工程全部开工建设,并且稳步推进。

四、 交通运输

淮河最大支流颍河环绕西南,105国道穿境而过,距南洛高速三角元出口5公里,距即将建成的商合杭高铁太和站仅8公里,距离阜阳飞机场4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五、 社会事业

2019年,城中片区共签订房屋补偿协议142户,拆除房屋约34000平方米。城南拆迁片区共清理遗留问题38户,拆迁面积约9500平方米,组织强拆一次,拆除6户,拆迁面积约4000平方米。湿地公园二期项目已全面完成,渣土清运完毕。城东片区:共拆除房屋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完成湿地公园三期项目朱沃、保光段拆迁、曙光路菜市场拆迁。城北片区共完成沙颍河湿地公园三期项目银杏段拆迁、悦康二期项目拆迁,目前正在申请验收。二是扎实做好安置房分配工作。各拆迁片区根据《城关镇安置房分配实施方案》,抓紧分配安置房,其中富民路安置区已分配安置房2154套,建设路安置区分配安置房1357套,椿樱安置区分配安置房1521套,文明路安置区分配安置房433套,桥西安置区分配安置718套,曙光路安置区分配安置房811套,刘元安置区分配安置房828套,老城区A区分配安置房426套,老城区C区分配安置房1063套,颍南安置区分配安置房1803套,平安路安置区分配安置房980套,合计分配安置房12095套,已交付的11个安置区基本分配完毕。

2019年,先后开展了41场次文艺汇演,6个文艺演出团体,文化活动志愿者1800余人,20个农家书屋积极对完开放。九月份以来对我镇十三所小学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使学生领略我国戏曲文化,并不断针对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六、 历史文化

太和狮子灯

太和民间舞蹈狮子灯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狮子灯创始人张守本,生于1849年,自幼习武,有一身过硬武功,在端午、中秋、春节等节庆日,聚集一帮武术爱好者,以自制的狮子作道具,自娱自乐欢庆节日,发明了原始简单的舞蹈动作,大多表现狮子的喜、怒、哀、乐。后来,家族中一直把这种舞蹈流传下来,并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建国前,太和县城一直按五门四关出灯演出。张守本之子张天荣聚集东关武术爱好者排练狮子灯,因舞狮子演员武功扎实,能表演高难度技巧,东关演出的狮子灯广受欢迎。狮子灯一般在春节期间出灯,其规模较大的出灯时间有:1945年欢庆抗日战争胜利;1949年3月欢迎南下解放军部队;1959年建国十周年大庆,均产生不同凡响。1956年成立的太和县洪山杂技团将狮子灯舞作为保留节目上演,并增加了狮子钻火圈,走翘板等精彩场面。狮子灯表演由训狮武士执绣球引狮入场,扮狮人表演狮子窜、跳、滚、扑、站、卧、翻等动作,还跃上大方桌表演站大绠、走梅花桩等惊险情景。同时配合狮子灯烟火,增添了欢快热烈气氛,整场演出惊险有趣,0迭起。狮子灯在“文革”中-停演,洪山杂技团也-解散。近年来,狮子灯第五代传承人赵继虎创办龙醒狮会,招收有武术功底的青少年30余人学习舞狮,使这朵民间舞蹈艺术奇葩再次绽放。

太和剪纸

太和剪纸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和剪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民俗的发展,在民间婚庆嫁喜时,剪纸在民间广为流传。老一辈剪纸艺术家王家和,生于1917年,自幼酷爱剪纸,其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任中国剪纸学会理事,安徽省文史馆员,作品《清明上河图》代表阜阳参加安徽省首届民间工艺品博览会荣获金奖,并赴京参展,获“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其作品《剪纸服装》获杭州首届国际剪纸艺术节创新奖,《爱我中华》《富贵锦屏》等多次在全国获奖。进入21世纪以后,太和剪纸得到长足发展,涌现了一批以韩萍、任怀俭等新一代剪纸艺术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

七、 风景名胜

太和文庙

太和文庙与公园相邻,文庙正门悬挂“太和元气”四个大字的牌匾,门前的广场就是文庙广场。

太和文庙位于安徽省太和县城关镇黉学街35号,占地面积4620平方米,折7亩,为元大德八年(1304年),达鲁花赤李英创建。战乱破损,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新修建,面阔5间20米,进深10米,为单檐歇山顶,琉璃瓦面,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木构宫殿式建筑,具有南北风格相结合的特征,是木橼架台梁大殿式建筑,房顶琉璃瓦,屋脊有套兽,四角飞檐,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八、 地方特产

糊辣汤

太和常见早餐食品之一,由粉丝、豆腐皮、花生米、海带丝、木耳、生姜、面筋等,待熬至八成熟后勾入适量精粉,注意搅拌,然后兑入配好的调料及花椒粉、胡椒粉、精盐、酱油等,食用时也可加入豆腐脑。

烧饼

太和烧饼闻名全国,品种多样,有油炸烧饼、油酥烧饼等。主要原料为面粉,辅料为葱、油、盐、芝麻等。以发酵面团揉入油酥擀制成饼后撒上芝麻,成形后放入烤炉烤制而成(所用的烤炉为开口朝上大型泥烧烧饼炉子),其中还可包入咸或甜的馅料。太和烧饼中以原墙烧饼为佳,所以又有“无炉不太和,太和数原墙”之说。

九、 荣誉称号

2019年9月11日,城关镇入选“2018中国中部乡镇综合竞争力100强”。

十、 联系方式

党委书记:赵国法

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峰

联系电话:0558-86223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