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
- 所属地区 浙江省丽水市
- 政府电话 0578-2271730
- 人口(万人) 48.34
- 面积(平方公里) 1502.1
- 统计年度 2019
- GDP(亿元) 389.63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54.6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4.973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2.822
- 特色产业 “莲都仙桃”区域公共品牌,“丽水枇杷”“处州白莲”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 特色文化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浙江省最古老的水利建筑,囊括了世界最早的拱形大坝、世界最早的石函立交桥、世界最早的堰规石碑“三个世界之最”。
莲都区
莲都区隶属浙江省丽水市。
一、 行政区划
莲都区,浙江省丽水市辖区,浙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是丽水市人民政府所在地。2011年莲都区总人口46万人。莲都区依山傍水,在环山之中,形如莲瓣,宋代以后别名莲城,丽水撤地建市设区后,定“莲都”为市辖区。
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径119°32′~120°08′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
2012年,莲都区辖峰源乡、太平乡、仙渡乡、丽新畲族乡、黄村乡5个乡;碧湖镇、大港头镇、雅溪镇、老竹畲族镇4个镇及岩泉街道、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联城街道、富岭街道、水阁街道7个街道(其中富岭、水阁2街道委托丽水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管理)。208个行政村、25个社区、4个镇属居民区。
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瓯江中游,区境介于北纬28°06′~28°44′和东径119°32′~120°08′之间。东与青田县毗邻,南与云和县、景宁畲族自治县接壤,西与松阳县相连,西北与武义县交界,东北与缙云县连接。
地形地貌
莲都区境处在括苍山、洞宫山、仙霞岭3山脉之间。地形属浙南中山区,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小块河谷平原。境内地形可分为河谷平原、丘陵、山地3种。其中:平原主要有碧湖平原和城郊平原。低丘和高丘占全区总面积的57%。低山、中山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30.2%。
水系径流
莲都境内河流皆属瓯江水系。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锅帽尖北麓,上游段称龙泉溪,流经云和县进入莲都区大港头镇,与松阴溪会合后称大溪,再经碧湖、水阁、联城、富岭、万象、紫金等乡镇(街道)后入青田县境,与小溪会合后称瓯江,大溪干流在莲都境内长46公里,河道落差43米,流域面积1373.65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好溪、小安溪、宣平溪、松阴溪4条。南部峰源一带溪流汇入瓯江支流——小溪。
气候特征
莲都区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莲都区土地面积15万公顷,合1502平方公里。其中山区占28.52%,丘陵占45.18%,平原占26.3%。人均土地面积0.40公顷,全区耕地11150.8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3公顷(0.45亩)。
森林资源
2002年开始,莲都区实施生态公益林、绿色长廊、退耕还林建设。2005年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2.034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227.7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9%,森林资源特点以马尾松、杉木等针叶树最多。
矿产资源
20世纪90年代前,莲都区境内发现矿产20多种,分布在170个点,其中金属矿有钛磁铁矿、铅锌矿、银矿等,非金属矿有莹石、花岗岩、泥煤、高岭土等。
水资源
莲都区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理论储藏量为28.5万KW,可开发26.5万KW,(其中瓯江干流为19.5万KW,属市管辖),莲都区实际可开发量为7.4万KW。
生物资源
莲都区境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木本植物有93科278属655种,主要分布在山间、山脚坡地、溪坎路旁多被野草覆盖。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11科12种,属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钟萼木)、香果树、银杏、鹅掌揪、华东黄杉、长叶榧等6种。动物种类较多,其中脊椎动物有5纲,37目,76科,400多种。哺乳纲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的有黑麂;属国家二类保护的有穿山甲、大灵猫、水獭、猕猴、九江狸、野山羊等。爬行纲动物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为鼋。两栖纲动物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有大鲵。
1. 人口
2019年末莲都区公安户籍人口417224人,比上年末增长0.9%。其中,男性人口208616人,女性人口208608人。全年出生人口5022人,出生率12.1‰;死亡人口2523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6.0‰。
据2019年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莲都区常住人口4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4万人。城镇化率为77.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民族
2015年底全区少数民族人口26903人,其中以畲族居多,约有2.53万。辖区内有老竹、丽新两个畲族乡镇,少数民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8个,分别是老竹畲族镇、丽新畲族乡、碧湖镇、大港头镇、联城街道、白云街道、岩泉街道、南明山街道(水阁街道和富岭街道合并)。
丽水市莲都区是浙江省民族工作重点县(市、区)之一,有汉族和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毛南族、仡佬族、普米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京族等39个民族成份。我区少数民族人口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第一位。
2. 面积
总面积1502.10平方千米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据初步测算,2019年莲都区实现生产总值389.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2%,增速创2013年来的近7年新高。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57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40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5.66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3 :31.7:63.0,第三产业比例持续提高,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三二一”产业格局进一步巩固。
按常住人口计算,2019年莲都区人均生产总值突破8万元,达到80803元(11781美元),较2018年增加5942元;同比增长6.8%。
莲都区实现财政总收入87.14亿元,增长8.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63亿元,增长8.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28.13亿元,增长30.1%。
分区域看,区本级实现财政总收入28.40亿元,增长1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9亿元,增长9.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60 亿元,增长19.5%。
2. 产业状况
农业
2019年莲都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70亿元,增长8.8%。其中,种植业产值21.12亿元,林业产值2.89亿元,牧业产值5.48亿元,渔业产值0.7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3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0.6%,其中,种植业增长0%,林业增长3.2%,畜牧业下降1.1%,渔业增长12.5%,农林牧渔服务业增长14.8%。
根据粮食生产统计监测调查数据推算,2019年莲都区粮食播种面积12.21万亩,增长2.3%,粮食产量3.44万吨,增长2.5%。油菜籽播种面积405公顷,增长3.3%,产量765吨,增长2.0%。莲都区水果种植面积6239公顷,下降12.0%,产量12.80万吨,下降7.1%。水果产业产值3.91亿元,增长1.9%。蔬菜播种面积0.98万公顷,下降0.4%,产量31.75万吨,下降11.4%(见表2),实现产值9.57亿元,增长8.0%。年末莲都区生猪存栏5.80万头,下降15.2%;出栏10.80万头,下降6.5%。家禽存栏109.2万羽,增长3.7%;出栏323.49万羽,增长16.3%。羊存栏0.60万头,下降17.8%;出栏0.57万头,下降48.2%。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 1.02万吨,比上年下降2.1%;农村用电量536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3%。
工业和建筑业
2019年莲都区251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0.4%,增加值增长8.0%。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1%,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9.1%。利润总额同比下降0.1%,利税总额同比下降2.1%,人均薪酬增长14.7%。
分区域看,区本级5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5.4%,销售产值增长17.7%,产品销售率为98.1%,增加值增长16.6%,主要产品产量增幅波动较为明显。
五大行业引领区本级规上工业增长。区本级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1.1%,对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拉动了7.0个百分点。
园区工业经济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0.2%。其中占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大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13.2%,对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拉动了2.8个百分点。
区本级规上工业科技投入快速提升,新产品产值显著增长。2019年区本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67.7%。新产品产值增长35.4%,增幅列全市第三位。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2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3 %。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莲都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民间投资下降0.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0%,交通投资增长43.6%,生态环保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10.1%,项目民间投资增长12.5%。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 10.3%和14.1%。
莲都区剔除开发区范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6%,增幅超过年初目标1.6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0%,占全部投资份额的39.0%;房地产投资增长22.6%,占全部投资份额的61.0%。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2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住宅投资83.28亿元,增长29.5%。商品房销售面积109.28万平方米,下降18.6%;商品房销售额160.67亿元,增长13.3%。
内外贸易
2019年莲都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6%,增速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起主导作用。全年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7.9%,增长6.6%,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8个百分点。全年餐饮收入增长6.0%。2019年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8.5%,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31.9个百分点,网络消费仍是我区消费市场重要的驱动力量。
莲都区全年进出口总额49.23亿元,下降1.0%。其中出口46.10亿元,下降1.0%。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607万美元,增长460.7%。
区本级进出口总额10.65亿元,增长25.1%。其中出口10.51亿元,增长24.8%。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
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2019年,莲都区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30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全年铁路客运量894.55万人,增长5.1%,铁路货运量107.89万吨,增长35.1%。年末公路总里程135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8.6公里。公路和水运完成货物周转量156805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9.0%;公路和水运旅客周转量21192万人公里,下降8.6%。 莲都区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20亿元,增长5.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 10.1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71.21万户,互联网用户(固定互联网宽带)27.64万户。
莲都区实现旅游收入219.98亿元,增长17.5%。区本级实现旅游收入114.77亿元,增长18.7%。其中: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4.75亿元,增长18.7%;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3.1万美元,下降57.6%。
金融和保险
莲都区年末金融系统本外币存款余额973.1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4.0%。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960.42亿元,增长24.4%。金融系统本外币贷款余额898.3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9%,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897.49亿元,增长17.1%。
莲都区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2.02亿元,增长4.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84亿元,增长11.5%;人身险保费收入13.18亿元,下降0.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8.80亿元,增长4.4%。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5.65亿元,人身险赔付支出3.16亿元。
3. 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9年,莲都区拥有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36887人;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5464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学生7954人;普通初中17所,在校学生18144人;小学19所,在校学生37666人。小学和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为99.22%。莲都区拥有幼儿园84所,在园幼儿18722人。
2019年莲都区获省级科技奖3项,争取到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0项,高新技术企业122家
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9年莲都区年末共有文化馆2个,文化站15个,公共图书馆2个,博物馆5个。
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3269.68公里,覆盖用户达到210358户,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出账数为84387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
2019年末莲都区共有卫生机构48个(不含诊所、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4个、卫生院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卫生技术人员6972人,其中医生(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013人。卫生机构拥有床位5535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2%。
2019年,莲都区运动员获得省级赛事冠军17个,其中田径项目1个、轮滑项目 4个、航海模型项目6个、体操项目 6个。 获得国家级赛事冠军10个,其中田径项目1个、赛艇项目1个、航海模型项目3个、轮滑项目 5个。群众体育工作持续深入,成功举办“莲都100”越野赛、统战运动会,举办2019“华为手机杯”中国围棋甲级联赛、2019“灵康杯”男子职工篮球赛、“三八”女子门球争霸赛等赛事五十余场。
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9年末莲都区公安户籍人口417224人,比上年末增长0.9%。其中,男性人口208616人,女性人口208608人。全年出生人口5022人,出生率12.1‰;死亡人口2523人,死亡率为6.1‰;自然增长率为6.0‰。
据2019年全省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莲都区常住人口48.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4万人。城镇化率为77.2%,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根据城乡住户一体化调查数据显示, 2019年莲都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24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30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0元,分别名义增长9.0%和9.8%。
2019年末莲都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8%。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1.34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46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为17.36万人,比上年增加0.9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9.31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55万人,比上年增加0.72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累计参保人数0.46万人。正常缴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2474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155元。2019年莲都区城镇新增就业8460人,失业人员累计就业53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8%。
2019年末莲都区剔除开发区范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机构18家,拥有床位3387张,收养各类人员1532人,完成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234个。从2018年7月开始施行城乡特困供养标准一体化,特困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1210元。2019年末有139名农村和城镇特困对象自愿集中供养,集中供养率达28.72%。
环境和社会安全
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质量状况在全省设区(市)的市区排名前列,生态环境状况级别为优;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总分达到90.28分,较去年提升0.29分,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位居第八。
2019年,莲都区剔除开发区范围的1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处于I-Ⅲ类水质的有14个(县控断面环城河口为IV类);国控“水十条”考核断面均达到功能要求和考核目标要求;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考核结果为优秀;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019年,莲都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06,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七,全省排名第二;空气环境优良天数为358天,优良率(AQI)为98.1%,较去年上升2.5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一;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较去年下降3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二。
2019年,莲都区剔除开发区范围内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4起、死亡4人。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的100%。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事故4起,死亡4人;经营性火灾事故0起,死亡0人。全年未发生水上交通、渔业船舶和职业卫生事故。
4. 招商引资
全年引进大项目13个,实际利用内资37.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0万美元,招商引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全市优秀。深化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签约落地药用植物开发及多肽类药物研发、“帮邦行”专项基金平台、网约出行服务平台等项目3个。浙江茗宝茶叶深加工项目成功落地,有望推动区域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君澜集团入驻石牛温泉,着力打造我区第一家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古堰画乡业态招引实现新突破,新入驻画家和艺术创作企业96家。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丽水人大会莲都分会,大会签约项目12个。
四、历史文化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通济堰,位于碧湖镇堰头村,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是与都江堰、它山堰、郑国渠、灵渠齐名的中国古代五大水利工程之一、浙江省最古老的水利建筑,囊括了世界最早的拱形大坝、世界最早的石函立交桥、世界最早的堰规石碑“三个世界之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千年古堰”,孕育了“千年古樟群、千年古村落、千年庙会、千年古窑址、千年古碑林”等古老而灿烂的处州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
五、风景名胜
莲都山水隽秀、风光旖旎,八百里瓯江最瑰丽河段穿流其间,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生态区。境内耕地17万亩,林地180万亩,水域7万亩,森林覆盖率80%,生物资源1000多种,有大小景点232处,市区拥有“一湖(南明湖)、三山(白云山、万象山、南明山)、三岛(古城岛、中岸岛、琵琶岛)、十景(古堰画乡、九龙湿地、石牛温泉、四都健身、一吻千年、浪漫白岩、名人南明、白云森林、处州府城、括苍水城)”。2010年9月,全市首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丽水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获省政府批准。
旅游
万象山公园
万象山公园位于丽水市区西南隅,倚江而立,秀气逼人。宋、元、明、清以来,相继建有万象楼、崇福寺、一览亭、烟雨楼、大观亭、秦淮海祠,洞天楼等。山径迂回,古木参天,亭阁错落其间,素有“洞天烟雨”之称。
1979年辟为公园,先后建有烈士碑、大观亭、望江亭、烟雨亭、得月楼、烟雨楼等。
三岩寺
三岩寺,在太平乡境内,离丽水市西部44公里,与著名景区东西岩为邻。民国《宣平县志》载:“三岩在县东七十里,符岩(天师楼)之左,壁立千仞,山腰有洞,深五丈余,广亦如之,居民立胡公祀之。”胡公洞又称红军洞。进得洞中,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同志题写的“三岩寺红军烈士纪念碑”。1930年9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十三军浙西三纵队指挥部扎营此洞。碑的背面,记载了当时红军的活动经过。
白云山森林公园
巨溪三岩
白云山森林公园位于丽水市北,距城5公里,因山阿时有白云涌出,可占晴雨,故名。白云山古时为丽水八景之一,1990年列为省级森林公园。有灵山寺、灵鹫禅寺、钟鼓楼等景观,并开发了白云竹径、水帘藏宝、绿海万象等景点景观。
南明山
位于浙江省丽山市莲都区城南 1.5 公里,传为晋代葛洪修道之处。今山顶云阁崖刻有“灵崇”两大字,传为葛洪所书。山上寺阁掩映于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素有“廓苍之胜”美誉。 山与城之间瓯江穿流而过。隔江相望,寺阁掩映在丛林,古迹隐现于丹崖。山上的云阁崖、高阳洞和石梁的崖壁上留有晋以来历朝名人、学者和书画家的珍贵题刻,其中以葛洪、沈括和米芾的手迹最为著名。南明山摩崖石刻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滨公园
江滨公园(防洪堤),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南明湖畔江滨路,,该公园于2001年2月21日全面动工,历时9年建成,堤长19.1公里,堤顶高53.8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总投资7.6亿元。西起小水门,沿瓯江大溪向东延伸,拐入好溪,直达好溪堰入口处。
古堰画乡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和大港头镇境内,距丽水市区二十公里,核心区块包括大港头、堰头、坪地和保定范围,距中国最大的小商品城义乌只有100多公里。
通济堰
通济堰位于丽水市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
通济堰的堰史、堰规、筑堰有功者,均刻碑立于世。整个水利工程,连同碑刻,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
灵山禅寺
灵山禅寺简称灵山寺,位于浙江省丽水城郊,瓯江支流好溪下游的灵山风景区。灵山寺建在半山处,背靠灵山,面向瓯江。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
米芾书的“南明山”
灵山风景区
灵山,亦名马头山,原名灵鹫山,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约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约191米,好溪环绕在灵山之前。清道光《丽水县志》记载 “灵鹫山,在县东二十里,与鹁鸪山相对,好溪环其前,层崿峙云,重阴被水,霜旦晴初,尤极幽致。中有灵鹫禅院。宋绍圣中,郡守刘泾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
六、地方特产
——摄影之乡。1999年,莲都被中国摄影家协会授予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中国摄影博物馆坐落于莲都。目前,市区有国家级摄影家50名,省级摄影家150多名,基层摄影组织20多个,在全国绝无仅有。瓯江帆影、渔舟唱晚、畲家风情等知名摄影点为中外摄影家所钟情。莲都已成功举办了10多次国际、国内摄影展。
——油画之乡。莲都是丽水巴比松油画发祥地,国内知名油画创作、生产和销售基地。由通济堰、瓯江风光、巴比松油画等元素整合而成的“古堰画乡”景区,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被评为丽水十大名片之一,荣获“浙江省文化产业建设示范点”称号,现有160多家院校在此建立了写生基地,有44家油画企业进驻景区。
——水果之乡。莲都水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瓯柑、白枇杷、早中熟桃、葡萄等优质水果在省内外有较大的影响力。全区有水果面积20多万亩,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全区年均水果产量16多万吨,占全市近二分之一。先后荣获“中国水果百强县”、“中国椪柑之乡”、“浙江省九坑桃之乡”、“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水果)生产示范基地县”、“浙江省蔬菜、水果、食用菌产业强县”。
处州白莲
浙江著名特产。白花莲藕的种子,未去壳前称壳莲,去皮除芯后称通心莲。主产于丽水市,古称处州,故名。具有粒大、饱满、色白、易煮酥等特点,为莲中之珍品。其性温、味甘,有补中益之气、安心养神、清腑润肺、聪耳明目等功效。
丽水椪柑
椪柑果实色泽鲜艳,黄美观,果形端正,扁圆或高扁圆形,单果重145——170克,果顶广洼,果蒂周平广或隆起,易剥皮、果皮汁多味甜脆嫩爽口,有香气、易化渣,风味浓郁,芳香、可溶性固形物12——14%。
九坑桃
莲都的九坑桃果大、外观美、含糖量高、微量元素多、香味浓、口感好、肉松脆、耐贮运,是桃中较好的品种。莲都九坑桃年产量约2万吨,集中上市期为每年的6至8月。
梅峰有机茶
莲都梅峰有机茶产自海拔600米以上、四周无污染的大姆山有机茶基地。曾获2000年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金奖,2001年中茶杯全国名茶评比一等奖,2002年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金奖等,于2001年通过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认证。现有生产基地5000亩,年产销量2000万元。
七、荣誉称号
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同年11月,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72。
八、联系方式
区委书记:徐光文 区长:陈豪 区政府电话:0578-2271730;传真:0578-2273707;邮箱:ldxxg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