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李沧区

李沧区

李沧区隶属山东省青岛市

一、行政区域

区划沿革

1999年12月至2000年1月,李沧区政府对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进行行政区划调整。调整方案是:撤销楼山乡、李村镇、李村城区街道管理处,全区统一区划调整为11个街道办事处;撤销李村镇,将其行政区域分别设立李村、虎山路、浮山路、九水路4个街道办事处;撤销四流中路街道办事处,将其管辖范围划归振华路街道办事处;西流庄街道办事处更名为“永清路街道办事处”,板桥坊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兴城路街道办事处”,营子街道办事处调整更名为“兴华路街道办事处”;撤销晓翁村街道办事处,原晓翁村街道办事处的部分居委会和振华路街道办事处振华路以北的部分居委会划归永安路街道办事处,原晓翁村街道办事处的其他区域划归永清路街道办事处;撤销楼山乡、楼山后街道办事处,设立湘潭路、楼山2个街道办事处,原楼山乡的行政区域分别划归湘潭路、永清路、楼山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李沧区行政区下辖李村、虎山路、浮山路、永清路、振华路、永安路、兴华路、兴城路、楼山、湘潭路、九水路11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13年,李沧区辖11个街道、121个社区。李村街道办事处,虎山路街道办事处,浮山路街道办事处,振华路街道办事处,沧口街道办事处,兴华路街道办事处,兴城路街道办事处,楼山街道办事处,湘潭路街道办事处,九水街道办事处,世园街道办事处。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李沧区辖11个街道:振华路街道、沧口街道、兴华路街道、兴城路街道、李村街道、虎山路街道、浮山路街道、湘潭路街道、楼山街道、九水街道、世园街道。区政府驻李村街道。

二、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李沧区地处青岛中心位置、市区北部,中心位置约在北纬36°10',东经120°26';东沿茶花顶、青台山、花椒山、围子山一线与崂山区接壤,西濒胶州湾,南至李村河与四方区隔水相望,北与城阳区毗邻。辖区面积97.98平方千米,最大纵距约11千米,最大横距约14千米。海岸线长约11千米。

地形地貌

李沧区为海滨丘陵区,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底陷,东部系低山丘陵,中部地势平坦,西部低洼,延伸至胶州湾。

李沧域内有卧狼齿山、老虎山、北平岚山、烟墩山、楼山、凤山、枣儿山、牛毛山、东南山、坊子街山、花椒山、双峰山、青台山、戴家山、围子山、绵羊顶山、双龙山、黑石沟山、杨家北山等19座山丘,均系崂山余脉,其中卧狼齿山海拔428米,是全区最高点。

气候

李沧区地处北温带湿润性气候区域,受海洋环境直接调节和季风影响,主要呈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四季基本特点是“春迟、夏凉、秋暖、冬温”。春季始于4月11日,止于6月底,与24节气中的“清明”至“夏至”相对应,开始时间较近纬度内陆济南晚20天左右,持续时间又长得多;气候温暖、多风、频雾、少雨。夏季始于7月1日,止于9月10日,与24节气中的“小暑”至“白露”相吻合;东南季风裹大量暖湿空气自海洋而来,造成雨热同季、气候凉爽。秋季始于9月11日,止于11月10日,时间较短,与24节气中的“秋分”至“立冬”相一致;云淡雨少,凉暖适中,仲秋之后,寒潮频临,北风渐多。冬季始于11月11日,止于次年4月10日,跨越24节气中“小雪”至“春分”10个节气;多西北季风,气候干燥寒冷,但寒冷程度较内陆轻得多,1994~2004年冬季平均温度为零下0.3℃。

水文

地下水

李沧区域内地下水根据含水介质和埋藏条件不同,大体可分为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

孔隙水主要贮存于河谷平原及山前平原冲积、冲洪积层中的砂及沙砾石层孔隙中,水量丰富且比较均匀,单井出水量可达1000立方米/小时以上,为域内主要地下水源;基岩裂隙水主要贮存于大理石、泥灰岩的岩熔裂隙和火山岩(主要是玄武岩)的也洞裂隙中。其富水性与所处地貌条件、构造断裂的发育程度和力学性质密切相关。当构造和地貌条件有利时,富水性甚强,单井出水量达1000立方米/小时以上,但分布不均匀,往往出现宽度不一的带状或线状,因而可开采的水资源量较小,不可与孔隙水相比拟。其他基岩如花岗岩、片麻岩、砂页岩等富水性均很弱,单井出水量一般小于100立方米/小时。

地表水

李沧区域内地表水主要是河流,均属季风区雨源型,且多为独流入海的山溪性小河,主要有李村河、张村河、西流庄河、大村河、板桥坊河、楼山河等。

潮汐与潮流

李沧区沿海为胶州湾青岛近海潮汐类型,属规则半日潮类型,在每太阴日中有两次高潮、两次低潮,两次高潮的高度基本一致,两次低潮的高度有差异;最高潮位400厘米左右,平均高潮位250厘米左右,最低潮位70厘米左右,平均低潮位100厘米左右;沧口水道海域潮时4.6小时,平均潮差300厘米,最大潮差508厘米。

海流以潮流为主,属正规半日潮流,主要沿沧口水道北北东—南南西向往复流运动,0时沧口湾的潮流可出现顺时针漩涡。平均最大涨潮流速为72厘米/秒,方向北北东;平均最大落潮流速为45厘米/秒,方向为西南。涨潮沧口湾区余流较弱,流速一般不大于3厘米/秒,楼山河口外海区为6厘米/秒。胶州湾红岛—女姑口—沧口湾海域从表至底存在顺时针余流环流系统,且范围较大。

三、人口数量

2012年,李沧区年末户籍人口31.52万人,其中女性15.87万人,育龄妇女人口(15-49岁)83275人。全年新出生人口3878人,人口出生率12.41‰;死亡人口2105人,死亡率6.74‰,人口自然增长率5.67‰。

截至2019年末,李沧区常住人口59.92万人。

四、经济发展

2019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1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3.05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364.98亿元,增长5.6%。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29.5:70.5。

按照国家核算制度,青岛市统计局依据第四次经济普查资料,核算并修订我区2018年GDP数据为471.5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33.6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7.87亿元。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28.3:71.7。

2018年,李沧区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23933户,同比增长26.19%。其中,新发展企业8979户,同比增长16.3%;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4954户,同比增长32.98%。全区登记在册市场主体108635户,相较于2017年底市场主体总数增长15.67%。其中,企业45518户,较2017年年底企业总数增长23.62%;个体工商户63112户,较2017年年底个体工商户总数增长10.54%。

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6.26亿元,增长6.08%。税收收入54.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51.56%。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2018年,李沧区完成区级税收收入57.79亿元,同比增长13.13%。其中,二产税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4.98%,占区级税收收入的21.15%;三产税收45.52亿元,同比增长15.45%,占区级税收收入的78.77%。三产税收中,房地产业完成税收25.72亿元,同比增长7.17%,占三产税收的56.5%,占区级税收收入的44.51%。

2019年,全区投资增速实现大幅增长,全面发起“双招双引”攻势,投资增速逐季提升,一季度10.7%、上半年16.1%、前三季度20.3%,全年增长26.8%,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增速创近七年来新高。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从产业看,二产投资占比1.1%,三产投资占比98.9%,三产投资对全区投资增速贡献率达97.4%,仍是拉动投资增长的主力。从重点领域看,“四新”投资占比较上年提升28.5个百分点。

2018年,李沧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房屋施工面积377.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6%;其中住宅264.7万平方米,下降37.3%。房屋竣工面积30.9万平方米,下降79.3%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6.1万平方米,下降94.2%。

第二产业

2018年,李沧区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205家,规模以上股份制改造企业44家。

2018年,李沧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270.51亿元,同比增长23.5%。全区22个行业大类中,14个行业保持增长,增速较快的行业有: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同比增长53.4%,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同比增长4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39.8%,专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4.9%,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34.5%。

2018年,按经济类型分,李沧区股份制经济完成产值191.97亿元,同比增长34.6%;外商投资经济完成产值78.45亿元,同比增长2.9%,其他类型企业完成产值0.09亿元,同比下降40%。

2018年,李沧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5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0.35亿元,同比增长28.7%;实现利税60.13亿元,同比增长22.8%。

2018年,李沧区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1.5亿元,增长69.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6.8亿元,增长76.9%;安装工程产值0.7亿元 ,下降30.2%;其他产值4亿元,增长58.9%。签订合同额101.1亿元,增长48.2%,其中新签订合同额29.8亿元,下降36.7%。[4]

2019年,全区工业企业积极应对行业下行压力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年生产情况稳定,实现小幅增长,共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0.28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64.18亿元,同比增长1.1%;重工业完成产值226.1亿元,同比增长4%,轻重工业比重为22.1:77.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1%。

从行业来看,全区26个行业大类中,13个行业产值保持增长,增长面50%。其中,非金属矿物业增长46.9%,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46.6%,金属制品业增长41.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长26%,医药制造业增长23.5%,增长行业产值占全部产值的83%。

第三产业

2018年,李沧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2.91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5.15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62.09亿元,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46亿元,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4.21亿元。

2018年,李沧区26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完成销售额(营业额)593.74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完成销售额414.98亿元,同比增长42.1%;限额以上零售业完成销售额174.06亿元,同比增长16.3%;限额以上住宿业完成营业额1.74亿元,同比增长20.2%;限额以上餐饮业完成营业额2.96亿元,同比增长21.1%。

2018年,李沧区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00.39亿元,增长51.4%,其中出口65.09亿元,增长0.3%;进口135.3亿元,增长100.7%。货物贸易出口中,加工贸易出口0.47亿美元,下降25%。一般贸易出口6.53亿美元,下降26.6%。全区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58亿美元,下降22.6%,其中,服务进口1.26亿美元,服务出口0.32亿美元。实现境外投资贸易营销额0.49亿美元,增长 308 %。

2018年,李沧区引进投资过亿元内资大项目35个,总投资过50亿元大项目1个。百强龙头项目招商取得突破,全区新引进国内500强项目2个(由国内500强或其子公司投资并控股),全区实际利用内资完成107.94亿元,增长13.5%。

2019年,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6.46亿元,增长7.2%。25个行业大类中,商务服务业、文化艺术业等12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主要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是拉动增长的主要动力,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3%,房地产业增长26.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2.2%。

201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6%。着力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网络消费比重不断提升,全年限上零售企业网络销售新业态实现销售额17.5亿元,占限上零售业法人企业销售额14.7%,比上年提升4.1个百分点。高科技产品成消费热点,全年限上零售业法人企业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54.7%。娱乐消费快速增长,其中体育、娱乐用品销售增长137.4%。文化需求稳步推进,计算机及配套产品销售增长36.8%

交通运输

李沧区距青岛流亭机场有10分钟车程。国家一级枢纽站——铁路青岛北站选址李沧西海岸,2010年4月开工建设,2014年1月投入运营,短期年客流量925万人次,规划远期至2020年客流量1800万人次。全市规划的8条地铁线,有4条经过李沧,其中M1、M3、M8线与青岛北站实现垂直换乘。胶州湾大桥青岛端接线在李沧落地。进出青岛的五条纵向主干道(环湾大道、重庆路、黑龙江路、青银路、滨海大道)均经过李沧。

截至2018年末,李沧区道路总长度(指竣工道路)393.8千米,铺装人行道板335.72万平方米,养护路面469.71万平方米。

五、历史文化

木偶戏

木偶戏,青岛地区叫“撮头子戏”,是流动艺人在集市、村镇演出的一种娱乐形式。表演者自带一微型戏台,状若立柜。演员躲于下面布幔中,操纵上面木偶演出。制作粗糙,剧情多为传统的小故事。

社火

青岛社火早在明清时期就有记载,主要烘托节日喜庆气氛。尤其是旧历正月十五上元节,最为兴盛。建国前,市内及即墨、胶州等县城自正月十四日起各商号团体就组织社火演出庆祝,集镇和村庄也各自组织活动,串街走巷,锣鼓喧天,形式有高跷、秧歌、旱船、跑驴等。

六、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8年,李沧区专利申请数1932件,发明专利申请数566件,授权发明专利数113件。科技企业孵化器25个,在孵企业1175家。年末全区累计职称评定人员16855人。其中,高级职称743人,中级职称4346人,初级职称11766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李沧区共有教育部门办初中学校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2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9759人、同比增长5.45%;教育部门办小学36所,84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354人、同比增长5.29%;托幼园所109所,709个班,在园人数23705人、同比增长5.56%。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末,李沧区共有街道综合文化站11处,建筑面积22022平方米,组织文化活动1130次,举办培训班470次。区图书馆藏书49万册,图书室86个。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末,李沧区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449处。其中,医院2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0处,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64处,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处,卫生监督所(中心)1处。全区拥有医疗床位3002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071人,2018年诊疗557.3万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18年末,李沧区共有省、市级体育传统项目教练员47人,运动员570人;业余运动队教练员92人,业余运动员1420人;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级比赛12次。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全区共有老年体育协会、各类辅导站、老年人球队210个。

人民生活

2018年末,李沧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817元,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890元,增长7.6%。

城市建设

截至2018年末,李沧区有公园个数28个,公园面积776.64公顷,绿地总面积4183.2公顷,绿化覆盖面积4259.13公顷,绿化覆盖率43.7%,公共绿地面积1140.34公顷,人均占有公共绿地22.35平方米,当年植树2.01万株,财政绿化投资额3.1亿元

环境保护

2018年,李沧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值78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值3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33微克/立方米,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昼间)53.1 dB(A),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昼间)71.7 dB(A)。

七、风景名胜

青岛世园会

2014青岛世园会是以“让生活走进自然”为主题,园区选址位于青岛市李沧区东部的百果山森林公园。这是首次在中国临海城市举办的具有山地型特色的世界性园艺展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5.3平方千米,会期为2014年4月至10月,展期184天,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100万人次。青岛世园会总体规划布局突出“天女散花”“天水地池”和“七彩飘带”三大特点。“天女散花”创意源于浪漫的中国古典神话故事“七仙女下凡”。自山顶贯穿整个园区至主入口两千多米长的玫瑰大道,寓意天与地的通道,是历届世园会最长的花带。

十梅庵梅园

青岛梅园位于李沧区北部十梅庵社区。梅园始建于1995年,

占地近800亩,有各种梅花品种130多种,世界稀有品种26种,梅树15000余株,梅花盆景5000多盆,是国内较大的梅园之一,园内还建有暗香亭、摩崖石刻、碑林、梅台、水榭香溪等景点。梅园东侧的禽鸣苑,占地120亩,有各种鸟类100余种,5700余只,包括国家珍贵的一、二类保护鸟类及多种候鸟。另外还建有松鹤瀑、天鹅湖、潜龙池、鸟类表演场等景点。

玄阳观

玄阳观又称竹子庵,位于李沧区戴家社区北山,始建年代待考,清乾隆年间重修。2006年10月区政府向社会募集资金重修玄阳观。玄阳观为道教建筑,分东殿和西殿。殿内供奉王母娘娘塑像。玄阳观遗存多处摩崖石刻和碑刻,主要有“金丹早成”、“紫竹埜林”、“重师玄风”、“道义千古”、“灵隐玄阳”等。每逢正月十五是竹子庵的山会,每到这个日子,许多人前来进香还愿,祈求神灵保佑家人平安幸福。

仙姑塔

仙姑塔位于青岛市李沧区于家下河社区。仙姑塔始建于民国十二年(1923),为纪念该村贞节奇女于姑娘由当地乡绅及村民捐资修建而成。文革期间遭到一定的破坏,2002年李沧区政府启动文物保护工程对仙姑塔进行了修复。该塔塔高21.8米,是一座八级八角的密檐式建筑。塔基为石质,并嵌有阴刻铭文,铭文记述了于仙姑的生平事迹,民间传说及修塔缘由、经过。底层神龛内供奉于仙姑塑像,二层塔身镌刻由清末法部右侍郎王序撰写的“贞闺仙迹”四字。

明真观

明真观位于青岛市李沧区振华路141号。明真观俗称“沧口大庙”,儒、释、道三教兼容。始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原址位于达翁村,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日军扩建机场时被拆除,同年在现址开始重修。文革期间明真观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塑像被毁,道人被逐。2003年开始抢救性的修复和保护,2004年12月修复竣工。修复后的明真观占地面积4600平方米,分为山门殿、前殿和后殿共三层大殿。山门殿供奉韦驮和王灵官;前殿主殿为灵母殿,供奉灵山老母、眼光娘娘和月光娘娘,东西配殿分别为送生殿和纯阳殿,供奉着送生娘娘、吕祖、关公等;后殿主殿为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和四大天王,配殿为三教殿供奉释迦牟尼、孔子和老子。

大枣园牌坊

大枣园牌坊位于青岛市李沧区北部大枣园社区内。大枣园牌坊是青岛地区唯一幸存的功德石牌坊。该牌坊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是清廷为表彰三次升迁并教子有方的王柱今及其子孙而立,顶层牌楼文革期间被毁,2002年李沧区政府按原貌对大枣园牌坊进行了全面修缮维护。大枣园牌坊为一处两座,两座牌坊间距约80米。东牌坊坊额两面均横刻“龙章三锡”四个楷书大字,下层横额竖刻王柱今的履历。西牌坊坊额两面均横刻“义方式训”四个楷书大字,下层横额竖刻王柱今的三个儿子及孙子王懿科举应考的名次。

八、所获荣誉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6月,入选2020中国最宜置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95位。

九、联系方式

区委书记王希静区长张友玉

电话;0532-66085588

邮箱;qdslcqzxyy@sina.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