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坝镇
- 所属地区 四川省金阳县
- 政府电话 0834-8733116
- 人口(万人) 1.82
- 面积(平方公里) 57.1
- 特色文化 有悠久历史的西瓜堡古矿洞、金沙江古栈道、土司衙门遗址等文化遗迹。
天地坝镇
天地坝镇为四川省金阳县的城关镇。
一、行政区划
天地坝镇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金阳县辖镇。
田坝上方有一大田而得名田地坝,后谐音为天地坝,彝语“木尼屯子”木里家的松林地。
1951年为天台乡天地坝村,1984年析出置天地坝镇,1993年3月天台乡并入天地坝镇至今。下辖老营盘村、新营盘村、黑竹洛村、新寨子、吉史里口、天生桥、包谷山、新建村7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4个村民小组。
1984年析天台乡置天地坝镇。1993年天台乡并入。
天地坝镇位于县境中部,金昭、金布公路过境。辖天地坝、黑竹洛、包谷山、新寨子、吉史里口、来来寨、天生桥7个村委会。
二、自然地理
【地理环境】 天地坝镇政府驻天地坝镇新区;位于东经103°11′39″~103°17′32″,北纬27°39′48″~27°46′28″之间。东北与红峰乡为邻,东与马依足乡接壤,东南与桃坪乡毗邻,南邻木府乡、甲依乡,西与热柯觉乡相接,北与尔觉西乡相连。境内最高海拔2240米,最低海拔1000米。境内地处西南山地地貌的高二半山区,嶂峦叠岭,切割强烈,干沟繁多,岭谷高差大,山高坡陡,地形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以狮子山脉为主。电话区号0834,邮政编码616250,县人民政府驻天地坝镇。
【气候、水文】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7℃,1月平均气温6.3℃,7月平均气温23.5℃,极端最低气温-4.0℃(1977年2月9日),极端最高气温39.3℃(2011年8月19日);最低月平均气温3.7℃(1977年1月),最高月平均气温25.1℃(1972年8月);平均气温年较差17.2℃,最大日较差24.2℃(1988年3月11日);无霜期多年平均304天,年平均日照151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8.1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968.0毫米(1990年),极端年最少雨量612.0毫米(1972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10月,7月最多。境内属金沙江水系,金阳河从境区边界流过,是红峰、马依足、桃坪等3个乡与镇境的界河,境区河道长18千米,年均流量9.6立方米/秒。
【矿藏】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磷矿,地质储量1亿吨,可采储量0.6亿吨,集中分布在黑竹洛村至包谷山村一带。
【自然灾害】 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低温、寒潮、暴雨等。干旱年均发生1次,大旱每三年一遇,低温年均发生2次,寒潮年均发生3次;暴雨年均发生5次,多在6~9月。
1.人口
2011年末全镇总人口5520户1.82万余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386人,城镇化率、占总人口均达51.52%;农村人口8831人,占48.48%。总人口中,男性9471人,占51.99%;女性8746人,占48.01%。总人口中以少数民族为主,有1.2万人,占65.92%;汉族6208人,占34.08%。
2.面积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0.59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2千米,总面积57.1 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9.04人。
三、经济发展
1.特色产业
【农业】 天地坝境内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马铃薯、玉米、荞子等;主要经济作物:花椒、核桃、魔芋等。全镇加快推进青花椒发展,并在3个村成立花椒基地,成立机构,落实责任,按时完成冬管、修枝工作。加强核桃种植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核桃种植培训,建立领导示范片,全年产核桃200吨。加快发展花魔芋产业,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发案,工作人员包村,村干部包组,全乡种植魔芋1695亩。耕地面积3450亩,其中稻田90亩,旱地3360亩,人均0.39亩(按农业人口计算)。2011年,生产粮食1853吨,人均210千克,其中玉米205吨、小麦74吨、稻谷80吨、薯类1315吨、其它179吨。
天地坝镇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燕麦。种植花椒、油菜籽。畜牧业以猪、羊为主。特产魔芋精粉。
【畜牧业】 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成立防疫机构,落实专人负责,落实好“五包”责任,依托畜牧兽医站,加强春秋两防工作,成立村信息员,制定《动物重大疫情应急预案》,2011年未发生较大动物疫情,做好草原生态直补摸底调查工作,并按时发放能繁母猪补贴、草原生态直补等。2011年末四畜存栏1.89万头(只),其中生猪6505头、牛1610头、马919匹、羊9835只;全年四畜出栏1.91万头(只),其中肥猪5140头、产肉405吨,肉用牛542头、产肉59吨,羊1.34万只、产肉265吨。年末劳役大牲畜1901头(匹),能繁母畜972头(匹),仔畜543头(匹)。家禽主要饲养鸡,年末存栏量4.29万羽,年产禽肉68吨、蛋54吨。
【生态林业】 全镇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与护林防火工作,认真组织群众加强退耕还林林管护、补种,组织群众植树,制定管护办法,加强护林防火工作领导,成立分管领导任队长的护林防火队,特别加强县城后山森林火险防范,多年未发生过火灾。截至2011末,累计造林1280亩,其中以核桃,青花椒为主。年产核桃200吨,青花椒175吨,全年水果种植面积150亩,产量253吨,主要品种为脐橙。
【工业】 以小型加工业为主,2011年工业生产总值80万元,比上年增长5%。
【商业】 2011年末有商业网点82个,职工164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10万元,比上年增长24%;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480万元。
【教育】 全镇有农村中学3所,专任教师261人,在校学生2585人;农村小学10所,专任教师226人,在校学生3649人,入学率为99.97%,常到率为90%,辍学率为0.53%。
【卫生】 全镇有县人民医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站、县计生服务站、镇中心卫生院等各1所,农村医疗室5个,医务人员143名,病床135张。镇建立重大疾病防治领导小组,开展健康教育4次,加强五大疾病的宣传,强化儿童免疫工作,加强收缴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费,全镇农村居民参保7388人,参保率90%。
【计划生育】 积极推行村民自治,做到成熟一个,自治一个;狠抓社会抚养费规范征收,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坚持责任到人,按月考核的办法,对每个征收队员实行分村包干负责,保证征收到位率90%以上;狠抓宣传教育,营造新型生育文化的舆论氛围,加速群众婚育观念转变。全镇计划生育率达到95%以上,多孩率控制在1%以内,节育措施到位率达到98%,统计准确率达到95%以上,村为主达到80%,财政投入率、领导重视率、综合治理到位率分别达到100%。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局1处,代办所1处,邮政业务总量187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数45万份。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7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500门,固定电话用户4200户,电话普及率80%;移动电话用户4500户,互联网用户38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460万元。
【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口2312人,月支出30.6万元,与上年持平,月人均132元,与上年持平;医疗救助2485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7户2221人,支出135.9万元,比上年增长22.1%,月人均51元,比上年增长10.87%。国家抚恤、补助各类重点优抚对象2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0.2万元,比上年增长30.5%。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86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524亩,倒塌房屋35间,直接经济损失356万元,救灾支出135万元。农业从业人员2722人,其中农业1711人、林业487人、牧业454人、渔业70人;其他从业人员3318人,其中建筑业842人、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637人、批发零售餐饮业1839人。全镇农村劳务输出1957人,其中县内乡外605人,县外省内824人,省外528人,劳务总收入1279.5万元。
2.交通情况:
境内有省道S208线过境,运输主要以汽车为主。2011年末有公路108千米,其中省道63千米、通乡公路6千米、通村公路39千米,西北距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府西昌215千米。
四、历史文化
是彝族原始宗教“苏尼文化”的代表人物日则姆谷的故乡有浓郁独特的民俗文化,是沙玛、阿力、海来、马海四大土司居住地;地方风俗和民间礼仪有莫莫嗬、车格等;节庆活动有火把节、彝族年、青花椒节;宗教活动有毕摩、苏尼。金阳旅游资源归纳为“一江”(金沙江大峡谷)、“一坡”(省级自然保护区百草坡)、“三泉”(春阳泉、热水河温泉、仓房温泉)、“一洞”(燕子洞)、“一风情”(彝族风情)、“一故里”(龙云故里)。资源总体评价为资源比较丰富,具有一定品味,特色明显,组合较好,自然、人文各有千秋。
五、风景名胜
金阳县旅游景点有:龙窝燕子洞、瓦伍溶洞、百草坡景区、索玛花海等。
龙窝燕子洞:位于高峰乡和谷德乡交界处,海拔2600米,水流出洞口形成3道瀑布,洞长达10余公里。
瓦伍溶洞:位于依达乡境内,离昭金公路1公里,距依达乡政府住地2公里,洞长约9公里。
百草坡景区:百草坡位于四川省金阳县城东北部,离县城50余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04′30″~103°26′06″,北纬27°48′28″~27°57′36″之间,海拔最高处为狮子山达4076.5米,最低处为金阳河和尼依达沟的交汇处,海拔仅1350米,相对高差达2726.5米。
索玛花海:索玛花海就在金阳县热柯觉乡境内的波洛山上,分布于波洛山海拔1800米至3100米的208省道乌金路(乌斯河—金阳)两旁,总面积达10余万亩。
六、地方特产
天地坝镇农业主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燕麦。种植花椒、油菜籽。畜牧业以猪、羊为主。特产魔芋精粉。
七、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毛正文 县长:方凤华
县政府电话:0834-873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