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乐陵市

乐陵市

乐陵隶属山东省德州市下辖县级市

一、行政区域

截至2017年6月,乐陵市辖4个街道、9个镇、3个乡。市人民政府驻地市中街道湖滨东路99号

二、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乐陵市位于鲁西北平原,东毗庆云、西临宁津、南接商河、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南皮、盐山两县相望。东南和阳信县相连,西南与临邑、陵县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7°25′19″~37°51′20″,东经116°54′27″~117°20′46″。全境南北最长48.1公里,东西最宽39.3公里,总面积1172.2平方公里。市区位于市境东北部。西南距德州市政府驻地110公里,南距省会济南118公里,北距首都北京328公里。

地形地貌

乐陵市系华北平原的一部分,由黄河冲积而成。地势平坦,海拔(黄海高程)10米至12米左右,自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地面坡降为1/8000至1/10000。市北部的大孙、黄夹、西段、朱集4个乡(镇)地势高亢,大孙乡素有“西北高原”之称,最高点高程13.70米;市东南部的铁营乡,地势低洼,铁营洼中心高程仅6.30米,为全市最低点。市境内地貌形态,由古黄河的泛滥变迁所决定。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相结合的原则,可分为河滩高地、缓平坡地、浅平洼地、背河槽状洼地和决口扇形地5个类型。

水文

乐陵市境内有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漳卫新河由大孙乡簸箕武家村入境,于朱集镇郭家村出境,乐陵段长34.4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00.5平方公里。马颊河由化楼镇杨庵村入境,于铁营镇王滩子村出境,乐陵段长43公里,控制流域面积821.1平方公里。德惠新河由郑店镇小宋村北入境,于铁营镇大白张村东北出境,乐陵段长35公里,控制流域面积134.6平方公里。

气候

乐陵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境内日照充足,年均2509.4小时,日照率为57%,最多年为3055小时,最少年为2048.7小时。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2.4℃,最高13.6℃,最低11.2℃,年变率为3.2%。乐陵市平均年降水量527.1毫米,境内春季多西南风,冬季多东北、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7米/秒,年平均无霜期为198天,80%保证率的无霜期为180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乐陵市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5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为247立方米,是山东省人均占有量的61%,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0%。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27.1毫米,年平均径流深为49.5毫米,径流量为5 802.2万立方米,人均径流量95立方米,占山东省人均径流量383立方米的28%。由于受降水的直接影响,年内变化大小不均,83.5%的径流量集中在6月至9月,以供水形式排走。

植物资源

乐陵市境内自然植被主要有草甸植物、盐化植物、水生植物等类型。

草甸植物主要分布于河滩高地、缓平坡地的潮土类土壤上,有茅草、小芦草、香草、地蔓草、蒺藜、苍耳、刺儿菜(大蓟)、曲曲菜(小蓟)、马齿苋、锦钱草、血见愁(地锦)、苦买菜、灰菜、野生地、菟丝子、车前、蒲公英、麦蒿、黄蒿、艾蒿、旋复花、野菊花、扫帚菜等。

盐化植物主要分布于浅平洼地及其边缘地带和槽状洼地的盐土类及盐化潮土上,有碱蓬、黄蓿菜、柳、马绊草、小芦菜、茅草、茶棵、羊角菜、蝎子花(海浆)等。

水生植物主要分布于坑塘、沟河积水的地方,有芦苇、莎草(三棱草)、野葵花、水稗、浮萍、蒲草、荷、黑藻等。

人工植被主要以农作物和林木为主,另有部分草坪、花木及蔬菜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谷子、花生、高粱、红薯、绿豆、芝麻、红麻、向日葵、苜蓿、田菁、苕子等。林木主要有杨树、柳树、榆树、刺槐、国槐、白蜡、泡桐等用材树木和枣树、梨树、苹果树、桃树、杏树、山楂树等果树。花草类主要有月季、黄杨、三叶草等。蔬菜类主要有韭菜、菠菜、白菜、芹菜、茴香、茄子、辣椒等。

动物资源

乐陵市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狐、兔、獾 、鼠、黄鼠狼、蝙蝠、鹰、乌鸦、喜鹊、麻雀、啄木鸟、猫头鹰、燕子、鹌鹑、布谷鸟、娄鱼、鲫鱼、鲤鱼、泥鳅、草鱼、鳝鱼、黑鱼、蚌、虾、蟹、鳖、蜂、蝶、蜻蜓、蝉、蟋蟀、蜘蛛、萤、蚯蚓、蜣螂、蝈蝈、蚂蚱、蝼蛄等。饲养动物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貂、狗、猫、兔、梅花鹿、鸡、鸭、鹅、鸽、蚕、蜜蜂等。动物类药材资源有:土元、鳖头、鳖甲、桑蛸、蝉蜕、水蛭、虻虫、蛴螬、胎盘、壁虎、驴皮、蜂蜜、大将军、鸡内金、刺猬皮、地龙等。

三、人口数量

截至2019年末,乐陵市户籍总人口72.2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417人,人口出生率9.94‰,全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10.35:100。当年死亡人口4420人,死亡率4.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3‰。年末常驻人口65.5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7.3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1.76%。

四、经济发展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7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人均GDP达到41364元,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3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6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09.33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6.5:44.5:39.0调整为15.1:45.8:39.1,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私营企业户数7243户,同比增长8.1%,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9782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73.86亿元,同比增长30.3%;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2711户,同比增长3.5%,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5409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41.47亿元,同比增长5.2%;个体户户数48140户,同比增长6.7%,个体户从业人员112120人,个体户注册资金31.59亿元,同比增长8.2%。

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初步核算,201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79.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人均GDP达到41364元,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3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7.96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109.33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6.5:44.5:39.0调整为15.1:45.8:39.1,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0.1个百分点,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私营企业户数7243户,同比增长8.1%,私营企业从业人员49782人,私营企业注册资金273.86亿元,同比增长30.3%;农民专业合作社户数2711户,同比增长3.5%,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15409人,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41.47亿元,同比增长5.2%;个体户户数48140户,同比增长6.7%,个体户从业人员112120人,个体户注册资金31.59亿元,同比增长8.2%。

人口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72.4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1326人,人口出生率45.64‰,全市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6.3:100。当年死亡人口4504人,死亡率6.2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9.42‰。年末常驻人口67.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34.9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1.9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20224元,同比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6659元,同比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2元,比上年增长9.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工资性收入为11943元,同比增长7.8%,家庭经营性收入为11848元,同比增长7.8%,财产性收入为1492元,同比增长6.8%,转移性收入为1359元,同比增长7.0%,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7328元,同比增长7.8%。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家庭经营净收入5613元,同比增长9.3%,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8.0%;工资性收入7386元,同比增长9.3%,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0%,工资性收入高出家庭经营纯收入1773元,成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79元,增长9.3%,其中,食品、烟酒支出3656元,增长9.1%,居住支出3324元,增长8.9%,医疗保健支出897元,增长9.3%,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643元,增长8.6%。

交通运输

乐陵市位于“黄三角”高效生态区最西部,地处以济南为中心的省会城市群、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和“黄三角”三大经济板块的复合带上,是“黄三角”、蓝色半岛经济区、环渤海与西北腹地能源基地联接的重要节点。乐陵200公里半径内拥有天津、黄骅、滨州、东营四个港口,德滨高速以及正在建设的京沪(济乐)高速和德龙烟铁路在乐陵境内纵横相交,设有4个高速出入口和1个铁路客货运站,列入山东省十二五规划的环渤海高等级公路与京沪高速乐陵北出口相交,314、315、247、248四条省级道路贯通全境。自乐陵城区40分钟可抵达济南国际机场、一个小时抵达港城天津、两个小时抵达首都北京。

截至2016年底,乐陵市完成公路客运量1788万人,同比增长63.29%,客运周转量19797万人公里,同比减少10.59%;公路货运量1545万吨,同比增长8.27%,货运周转量30913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25%。全市营运车辆达到4576辆,其中,营运客车195辆,出租车199辆,营运货车4182辆。

五、历史文化

尧、舜、禹时期属古兖州域。

夏、商属青州。西周属幽州。

东周属齐国。

春秋、战国时期,当齐燕交界处。

秦为齐厌次地。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县,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东汉置乐陵郡。

三国时改郡为乐陵国。晋属乐陵郡。

北魏初属义兴郡,后改属沧州乐陵郡。

隋郡属屡更。

唐属棣州,后改属沧州。

宋属河北东路沧州景城郡。

金袭宋制。

元属河间路沧州。

明属山东布政司济南府武定州。

清属武定府。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属济南道。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9月,属津南专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属渤海行署一专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沧南专区。

1950年,属德州专区。

1956年,属惠民专区。

1958年乐陵、商河两县合并,称商河县,属聊城专区。

1959年9月,改属淄博专区。1960年1月,商河县更名为乐陵县。1961年,乐陵、商河分县,属德州专区。1967年,属德州地区。

198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陵县,设立乐陵市(省辖县级市),由德州地区代管。1995年2月17日,由德州市代管。

六、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6年,乐陵市企业获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计划2项、省级科技计划9项、德州市人才团队引进计划2项,获得无偿扶持资金2678万元。全市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实现专利申请890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87件,列德州市各县市区第一位,实现授权专利419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2件;企业科技成果获得德州市科技进步最高奖1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16年底,乐陵市共有学校150处,其中小学118处,初中29处,高中1处,完全中学1处,九年一贯制学校7处,职业中专1处,在校生76733人,教职工5499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6年底,乐陵市共有文化馆1处,图书馆1处,乡镇文化站16个,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95个。2016年完成了9个乡镇、街道历史文化展馆建设。文艺团体1个,全年送戏下乡1064场,移风易俗下乡演出483场,周末剧场60场。市图书馆藏书已达11万册,图书借阅达37000册次,阅览室阅读达22000人次。市文化馆在免费开放的同时,积极开展免费业务辅导和培训,2016年,市文化馆培养绘画学员600名,书法人员140名,并积极推进广场舞培训“千人工程”,培训广场舞文艺骨干1000人、文艺骨干1000名,创办了“玉东教快书”培训班,培训说唱艺术爱好者200余名。

截至2016年底,乐陵市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播出节目套数1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7.5小时;电视节目套数4套,平均每周总共播出时间49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用户8.8万户,通有线电视社区491个,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都达到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6年底,乐陵市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24个,民营医院3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站7家,城区诊所28家,村卫生室350家,卫生技术人员3196人,其中,执业医师729人,执业助理医师303人,注册护士926人,乡村医生850人。

体育事业

2016年,乐陵市拥有运动场所401处,其中大型体育场馆2处,篮球场233处,乒乓球活动室261处。全年举办运动会21次,其中职工运动会8次。

七、风景名胜

乐陵文庙

乐陵文庙位于乐陵城里开元大街与兴隆大街交汇处。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存正殿5间,绿瓦飞檐,斗拱承托。主要建筑物有大成殿、后殿、戟门、棂星门等,整个建筑布局严谨,疏密有致,左右对称,内外呼应。后经明清两朝的多次修葺,形成发文时的规模,整座建筑物端庄大方,宏伟高大,巍峨壮观。“道若江河,随地尽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犹是春秋。”文庙大门左右对联。

咸平城故址

咸平城故址原为咸平镇,在市西南50里郑店镇旧乐陵村,址长、宽皆500米。唐、宋时,县城在故黄河(鬲津河)南,1069年(宋熙宁二年)河决,仓卒迁此,草草创城。城辟三门而无南门,原城墙内至今存一高丘,是南宋副相吕颐浩读书处“萃贤亭”遗址。

清乡人张缪有《吕相.“萃贤亭”》诗。至元,平章余潜曾重修城池,于北郊(今乐旧乐陵村)筑“看花台”,台高丈余,可容百人,为观花饮宴之所。明乡人张鹏南《元台春草》诗即咏此。1369年(明洪武二年),县丞何恒以城址洼下为由,迁富平镇(即今治),城池亭台遂废。

五里冢遗址

五里冢遗址在城区西南,五里冢村北30米处。冢为台形,东西长83米,南北宽31米,台高2.3米,为一阜状。出土有石斧、石镰等新石器时期的遗物;有骨锥、鹿角、卜骨、陶纺轮、鬲足等商、周两代的遗物;还有汉砖、唐罐等。址西侧和南面,已露出汉砖墓壁。

经省社会科学院考古队考察,石斧、石镰等出土处鉴定为龙山文化遗址。

遗址的发展和遗存,突破了山东省新石器时期文化分布界限,扩大了认识原始社会物质文明的视野,对研究当地历史有一定价值。1956年,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宣布为乐陵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2月23日,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冢遗址,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墓葬有11处,现存的有惠王冢、夷王冢、三女坟、二冢子、三冢子和董养性墓等.

魏王城

魏王城故址在乐陵市城东南30里处,长720米,宽420米;南北东三面有残城断续相连,墙高2~3米不等。为汉初乐陵第一城,兼都尉。出土有:五铢钱、铜箭头、布纹瓦、唐佛像等。

碧霞湖

碧霞湖原名杨安镇水库,市委、市政府为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增加文化底蕴而改名为碧霞湖。公园景观:入口广场、喷泉、垂钓园、五龙柱雕塑、假山、荷塘、露天浴场、碧霞书苑等坐落其中,樱花、玫瑰、月季、金银花、枸杞、紫叶李、国槐、冬青、黑松等点缀相映。

千年枣林游览区

千年枣林游览区位于乐陵市朱集镇,为全国最大千年原始人工结果林,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山东省自驾游示范点”、“山东省旅游摄影创作基地”。森林覆盖率达95%,被誉为“天然氧吧”。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形成以结义园、名人园、百枣园、国强亚联农庄等几大园区为支撑,枣都碑、母子树、望娘子树、观光塔等诸多景点点缀其中,集观光游览、餐饮住宿、农耕文化展示与体验、旅游购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

八、地方特产

郑店马蹄烧饼

用面粉、食用油、芝麻,经过特殊工艺烤制而成。因其形如马蹄而得名。

马桥豆腐

用大豆精制而成。细腻、嫩白,富有弹性,生熟均可食用。

张屯熏肉

品种有熏鸡、熏鸽子、熏野兔、熏雁腿、熏猪下水,熏牛肉等。煮熟后用白糖经过特殊工艺熏制而成。

刘武官豆腐皮

经打浆、高温、去渣、结膜而成,豆腐皮可制作多种多样的荤素佳肴,既可充作家常便菜,也可用与各种宴会酒席。

奎台窝头

奎台有着一种风味民间小吃“小米窝头”,该地的小米窝头色泽鲜黄、口味香甜。用小米面、黄豆面或其他杂粮面做的食物,略作圆锥形,底部有窝儿,便叫窝头。奎台窝头,制作出十几种菜系,代表作有虾酱窝头、园菜窝头等,并被山东美食协会授以“山东名小吃”称号。

九、荣誉称号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十、联系方式

乐陵市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大山

电话:0534-6268116

邮箱:llsdzzwbgs@dz.shandong.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