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当涂县

当涂县

当涂县

当涂县,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政府驻地为姑孰镇太白中路6号。

一、 行政区划

当涂县总面积100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7.8万人,辖10镇1乡1个省级开发园区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国家4A级旅游区。

二、 自然地理

(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安徽段东岸,东临南京市溧水区、高淳区,西濒长江与和县相对,南接芜湖市、芜湖县、宜城县,北连马鞍山市及南京市江宁区。介于东经118°21′38″—118°52′44″,北纬31°17′26″—31°36′05″之间,总面积1002平方千米。县城至马鞍山市区17千米、芜湖市区30千米,至省会合肥约170千米,至首都北京约1240千米。

地质构造

当涂县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东翼之南端,有一系列东西、北东、北北东向褶皱和断裂。其中以新华夏系北北东向构造最为显著。东西向构造在县境自北向南有3条断裂带,分别是采石—宝塔山、西横山—溧水、姑山—四褐山。北东向构造位于县境东部,由黄马青组及象山群地层组成。因受东西向构造限制和新华夏系构造的迭加,该构造已残缺不全。主要形迹有4条,自西向东为宁芜向斜、凤凰山—姑山背斜、横溪—小丹阳向斜、桑园沟—博望背斜。北北东向构造表现为方山—小丹阳隐伏大断裂、石臼湖—南陵盆地,位于县境内东南部,长10千米。

地形地貌

平原

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的河、湖交汇地区,境内以平原为主,主要有冲积平原、冲积湖积平原和湖积平原等,海拔在10—20米以下,地势坦荡,由粘质砂土、砂质粘土等组成。

台地

分布于当涂县北部丘陵、低山区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受轻度抬升影响,原系河流或湖泊阶地,再被抬升,并经流水切割,形成地势高亢和起伏不平的台地。大体可分下面两种。

低山丘陵

当涂县低丘分布于高丘的外缘,形成明显的二级地貌面,海拔100—150米,比高小于100米,丘脊线零乱,随沟谷走向而变,切割破碎。低丘多为长条状、浑圆状,丘体都不大,坡度15°左右,组成物为安山岩、粗安岩、凝灰质粉砂岩、玄武岩、辉绿岩等。低丘中部为火山喷发形成的方山,山顶分布火山口,山坡上陡下缓。沟谷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白纻山、灵墟山、马山、宝塔山、龙山等山属此类。

当涂县残丘分布于龙山桥、围屏、新市一带,海拔小于50—100米,比高小于50米,丘体很小,呈断续岛状和浑圆状散落在平原之上,顶平坡缓,组成物以泥质粉砂岩、凝灰质,粉砂岩为主。凌云山、九井山、黄山、尼山、釜山等山属此类。

气候特征

当涂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季风明显、无霜期长等气候特点。冬、夏季长,春、秋季短。冬、夏温差较显著。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气团影响,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夏季受太平洋副高压气团影响,盛行东风和东南风。初夏,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形成降水集中的梅雨期。由于冷暖气团活动路线和力量对比变率较大,造成年际降水变化不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

当涂县四季划分以候平均气温小于10°C为冬季,大于22°C为夏季,界于10°C—22°C为春、秋季。一年之中春、秋季短,各约2个月,春略长于秋;夏、冬季长,各约4个月,夏较长于冬。春、夏、秋、冬起讫日和持续天数分别为;春季3月16日—5月25日,计71天;夏季5月26日—9月20日,计118天;秋季9月21日—11月20日,计61天;冬季11月21日—3月15日,计115天。

水系水文

当涂县地处长江下游水网地区,多河流、湖泊,属长江水系。长江纵贯县境西部,湖泊横卧东缘,中部广大地区的河流,多呈西北流向或西流注入长江。

长江当涂段:长江由南向北流经县境西部,从芜湖市横埂头附近入境,至和县养殖场南出境,为典型的分汊型河床,主汊在西,境内长18.6千米,支汊在东,长20.3千米。

姑溪河:东起丹阳湖口小花津与运粮河相接,西至金柱关注入长江,全长23.4千米,是水阳江下游入长江的主干道。上段自小花津至芮家渡,河床宽117—434米,河深0.6—5.4米;下段自芮家渡至入江河口,河床宽100—300米;河深6—10米,最深处13.1米。

青山河:自三里埂,经查家湾、龙山桥至芮家渡注入姑溪河,全长33.19千米。该河南通芜湖县境内的清水河,与青弋江、水阳江沟通。

黄池河:自月亮圩,经乌溪、黄池,至三里埂(与青山河交汇处),为水阳江一段,为宣州市和芜湖县的界河,全长16.79千米,河床宽60—250米。

运粮河:在丹阳湖畔,昔为漕运航道,故名。自南向北流,南接水阳江,经江苏高淳县境西北部,北到小花津,全长22.5千米。河床宽50米左右。

博望河:源自横山南麓,至博望镇南3千米另埂村,注入石臼湖。

外桥河:源自马鞍山市郊大黄、董耳等山,上游分两支,至马塘附近汇流入县境,西流经大庙至陈家附近转而北流,到采石翠螺山下入长江。河道全长18.2千米,县境内为9.23千米,是当涂县与马鞍山市界河。

扁担河:自芜湖市郊区卜家店附近起,经官陡门、王桥、至双摆渡入江,全长31.38千米,在县境内15千米。河床宽30—60米,深10米,为人工常流河。

襄城河:源于十里长山和黄梅山、龙王山,上游分两支,至银塘合为一河,再西流注入长江,全长10千米。

此外,县境还有丹阳新河、塘沟河、小溪河、乙字河、中流河、乌溪大港、白龙沟、高潮河、尧丰港、汪林大港等众多河流。

土壤类型

当涂县水平地带性土壤均属黄棕壤土类,主要有石质土、粗骨土、黄棕土、潮土、水稻土。

(2)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当涂县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1087.6毫米,水量较为丰沛。年径流总量为59000万立方米(不包括长江过境水量),耕地亩均水量898立方米,人均水量985立方米。县内沿江河湖、平原圩区地下水丰富,丘陵、低山山麓也有大量地下水。地下水一般埋深1米,大公圩埋深最浅,仅0.8—1.0米。一般富水性变化10—100吨/日之间,最大达1000—5000吨/日之间,最少小于10吨/日,多为碳酸型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水质良好,可供饮用。

植物资源

林木资源:主要树种有:松、柏、杉、檫、榆、柘、杨、柳、樟、桐、槐、檀、槠、栎、乌桕、枫、石楠、株、桧、皂荚、黄楝、桑、冬青、广玉兰等。

竹类资源:有毛竹、慈竹、紫竹、斑竹、天竹、苦竹等。

草类资源:有莪蒿、翠云草、艾、土牛膝、旱莲草、荭草、蓖麻、紫花地丁、菖蒲、牛筋草、凤尾草、狗尾草、羊蹄草、酸浆草、蒺藜、茅草、莎草、蓼、蒲等。

中草药资源:有植物类中草药125科、435种,主要品种有明党参、桔梗、苍术、半夏、海金沙、紫苏等;水网区主要品种有决明子、地肤子、蛇床子等;沿江平原区主要品种有半枝莲、马鞭草、车前草、杜仲等。

动物资源

兽类:有狼、狐、獾、獐、黄鼬、兔、水獭、穿山甲等。

禽类:全县有17目、49科、182种,主要有雁、燕子、黄鹂、凫、秧鸡、竹鸡、斑鸠、寿带、鸬鹚、鸲鹆、鹌鹑、布谷、百舌、画眉、鹰、鸦、鸥、啄木鸟、鹈鹕、鸳鸯、猫头鹰、翠鸟、喜鹊、鹭、野鸭等。旧志载有鹳,现绝迹。

鱼类:全县有60余种,主要有鲤鱼、鲥鱼、鳙鱼、鲫鱼、鳊鱼、鲇鱼、白鱼、刀鱼、乌鱼、鳜鱼、鲟、鳇鱼、银鱼、邵阳鱼、肉好鱼、鳗鱼、刨花鱼、箬叶鱼、棉花条鱼、河豚、斑子鱼、青鱼。

其它类:节肢类有虾、蟹。两栖类有蛙、蟾蜍。爬行类有龟、鳖、蛇、蜥蜴、壁虎。软体动物有螺、蚌、蚬、蜗牛、蜒蚰。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

矿产资源

铁矿

姑山铁矿:位于县城南13千米,查湾乡境内。为大型铁矿床,矿体呈穹隆状,长880—1100米,厚10—140米,平均厚60.6米。储量1.28亿吨,以赤铁矿为主,伴生磷、钒、硫等。富矿品位50%,贫矿品位34%。

和睦山铁矿:位于县城南12千米,查湾乡与龙山桥镇交界处。为中型铁矿床,矿体似层状,长1000米以上,斜深540米,最大厚度100米。储量3025万吨,以赤铁矿、磁铁矿为主,含钒。富矿品位57%,贫矿品位38%。

钟山铁矿:位于县城南12千米,查湾乡与龙山桥镇交界处。为中型铁矿床,有2个矿体。前钟山矿体,似层状,长550米,宽400米,厚4—60米;后钟山矿体呈小透镜状,长10—100米,厚1—10米。储量1087万吨,矿石以磁铁矿、赤铁矿为主。富矿品位57%,贫矿品位34%。

白象山铁矿:位于县城东南12千米,太白乡境内。为中型铁矿床,主矿体呈层状,长1400米,埋深170—450米,厚10—84米。储量1.46亿吨,以磁铁矿为主,伴生钒、硫、磷等矿。平均品位39.8%。

黄梅山铁矿:位于县城东北7.5千米处,银塘镇境内。为小型铁矿床,呈脉状、透镜状。主矿体长400米、宽260米、厚54米。总储量1000多万吨,以磁铁矿为主。伴生硫、磷等矿床。平均品位33.08%。

另外,在龙山桥镇、查湾乡、银塘镇、丹阳镇、围屏乡等还有一系列小型铁矿床,如围屏山铁矿、大金山铁矿、丙子山铁矿、韦店铁矿、常岭铁矿、太平山铁矿、碾山铁矿、马山铁矿、横山铁矿、钟九铁矿、龙山铁矿、大尾山铁矿、曹家港铁矿等。

金矿

黄土山金矿:位于丹阳镇北4千米。有1、2号2个矿体,其中1号矿体长32米,厚2.55米,埋深0—87.33米,储量7967吨,含金量150公斤。品位:金5.82克/吨、银86.17克/吨;2号矿体长84米、厚2.8米,埋深0—22.08米,储量16579吨,含金量217公斤。品位:金25.61克/吨、银146.01克/吨。

灵墟山金矿:在围屏乡境内。金矿储量1718吨,有3条矿体,据推算含金量为40公斤。有两条矿体品位为5.8克/吨,另一条为39克/吨。

非金属矿产

硫矿:分布在龙泉乡、银塘镇、丹阳镇等地,总储量300—400万吨,平均品位:含硫12—27%。

磷矿:分布在青山乡狮子山、万山、石桥乡项桥、查湾乡后钟山、平顶山,龙山桥镇太平山。磷矿总储量约6万吨,以平顶山磷矿储量最多,5.4万吨。各地磷矿平均品位变化很大,其中平顶山磷矿品位为15.62%,狮子山磷矿品位为11.74%,有的含磷品位不高,无开采价值。

高岭土矿:主要分布在城关镇白蛇岗、坨塘,石桥乡包山,青山乡白土山,银塘镇甑山、超山,亭头乡福山,龙泉乡向塘,围屏乡松山等地。其中白蛇岗已探明储量304万吨。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铝21—36%,可作为耐火材料和农药乳剂。

矿泉水:分布在太白乡泉水湾一带,有日产水量1000吨大型矿泉水点8个,日产500—1000吨中型矿泉水点7个,水量没有探明的矿泉水点6个。矿泉水中含有铁、锰、锌、铜、钼、铬、钴、钒、锂、锶等34种微量元素,还含有可溶性二氧化硅31.2—33毫克/升。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并对软化动脉和心血管病有一定疗效。该矿泉水于1988年12月,在北京经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评审组鉴定,水质符合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标准,属低矿化度含锶和偏硅酸的重碳酸钙镁型水。开采前景很大。

黄砂矿:主要分布在江心洲西侧长江中,储量约7000万吨。

此外,新市乡有玄武岩,城关镇五里牌有紫砂岩、紫页岩,太白乡姑山尾矿坝有叶腊石,年陡乡地下有石膏,太白、围屏、丹阳、藏汉等地有泥煤,丹阳镇大毛岭庵发现稀散金属锗矿,矿石量1827吨,锗金属量102.9公斤。

三、 经济发展

综合

经济总量实现平稳增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233.1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3.2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的8.3:65.2:26.5调整为7.7:60.4:31.9,服务业占比明显提升。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625元(折合12184美元),比上年增加9092元。

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8年完成农业产值4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2%。其中,农业产值14.8亿元,增长0.7%;林业产值0.5亿元,增长0.4%;牧业产值5.8亿元,增长1.7%;渔业产值24.8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亿元,下降0.4%。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016公顷,粮食产量31.5万吨,增长1.7%;油料作物种植面积7304公顷,产量2.2万吨,增长5.6%;棉花种植面积395公顷,产量354吨,增长3.8%;蔬菜播种面积4268公顷,产量10.2万吨,增长2.3%;水果产量2.1万吨,增长3.2%。

全年肉类总产量2.4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猪肉产量1.1万吨,年末生猪存栏4.1万头。

全年水产品产量5.5万吨,比上年增长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6.5万千瓦。

工业和建筑业(不含市示范园区)

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按快报口径,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11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6%。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7.3%。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84.9亿元,增长10.3%;利税69.1亿元,增长7.5%,其中利润总额42.9亿元,增长4.7%。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5亿元,同比增长4.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2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25.5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市示范园区)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29.5%,技改投资增长78.6%。

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6亿元,增长14.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6亿元,增长21%。

对外经济(不含市示范园区)

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0265万美元,同比增长19.5%。其中进口额1081万美元,出口总额19184万美元。

招商引资取得较好成绩。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2154万美元,同比增长18.5%。

邮电业

邮电通信业务繁荣发展。2018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8682万元,增长30.2%。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3.5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3.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14万户。

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2018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3.5亿元,增长13.9%。其中,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32.1亿元,增长13.3%。全年一般预算支出为48亿元,下降1.9%,其中农林水利事务、科学技术、医疗卫生、教育支出分别为2.25、1.37、6.21和7.75亿元。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为308.7亿元,较年初增加8.6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218.1亿元,较年初增加26.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为185.9亿元,较年初减少0.7亿元。

四、 交通运输

交通出行更加便捷。2018年全县境内公路里程21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4公里,农村行政村灰黑公路实现“村村通”;民用汽车拥有量为68231辆,其中个人汽车达62687辆。

长江黄金水道、沪皖赣铁路、205国道、314省道、沿江高速公路穿当涂县境而过,县城40千米半径范围内有2座机场、80千米半径范围内有9座长江大桥,水、陆、空交通运输十分快捷。2013年马鞍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2015年宁安城际高铁穿城而过并在当涂设立站点

五、 社会事业

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18年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中小学校65所,在校学生3909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升学率为100.1%;高中升学率为81.5%。全县幼儿园数达68所,在园儿童数12184人。

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专利申请142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65件;专利授权54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3件。

2018年全县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3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国星生化有限公司上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全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精细化工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采石矶涂料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新增省著名商标4件、省名牌产品1个。成功申报“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项目,成为我省唯一获批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层项目。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发展民营企业1100家、个体工商户2756户。

文化和卫生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2018年全面实施文化馆、图书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免费开放,推进县博物馆布展陈列,启动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开展政府购买公益性文化岗位、样板基层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完成大型现代黄梅戏《燕子归时》内部汇报演出,开展2018’全民阅读暨第三届“磨成针文化”大型读书节活动,启动《当涂民歌》音乐剧创编工作等。扎实开展“两节”期间群众性文化活动、2018当涂县年货节系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送文化下乡”“戏曲进校园”“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群众性活动,启动马鞍山市第九届“周末大舞台”当涂专场文艺演出工作等,积极申报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推进A级景区、省A级文化旅游村庄、星级农家乐等创建。积极推进大青山景区基础设施、太平府文化园二期、大青山野生动物世界等项目建设。同时,积极组织全县文旅企业参加省内外宣传推介活动。承办了2018年第五届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安徽当涂站活动。组织开展了“迎新年,全民健身登高活动”,“协亚•翡翠豪庭”杯当涂•大青山迎新年登山活动,“迈入新时代”千人徒步活动,当涂县“体彩杯”足球联赛,大青山“光猪跑”活动,2018当涂护城河迷你马拉松赛等全民健身活动。筹备当涂县第九届龙舟锦标赛、2018长三角城市当涂大青山骑行越野户外运动精英挑战赛。 同时,积极当涂县护城河体育生态公园为省级中型体育生态公园 。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全县卫生机构数50个,卫生机构人员数2276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数1696人;全县执业(助理)医师899人;注册护师、护士943人。

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持续推进。2018年全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以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为主线,以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为目标,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改革年”和“执法提升年”活动为抓手,以深化安全生产“铸安行动”、构建风险管控“六项机制”为重点,切实树牢人命关天、责任如山的担当意识,切实健全常态长效、实用管用的工作机制,切实锤炼有责必尽、执法必严的务实作风,切实巩固齐抓共管、合力铸安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进一步下降,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平稳。2018年全县户籍人口47.8万人,较上年增加820人,其中男性24.5万人,女性23.3万人。当年出生人口6013人,死亡人口3484人。全县人口出生率12.6‰,人口死亡率为7.3‰,人口自然增长率5.3‰。

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54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50元,增长10%。

社会福利事业日臻完善。2018年落实27项省民生工程、6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共投入13.58亿元。投入2.16亿元,完成889户棚户区改造、159户农村危房改造、2个老旧小区整治。投入6550万元,完成81.3公里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免费开放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全民健身服务中心、免费开展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实施心理健康惠民工程、推进城区老旧公厕改造等圆满完成,县老年大学活动中心开工建设。城镇职工“五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新增城镇就业79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92人。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4.8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35.1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3.6万人,占应保人数96.2%。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25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0981人,农村五保供养2241人。

六、 历史文化

综述

当涂有2200多年置县史,秦代设为丹阳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定名当涂。县城历史上曾为宋代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长江水师、安徽学政署所在地。当涂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自秦代以来,当涂曾吸引中国文学史上600多位诗人,在这里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南朝大诗人谢朓称之“山水都”;诗仙李白七次游历当涂,写就《望天门山》等56首千古绝唱,晚年定居当涂,终老长眠青山。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传唱千年的经典诗词。南朝周兴嗣世居当涂,并著蒙学经典《千字文》。当涂还享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姑孰画派

明末清初迁居当涂的大画家萧云从(字尺木),杰作浩瀚。其《离骚图》、《太平山水图》等,是其人物画和山水画的代表作,在国内独树一帜,影响及于日本。学其画者居多,形成“姑孰画派”,萧为始祖。清嘉庆年间,长居当涂的翰林学士黄钺位居太子少保,与画结缘,深得萧云从遗韵,著有《画又录》、《画品》行世。民国年间,县内喜作国画得者不乏其人,虽不见经传,亦颇有佳作,如张翰如得花卉,杨伯勋得雁,张叶斋得竹,均受赏识。1949年后,国画艺术得到了继承与发展。建国10周年、30周年、35周年、40周年,都举办以国画为主得书画作品展览,促进国画创作。

当涂方言

涂处在官话和吴语的交会点上。县境西北沿江一带是江淮官话,其余地区是吴语宣州话。由西北往东南,吴语特征越来越显著。当涂境内的方言可分为沿江、官圩、滨湖3个区。当涂方言的3个区中,沿江区属江淮官话洪巢片,官圩区属吴语宣州话铜泾小片,滨湖区属吴语宣州话太高小片。

当涂民歌

当涂民歌是流行于皖东长江两岸的各类民歌的统称。早在六朝时期就有当涂民歌的记载,刘宋皇帝刘裕主持的著名的“白歌舞”即是当涂民歌演唱之一脉。长期生活在当涂的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吟唱都属于民歌范畴。清代当涂人黄钺以当地风俗民情为主要内容的五十多首《于湖竹枝词》代表了当时当涂民歌的最高艺术水平。1949年以后,当涂人民创作民歌、传唱民歌形成了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展至鼎盛阶段。

当涂民歌数量众多,题材广泛,内容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平原、圩区、丘陵山区的民歌异彩纷呈,形成多种体裁。流行于当涂大公圩一带的是号子、牛歌、舞调,流行于博望、湖阳、新市一带的是船歌、渔歌、灯歌,流行于沿江采石、霍里、新桥一带的是秧歌、对歌、门歌等。当涂民歌语言丰富,结构完整,曲调多样,唱法独特,显示出鲜明的地方性民间音乐和语言艺术的魅力。代表曲目有《打麦歌》、《放牛歌》和《姐在田里薅豆棵》等。

当涂民歌是当涂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演唱、口耳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的典型代表,经过历代文化人的艺术加工后,更具有了高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是不可多得的音乐和语言艺术珍品。

打水浒

作为传统体育、游艺与竞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湖阳《打〈水浒〉”》,实际上是一种既是武术又是舞蹈,集健身和娱乐功能于一身的民间表演形式。

该项目作为民间表演形式之初,上场表演人员均须依照章回小说《水浒传》中人物化妆登场表演,故取名《打〈水浒〉》,后逐渐减化为头扎头巾、身穿球衣裤、脚蹬虎头靴表演,但人们仍可以从表演者所持枪、刀、戟、铲等兵械中分辨出林冲、关胜、吕方、鲁达等人物形象。

《打〈水浒〉》参演人员众多,包括打杂人员在内,一般都在60人以上,有的超过100人,这就要视村庄大小而定。上场表演人员必须是20到30岁之间的男性,因为表演中所用兵器均是铁制真品,具有危险性,而且需要力量。

表演形式一般分徒手单练、徒手对练、徒手连场练、徒手众场练和器械单练、器械对练、器械连场练、器械众场练。所用兵械有长枪、刀、长棍、戟、叉、板凳、划桨、九节鞭、三节棍、拐子等。

湖阳《打〈水浒〉》还有专用“锣鼓经”,整个表演在锣鼓和“吹尖”声的烘托下越来越快,高潮迭起,惊险刺激。

《打〈水浒〉》在湖阳地区以集体表演形式出现是在元末明初施耐庵的章回小说《水浒传》问世不久,至今已有600年左右的历史。而要追溯其源头,当在两晋时期大量战乱难民南迁湖阳地区定居的时候。

当涂民俗

发土

旧时,正月初四或初八,农家带香纸爆竹到自家田里,面朝大利方向(旧历书上标有某方大利)站定,烧香纸爆竹之后,拿着铁锹,喊一声“哎!色色累。”挖一棵稻桩子带回家,供在堂屋的香炉里。这时,农家主妇向发土人奉上一碗欢团茶,以示祝贺。此俗今已不存在。

浸种

清明前后浸种。浸种的缸或盆子里要插上柳树条和1把镰刀,意思是让秧苗象柳树一样茁壮成长,让镰刀来驱除邪祟。至今尚有此俗,但仅存“报青”之意。

开张

旧时,商店开业,都要树立金字招牌,择吉开张。招牌上披红插花(挂上1条长幅红布,插上1对精制的金花)。店家焚香放鞭炮。附近的店家和亲友前来祝贺,店主备办酒席请客。商店开业还要在门前摆放花篮。

敬财神

旧时,店家有“请财神”之俗。店里设1个木制神龛,里面安放一尊黑虎玄坛神像,即财神菩萨。每月初一、十五都向财神焚香礼拜。尤其是正月初一零点的请财神仪式十分隆重。店主备三牲供品、金银实物(称为现宝),点上财神烛,焚上贡香,燃放很长的鞭炮,恭请财神爷降临。还办1桌丰盛的财神酒,让大小店员一起聚餐。此俗今已不存。

货郎担

旧时,有货郎肩挑货担走乡串户,摇鼓叫卖。货郎摇鼓还有名堂,进村摇的鼓点是“出动,出动,出出动。”唤人们出来购货。人出来多了,货郎就高兴地摇“嘿得隆咚!嘿得隆咚!”建国后,交通渐渐便利,商品流通较快,货郎担已逐渐消失。

打造渔船

旧时打造渔船,桑树不能用在船头上,槐树不能用在底板上,这叫“头不顶桑,脚不踩槐”。渔船建造成功,要在船头横板里口正中的部位,挖1个浅洞,放1块大龙洋(银元),象征船入长江,如龙得水;如果没有龙洋,就放一枚顺治钱(铜钱),意思是船入江河,顺风顺水。这种做法叫“避龙口”。此俗今已不存。

七、 风景名胜

太平府文化园

位于护城河西北角,占地150亩,依托姑孰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有古城墙、传统民俗商业街区,沿河景观带、城隍庙、太平府衙等特色建筑,充分展示了当涂悠久的古城文化。

护城河

当涂护城河开凿于三国黄武年间,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县级护城河,河水与长江相通。两岸绿化清新典雅,将灯光作为主要艺术元素,展现“梦幻灯光秀、魅力新当涂”的全景。

谢公祠

位于青山南麓。南齐宣城太守,山水诗人谢朓因慕青山美景,筑室山南,即为谢公宅。宅前有一小池,乃谢朓所凿,四壁砖石垒砌,约半亩有余,人称谢公池,又名谢公井。池水水质甘醇,千年不竭,为姑孰八景之一,史称“元晖古井”。谢公宅旁有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1162年),西蜀道姑所建的“保和庵”,庵内供石佛一尊,高一丈二尺,石佛身躯与山体相连,系山中巨石直接雕凿而成。佛像庄严肃然、劲部嵌空,可以摇动。

李白墓园

位于马鞍山市和芜湖市之间,与采石矶、天门山形成李白文化旅游线路。李白墓园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墓为主题而开发的文化旅游景点,占地100亩,分前、中、后三个景区,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十咏亭、青莲书院、盆景园等景点,太白碑林和李白墓冢两个景点为景区核心景点。2006年李白墓园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八、 地方特产

当涂布锦画

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产品,并荣获世博产品“最佳创新奖”,被誉为“画报上的动漫”。

黄池酱菜

产自当涂县黄池镇,用料新鲜,工艺考究,口味独特,是佐餐佳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盛行于这一带的香菜,它是用经过晾晒的白菜丝配以辣椒粉、芝麻及多种香料混合腌制而成,放在坛中经年不坏,吃的时候,盛在小碟里,淋上麻油,一嚼便觉醇香厚味,是小酌品茗时的佳配。

金脚红毛蟹

具有明显的爪色金黄、足毛棕红之特征,且体大肉嫩、脂肥膏满、肉味鲜美独特,营养丰富。2013年,“姑溪河”大闸蟹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水产品,2015年获“徽蟹十大品牌”之首,同年在全国“王宝和”杯河蟹大赛中荣获“最佳口感奖”“最佳种质奖”和“金蟹奖”。2016年,在广州市举行的“2016中国水产品品牌大会”上,荣获“2016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这也是继当涂县获评“中国生态养蟹第一县”后,所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

太平府铜壶

当涂县制作紫铜壶起始于唐中期。元至正十五年( 1355年),朱元璋自采石渡江取太平路(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后,当涂紫铜壶即冠以“太平府”三字,称“太平府铜壶”。“太平府铜壶”历史久远,种类较多,其中尤以“火烧心”为极品。制作工艺为手工制作,制作工具为大小铁锤、铁砧、剪刀等。“太平府铜壶”工艺独特,将七、八厘米厚的铜板凭千锤万锤打成不足0.3厘米厚的薄铜片,轻、重都要求十分严格。

九、 荣誉称号

当涂县是全国文明城市。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

中国中小城市创新创业(双创)百强县。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魅力示范县200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

国家卫生县城。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

安徽省生态县。

省文明创建示范县。

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

省级生态县。

省质量强县。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县城(乡镇)。

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2019年1月9日,凭借当涂民歌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年2月2日,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9月21日,入围安徽省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榜单; 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县(市)榜单。

2019年9月20日,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

2019年11月,当涂县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19年11月13日,入选2019年中国创新百强县(市)。

2019年12月,成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3月,入选2019年安徽县域经济总量20强(第10)。

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十、 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谢红心

县委副书记、县长:阙方俊

电话:0555-6732345

网址:http://www.dangtu.gov.cn/

邮编:243100

邮箱:dtxzf@mas.gov.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