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坝镇
- 所属地区 四川省甘洛县
- 政府电话 0834-7812562
- 人口(万人) 5.3160
- 面积(平方公里) 203.7
- 特色文化 有国家地质公园大渡河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马鞍山、彝族传说中的神山吉日坡和鬼山德布洛莫等自然文化景观。
新市坝镇
新市坝镇为四川省甘洛县的城关镇。
一、行政区划
新市坝镇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位于东经102°69′70〃~102°92′50〃,北纬28°91′50〃~28°99′70〃,地处甘洛县中部,东与乐山市峨边县接壤,南连普昌镇,西邻玉田镇、团结乡,北接阿兹觉乡。甘洛县城。
2014年,全镇幅员面积203.7平方千米,辖24个行政村2个社区,2014年,总人口为53160人,是一个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镇。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36.2万元。
新市坝镇有成昆铁路线,乌金路S208省道线过境。
2020年6月1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凉山州调整盐源县等5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20〕7号):撤销里克乡、阿尔乡和石海乡,将原里克乡和普昌镇特尔莫村、西西呷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新市坝镇管辖,新市坝镇人民政府驻城北社区团结北街238号。
2014年末,新市坝镇辖城北、城南2个社区,一、二、三、新民、尔觉、岩润、比一市、阿加衣、木古足、拉尔、特克、波波坤、则沟、环山、约子、鲁格、洛洛沟、依知、柳姑、甲古、侯玉普、特吉、移民新村、临时村24个村。下设91个村民小组。政府驻团结北街238号。
二、自然地理
新市坝镇位于东经102°69′70〃~102°92′50〃,北纬328°91′50〃~28°99′70〃,地处甘洛县中部,东与乐山市峨边县接壤,南连普昌镇,西邻玉田镇、团结乡,北接阿兹觉乡。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0千米,总面积203.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新市坝镇地形四周为高山,中间河谷,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500米,最高点特克村海拔3250米,最低点波波坤村毛尔组海拔1000米。
气候
新市坝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垂直变化明显,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多年平均气温16.2 ℃。0℃以上持续期276天(一般为2月28日~12月3日),年平均降雨量880毫米。主要自然灾害有旱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
水文
新市坝镇境内属大渡河水系,甘洛河自依知村入境,由南向北入尼日河,全长3千米。尼日河自侯玉普村入境,由西向东入大渡河,全长5千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新市坝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铅、锌,集中分布在岩润片区一带(阿加衣村、木古足村、比一市村)。
土地资源
全镇现有耕地630.4公顷,林地19055公顷,草场1250公顷。
1.人口
彝家新寨
2014年末,新市坝镇总人口为5316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1755人。总人口中,男性23192人,占43.7%;女性29968人,占56.3%;总人口中以彝族为主,达31580人,占59%;汉族20868人,占总人口的38%。2014年人口出生率15‰,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长率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12人。
2.面积
全镇幅员面积203.7平方千米
三、经济发展
1.特色产业
综述
2014年,新市坝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36.2万元,增1.4%。
农业
2014年,新市坝镇粮食产量达3094.5万斤,增2.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00元,增6.6%。全年推广杂交玉米1.6万亩,水稻旱育秧2400亩,完成1.32万亩的秋季作物播种,配方施肥1万亩,发放良种补贴33.6850万元,发放粮食综合直补262.8万元,烤烟种植面积为570亩。种植核桃13.5万株。全年总出栏达牲畜2.8万头(只),禽出栏2.3万头(只),期末存栏3.1万头(只)。
商业外贸
2014年末,新市坝镇有商业网点280个,从业人员700人,2014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5亿元,零售网点销售额4.8亿元。
社会事业
文化艺术
2014年末,新市坝镇有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3个。2014年末村村通电视覆盖率达100%。
教育
2014年,新市坝镇境内有6所小学,1所幼儿园,在校学生4786人,入学率为100%。
医疗卫生
2014年,新市坝镇有卫生院1所,医生11人,病床20张。全年共诊疗病人2482人次,其中住院797人,门诊1685人,医疗收入26.2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为32384,参合率达106%。全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6092人。
社会保障
2014年,全镇共有农村五保和孤儿164人,全年发放资金37万余元;农村低保1084户,2746人,全年资金247.4万元,开展大病医疗救助183人,救助金额30万元.对55名矽肺病人家庭发放生活补助3.88万元,84名特殊困难儿童发放生活补助1.68万元;实施五保安居工程1户,补助7500元。发放残疾人各类救助资金6万元。
基础设施
2014年末,新市坝镇有邮政网点1个,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8个,快递公司8家。
2.交通情况:
新市坝镇有成昆铁路线,乌金路S208省道线过境。
四、历史文化
1956年12月建县时名为呷洛,因“呷”字读音与原地名误差太大,1959年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甘洛。 甘洛县地处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东经120°28′—103°01′。北纬28°38′—29°18′之间。县境东北隔大渡河与汉源县相望,东临峨边县、金口河工农区;南连美姑、越西两县;西与石棉、越西两县接壤。
五、风景名胜
综述
甘洛县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宾馆、旅社、招待所共68家,床位1393张。
海棠古镇
海棠古镇位于甘洛县城西北22.5公里处,占地面积27440平方米。古镇包括大街、中街、正街和几条巷,四周古城墙周长约900多米,并开有东西北三门。海棠古镇为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的重要驿站之一,明清至民国时是较为繁华的商品集散地和屯兵之地。
彝族土司衙门遗址
甘洛县境内有三处,即“阿日土司衙门”、“煖带密土司衙门”、“煖带田坝土司衙门”。
清溪古道
唐贞观年间开辟的清溪道,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一段。清溪峡内两岸千仞峭壁,古木参天,谷中溪流淙淙,潺响回环,花岗石嵌成的古道上马蹄印深深陷于其中,古道旁尚有护路兵营的“齐民雕”遗址。
马鞍山
甘洛“马鞍山”,位于四川省马鞍山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大熊猫等野生动植物为保护对象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植物达180科447属1500余种,栖息着包括国宝大熊猫在内的300多种野生动物。
吉日波
彝族史前传说中的名山“吉日波”,侧观酷似金字塔,彝语意为“闪光的地方”或“秤星”,传说它是彝民族繁衍的原初,由此成为彝人心中的圣山。
德布洛莫
德布洛莫地处县境东南的丛山之中,山中森林密布,怪石狰狞,泉水多眼嵌于岩下,怪异之声常令山民毛骨耸然,加之充满神秘和恐怖的传说,被彝人称为“魔鬼之山”,成为凉山的神秘之地。
六、地方特产
青刺果
青娜油原料青刺果于每年农历5月成熟,每当这个时候,成群结队的摩梭妇女背挎篾篼,手执长弯钩,到茂密的青刺林里采集青刺果,然后淘洗干净,晒干后磨成细小颗粒,筛去糠壳,再晒干,然后将晒干的粉粒置于蒸笼内蒸到八成熟后装入麻布‘袋内真热榨油。摩梭人的榨油工具由较为原始的木、石、竹三种器材组成。
野生蕨菜
蕨,赢类植物,凤尾蕨科植物的总称。多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根状茎蔓于土中,被棕色细毛。叶大,多回羽状复叶,适应性强,常集中成片生长。根状茎富含淀粉,可提纯供食用或药用,幼叶即当地所称的蕨菜,为时鲜野味,有去暴热,利水道,降血压等效用,清热、降毒、利尿、止血和降压。
黑山羊
甘洛黑山羊独特之处在于全身黑毛,生长发育快,周岁体重可达23-27公斤,板皮厚满,皮毛质软细小,瘦肉率高,肉质鲜嫩,味美膻气少。
黑苦荞
甘洛黑苦荞,色泽乌黑,颗粒大,品质优,种植历史悠久,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
七、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陈建生 县长:陈华
镇政府电话:0834-7812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