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
- 所属地区 安徽省蚌埠市
- 政府电话 0552-5055616
- 人口(万人) 66.7
- 面积(平方公里) 1428.57
- 统计年度 2019年
- GDP(亿元) 248.8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17.0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25
- 特色产业 工业经济;现代农业
- 特色文化 泗洲戏;卫调花鼓戏;文物遗址
五河县
五河县,隶属于安徽省蚌埠市,政府驻地为城南新区惠民路8号。
一、 行政区划
五河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428.5686平方公里,人口66.7万,辖14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16个村(居)。
二、 自然地理
(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五河县居安徽省东北部、淮河中游。东接江苏省泗洪县,南与明光市、凤阳县接壤,西同蚌埠市和固镇县毗邻,北界泗县、灵璧县,介于东经117°26′—118°04′,北纬32°54′—33°21′之间,东西长约56千米,南北宽约45千米,边界长约230千米。
地形地貌
五河县位于淮北平原东南部,大部分是冲积平原。地面高程13—19米,由西向东缓缓倾斜,平均坡降万分之一左右。县境东北部天井湖以东丘陵一直延伸到江苏省泗洪县境内,地面高程20—30米;东南部淮河以南为低山丘陵,与明光、凤阳丘陵相接,地面高程20—40米。南部边缘在60米以上,大肥山为95.4米,最高玉皇山为97.4米。
气候特征
五河县受东部季风气候影响,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为半湿润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4.7℃,年降雨量平均为896.3毫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306.7小时,无霜期年平均为212天。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季风气候显著;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光、热、水资源都比较丰富。但气候的过渡性及资源的变异性,也常带来旱涝、连阴雨、低温、霜冻等气候灾害。
平均气温五河县年平均气温为14.7℃。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8℃;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0℃。气温年较差为27.3℃。从旬平均气温看,全年逐旬平均气温以7月下旬最高为28.7℃。旬平均气温高于28℃的有两旬,即7月下旬、8月上旬。1月中旬最低,为0℃—1℃。低于1℃的有4旬,即1月上旬至2月上旬。
水文概况
河流
五河县自1954年完成内外水分流工程以后,众多支流变为淮河和漴潼河两大水系。淮河和北淝河属于淮河水系,浍河、沱河、石梁河、漴潼河属于漴潼河水系。
一、淮河水系
淮河:于蚌埠以下由邵家大路流入五河县。至东卡子以东流出县境,长度83.2千米,是横贯县境东西的主要河流。
北淝河:界于涡河、浍河之间,源出于河南省商邱县的四方湖。经亳县、涡阳、蒙城、怀远、蚌埠至本县沫河口北淝闸流入淮河,全长225千米。流域面积共3702平方千米。
二、漴潼河水系
浍河:为漴潼河水系的主要支流,发源于河南省商丘坡水区。东南引流至固镇的九湾有澥河来汇,东流入本县至北店子与沱河汇合流入漴潼河。全长290千米,流域面积5450平方千米。
沱河:为漴潼河水系另一大支流,发源于河南省黄河故道南岸。由河南省商邱、虞城、夏邑、永城流入皖北,经濉溪、宿县、固镇、灵璧注入本县沱湖,至北店子与浍河汇合流入漴潼河。全长约270千米,流入本县境21千米。在泗县樊集以上流域面积3047平方千米。
漴潼河:系1952年在治淮工程中内外水分流时沿漴河、潼河故道新开的主要河道。由北店子浍、沱两河汇流处起点,至江苏省泗洪县峰山窑河止,共长20千米。河底宽128米。
石梁河:发源于泗县,经本县东北注入天井湖。全长25千米。经天井湖流入漴潼河。
湖泊
五河县境内湖泊众多,清末时有大小湖泊20多个,民国时期尚有季节性湖泊十余个,夏蓄冬干。建国后,除一部分湖泊已涸为良田外,全县尚有沱湖、香涧湖、天井湖等3个较大湖泊,水面共16万多亩。
香涧湖:在管家渡西之浍河北岸,承受马拉沟与浍河之间的来水,由石磙桥入浍河。常年最高水位面积6.70万亩,正常水位面积435万亩,正常水深1—2.5米。
沱湖:常年最高水位面积8.75万亩,正常水位面积4.04万亩,正常水深1—3米。上游承接南沱河、北沱河来水,下游入漴潼河。
天井湖:上游发源于泗县石粱河,下游出口于漴潼河,最高水位面积5.3万亩,正常水位面积4.24万亩。其中属泗洪县约占1/3,本县水面约3万亩。正常水深1—2米。
樵子涧水库:上游是小山涧,下游引河经朱顶入淮河。最高水位时库容面积7000亩,正常水位面积6000亩,蓄水1.2万立方米。
花园湖:总水面5万多亩,本县占有水面仅2000亩,其余属凤阳县。
钓鱼台湖:总水面6000亩,本县占有水面较少,其余属固镇县。
自然灾害
五河县系河湖低洼区,处于过渡型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明显。风雹、病虫、饥疫等灾害,多在异常年间出现;而异常年份又多从大旱大涝中表现出来。因此,其他自然灾害的发生发展与旱涝的发展变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2)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金属矿
大景山铁矿位于五河县东南与明光市峰山李交界处。品位,30—50%,为一低品位矿体。储量初探约13万吨。
王老坟山铁矿品位70—80%,以上,但储最甚少。
尖头山磁铁矿位于庄子里西约0.75千米处。
铁锰矿位于牟家西南3000米处,储量约2500吨。
山马铅锌矿位于小溪东北约3千米处。储量,估计铅约2300吨,重晶石约4700吨。
硖石铅窑山铅矿位于牟家东北约200米的南老爷山和小巩山西,西南有牟家湖。此矿古人曾开采过,尚须进一步勘探。
铜矿位于小溪集东北约3千米。平均品位为2%,有的高达20%。储量,矿石约1500吨,铜约30吨,适合小型开采。
金矿位于大巩山一带,主要有自然金、砂金。次生矿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铁矿、白钨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砂金矿面积6.25平方千米,为D级储量,平均品位5克/吨。
非金属矿
沈家石棉和云母矿位于小溪东南3.5千米,霍庄南1.5千米,沈家东边诸山上。储量,石棉约825吨,云母矿约1.04万吨。
小溪石英脉矿位于玉皇山、中老爷山、月环山、小芬山一带。石英脉质量较纯,含有害杂质不高,可做玻璃及其他工业原料。地表上有矿脉出露,适合露天开采。储量,月环山43.7万吨,中老爷山75.6万吨,玉皇山29.03万吨,小芬山130.7万吨。另外,小溪北部石英脉矿,位于大白山、香庙子、观音山、北老爷山一带,总储量325万吨,可供大量开采。
朱顶山马、井头一带重晶石储量约6750万吨,品位很好,易于开采。
新庄耐火粘土矿储量约248万吨。
天井龙岗石灰岩矿储量4770万吨。品位好,覆盖浅,便于露天开采。
大巩山蛇纹岩储量近亿吨。品位高,矿床埋藏浅,有一定开采价值。
庄子里、冲顶正长石储量约185吨。
三、 经济发展
2019年完成GDP248.8亿元,可比价增长0.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位。全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32.7亿元,可比价增长6.6%,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可比价下降21.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6.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位。(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9年完成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亿元,同比增长12.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4位。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位。
2019年累计完成财政收入17.0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0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5位。
2019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977万美元,同比增长54.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4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3位。
201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9%,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8.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位。
2019年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4元,同比增长9.1%,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位。
2019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亿元,同比增长6.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
招商引资
引进双杰纺织、建兴纺织等纺织企业14家,总投资达40亿元。投资50.2亿元的新希望六和猪产业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0亿元的金辉汽摩配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组建8个专业招商组和2个产业招商组开展精准招商。2019年共引进亿元以上企业31家,协议总投资135.74亿元,入选2019年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
四、 交通运输
交通
蚌宁高速公路在五河县沫河口镇设有出入口,徐明高速公路出入口设在县城规划红线西侧。境内淮河横贯东西,104国道纵贯南北,306省道、304省道与怀洪新河并行。
运输
2016年,五河县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产值7.4849亿元,比2015年增长4.7%。
五、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7年,五河县发明专利申请共708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32件。全县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产值值为44.7亿元,同比下降4.6%。
教育事业
截至2017年末,五河县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8595人,专任教105师人。普通高中7所,在校生9726人,专任教师640人。普通初中22所,在校生18094人,专任教师1387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00。小学116所,在校生47452人,专任教师243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幼儿园87所,在园学生22296人,专任教师761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328人,专任教师13人。
文化事业
2017年,五河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共举办展览28个,组织文艺活动228次,举办训练班10次,培训结业人次520人次。影剧院演(映)场0次场,观众人次达0千人次。公共图书馆总藏量19.15万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藏品225件(套),其中三级以上藏品88件(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个,省级5个,市级3个。五河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钱杆舞、旱船舞、清明庙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铁舞被列为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卫生事业
截至2017年末,五河县共有卫生机构(不含诊所)233个,其中:医院14个,卫生院14个,社区服务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采供血机构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234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99人,注册护士1017人,药师(士)110人,检验师98人,医院、卫生院共有床位2463张。
社会保障
截至2017年末,五河县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分别为26997人和29035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15317人。 [3]
社会福利
截至2017年末,五河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机构22个,全县有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3759张。
环境保护
截至2017年末,五河县县级环境监测站1个。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95.3%。
六、 历史文化
综述
五河历史悠久。唐代名为古虹,宋朝始称五河。境内曾出土全国最完整的十万年前淮河古菱齿象化石,有多处石器时代遗址,霸王城、皇墩庙、汉王台、严小姐墓古韵犹存。民歌《摘石榴》获南宁国际民歌节金奖,以其为代表的五河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顺河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街;严氏墓2013年晋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间艺术
泗洲戏
泗洲戏又称“拉魂腔”,起源于苏北一带,是以当地的“太平调”、“猎户腔”和民间音乐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剧种。该剧种在清朝中期从苏北经泗洲传入五河县,又吸收本地民歌小调及“赶车号子”等民间音乐,增添了地方色彩,丰富了唱调内容。此剧流行以泗洲为中心的淮北地区,故名泗洲戏。
卫调花鼓戏
卫调花鼓戏起源于长淮卫(蚌埠东郊),故谓卫调花鼓戏。民国初传入五河县,流行以大庄口为中心的临北、沫河口一带。该剧种只用敲打乐器伴奏,演出时,演员在前台唱,其他演员在后台和,以此烘托剧情,渲染气氛。此剧种只用男性演员(其剧中人物不论男女均由男性扮演)。1952年,在挖掘整理地方戏时发现。是年,由卫调花鼓戏老艺人陈敬芝等两人,赶排折子戏《打桑》,参加了宿县地区首届文艺会演大会。由于卫调花鼓戏唱腔单调,流行区域面窄,逐渐被泗洲戏所取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无人演唱,趋于淘汰。
木偶戏
建国前,五河县的城乡经常可见民间艺人表演木偶戏。木偶戏艺人表演时,将自己围在布帷内,木偶露在布帷上面,艺人在布帷内熟练地操纵木偶表演各种动作。敲锣打鼓(用脚踩踏)、说唱表演,多是一人所为。少数木偶戏也有两人或多人配合表演。五河县木偶戏主要剧目多为《西游记》中的“大闹天宫”、“猪八戒背媳妇”,《三国演义》中的片断及民间传说故事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无人演木偶戏。80年代表演木偶戏的人甚少,在农村偶见。
文物遗址
韩庄遗址
位于夏集乡韩庄东北0.5千米处。面积25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从地表采集石器标本3件。(均为生产工具),陶质鼎、鬲足52件,灰、红陶片多件。陶器片上纹饰多为绳纹,附加堆文、划纹,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台李庄遗址
位于申集乡台李村西300米处,面积7050平方米。1985年3月7日调查时,采集标本有灰陶器的腹和口沿,夹砂红陶鼎足,灰陶鬲足等,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台子山遗址
位于小圩区沱西乡甄集集南1千米处,面积1.3万平方米。上层为商、周文化层,下层为新石器时期文化层。1981年11月4日调查时,采集标本有陶纺轮1件,磨光黑陶豆柄5件,夹砂红陶鼎、鬲足、灰陶鼎多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泗河遗址
位于申集乡泗河村东800米处的沱河中,水涨时,遗址大部分没入于水中,面积1.8万平方米。1985年3月14日调查时,采集标本有红烧土、红陶片、灰陶片、鬲足、豆柄等物。
霸王城遗址
位于钟阳集东南2千米,旧城址上瓦砾堆积层厚达2米以上。采集的标本有汉瓦当1件,汉砖多件,陶壶口沿、釉陶器腹、红陶纺轮等物,陶器纹饰多为方格纹、印纹、弦纹。
上店集旧城址
位于小圩乡聂圩村东南1千米、浍河北岸边,面积20万平方米。1984年3月调查时,采集明代砖雕1件,青花瓷片多件,为明代旧城址。
七、 风景名胜
大巩山
大巩山,距县城5千米,位于104国道东侧大巩山区,东西平均宽0.7千米,区内长3千米。有林面积7020亩,林木茂密,树种以黑松为主,兼有刺槐、侧柏、栓皮栎、乌桕等。2001年被列为国家公益林试点范围。北接8000亩樵子涧水库,相依于山涧之间;南邻化水塘严氏墓,杨再兴墓;东与高山顶柿园相靠,林区中百亩大水库座落在明朝古矿洞旁,明洪武年间古刹遗址犹存,动植物种类繁多。
沱湖湿地风景区
沱湖是五河县境内面积最大的一个湖泊,盛产鱼虾,沱湖中华绒蟹于0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蟹。沱湖形如一手掌形,呈南北走向,南起五河北郊,北至五河与泗县之间的南沱河和北沱河入口处,长约25千米,其北段狭窄,最窄处东西只有0.5千米,向南逐渐开阔,最宽处东西约3.5千米,中心位于东经117°49′,北纬33°12′。湖面约为40平方千米。
化明塘严氏墓
化明塘严氏墓位于五河县小溪镇化明塘村东南500米处,104国道旁。距离蚌埠市约70千米。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明朱元璋未婚而卒的夫人严氏墓,属明代一品规格葬制,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现存在神道30米,无字墓碑1个,石翁仲、石虎、石羊、石马、望柱各1对。墓地座北朝南,处于大巩山南端,它紧靠山岗,南面开阔,是一处风水宝地——“箕地”,具有典型的明代葬制风格。著名的景观有严家楼遗址、无字碑、大巩山森林、古黄金洞、围山湖、樵子涧等多处人文和自然景观。
八、 地方特产
沟东酥梨
沟东酥梨生态园位于五河县城关镇沟东村苏皖交界处,有近万亩的梨园。五河县是皖北有名的水乡,因为靠近淮河的缘故,沟东村土质松软,透气保湿,早在20世纪80年代,沟东村就有种植酥梨的历史,沟东酥梨品种在原有砀山酥梨、七月酥、八月酥基础上,还成功引进日本水晶梨、韩国黄金梨进行了高位嫁接换头,从而达到酥梨的品质更加优良,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认证。沟东村荣获“全国林业千佳村”之美誉。
小白沙花生
小白沙是小溪镇特产,主产于小溪山镇丘陵山区和平原一带。小白沙花生籽仁饱满,果皮洁白,皮薄果仁细腻,香脆可口,出油率高,营养丰富,宜于贮存,品质优良。小溪镇人民很早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花生是小溪镇镇仅次于玉米等的大宗经济作物,也是安徽省花生主要产地之一。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年总产2000—2500万公斤以上,占小溪镇镇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的20%以上。
五河芡实
芡实,为睡莲科植物芡的成熟种仁,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芡实在五河被大面积种植,成为特色水产品之一。申集镇已成为蚌埠市最大的芡实种植基地,年产量达70万公斤左右。芡实其花果形似鸡头,又名鸡头米、鸡头莲、鸡头荷。植株具刺,又称刺莲藕、假莲藕。叶片巨大,呈圆盘状平铺于水面之上,极为壮观,可作为水景园的观赏植物。申集镇芡实销到广东、福建、深圳等珠三角地区,以及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地区。
申集雁鹅
申集雁鹅是中国鹅灰色品种中的代表类型,耐粗饲,抗病力强,生长快,肉用性能好;但产蛋量较少。申集雁鹅肉作为绿色食品于2002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21世纪重点发展的绿色食品之一,鹅肉脂肪的熔点很低,质地柔软,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鹅肉鲜嫩松软,清香不腻。可以煨汤,也可熏、蒸、烤、烧、酱、糟等。
九、 荣誉称号
2017年,五河县被列入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10月,五河县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十、 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常言龙
县委副书记、县长:金胜庆
办公电话:0552-5055616 505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