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
- 所属地区 湖南省张家界市
- 政府电话 0744-6223118
- 人口(万人) 38.93
- 面积(平方公里) 3474
- 统计年度 2019
- GDP(亿元) 22.08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7.16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854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0.9058
- 特色产业 “桑植萝卜”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
- 特色文化 “桑植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音乐项目类别,序号41。2010年湖南省桑植县的“仗鼓舞(桑植仗鼓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2。
桑植县
桑植县隶属湖南省张家界市。
一、 行政区划
桑植县,隶属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湖南西北边陲,东界慈利县、石门县和武陵源区,南毗永定区、永顺县,西接龙山县,北邻湖北省宣恩、鹤峰县。介于北纬29°17′—29°84′,东经109°41′—110°46′之间,东西长104千米,南北宽51千米,总面积3474平方千米。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东界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湖南通往祖国西北的北大门。拥有中国首批、湖南省首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八大公山原始森林,被纳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和“中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以及全球200个重要生态区之一。还拥有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1个,九天洞赤溪河、娄水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
2019年,桑植县下辖12个镇、11个乡。桑植县人民政府驻澧源镇。
二、 自然地理
桑植县位于湖南西北边陲,东界石门县、慈利县,南毗永定区、永顺县,西接龙山县,北邻湖北省宣恩、鹤峰县。介于北纬29°17′—29°84′,东经109°41′—110°46′之间,东西长104千米,南北宽51千米,总面积34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桑植县大地构造单位属新华夏结构体系,杨予准地合的一部分。由于受八面山褶制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广泛分布为中山、低山地貌。全县地层主要属三迭中统,寒代下统,震旦系下统等,以三迭系和志留系为主。武陵山脉从贵州云雾山分成三支,其北支和中支延伸到桑植全境,形成40条主要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有10426个大小山头,最高点八大公山,主峰斗篷山海拔1898.4米,最低点竹叶坪乡柳杨溪河谷海拔154米。
气候特征
桑植县县域属中亚内陆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由于地貌差异大,气候变化成垂直规律,常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形成间断的地方性热雷雨和暴雨,是湖南省三大暴雨中心之一。
水系水文
桑植县河流410多条,主要有澧水、溇水及两水支流。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桑植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达45.6万千瓦,系全省五大小水电开发基地之一,水电开发潜力较大。二是矿产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
桑植县有山地23.87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12.24万公顷 。草地面积达176万亩,其中南滩草场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天然草场,面积达20万亩。
生物资源
桑植县生物多样性异彩纷呈,动植物群落多样,仅珍稀、濒危植物就达40余种,是大鲵(娃娃鱼)之乡。
矿产资源
桑植县已发现矿产40种,探明储量的有27种,其中,煤炭储量1.4亿吨、石煤储量8亿吨;铁矿储量3.5亿吨、铁矿以赤铁矿为主,占铁矿储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品位在30—60%,平均品位40%,厚0.6—2.5米,一般1米以上的矿层约占总露头的60%。硅石探明储量2368万吨,占全省总储量的86%,矿体长30—35千米,厚44—100米,SiO2的含量高达95—99.06%;铝土矿储量1000万吨、天然气储量达2000亿立方米。其他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也有相应储量。
1. 人口
2019年末,全县人口总户数16.72万户,总人口46.6万人,其中:男性24.3万人、女性22.3万人,少数民族人口43.32万人;常住人口38.93万人,其中:城镇17.53万人、农村21.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45.03%,比上年末提高1.03个百分点。
2. 面积
总面积3474平方千米。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初步核算,201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79231万元,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137799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148754万元,增长6.7%,第三产业692678万元,增长8.2%。人均生产总值为25150元,比上年增加2166元。
全县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1.9∶17.3∶70.8调整为14.1:15.2:70.7。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7%,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15.8%和78.3%。
2. 产业状况:
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8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02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业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13.52亿元、2.13亿元、5.21亿元、0.7亿元和0.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3.1%、4.8%、-0.6%和8.0%,主要种植业、林业产品产量及牲畜存出栏情况见下表。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817吨,同比下降3.2%。其中养殖产量1567吨,同比下降4.9%。
全县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4230千瓦,同比增加0.72%,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22.4%,其中:柴油机112706千瓦,汽油机11863千瓦,电动机79661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9250千瓦/452台,耕整地机械微耕机20346千瓦/4107台,农用排灌机械11357台,机动植保器械1169千瓦/371台,收割机5702千瓦/146台,机动脱粒机5831千瓦/6065台,农产品初加工机械60182千瓦/14116台,农田基本建设机械2236千瓦/47台。全年完成机械化耕地面积21.48千公顷,比去年增加7.34千公顷,机械化收获面积5.11千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机服务收入11688万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7亿元,同比增长7.3%。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3家,同比减少1家。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2.7%。实现商品房屋销售面积17.94万平方米,增长19.3%。从投资类型看,民间投资增长37.6%,占全部投资的54.0%。从投资产业上看,产业项目投资占全部投资的37.2%。全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18亿元,增长5.8%。
交通运输
2019年,全县实有营运客车339辆/6556座,营运货车291辆/2104吨位;全年完成货运量184万吨、货物周转量4.04亿吨公里,客运量765万人次、旅客周转量3.44亿人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为5837公里,农村公路里程5212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9.3%。其中国道77.27公里,省道373.47公里,县道384.3公里,乡道723.7公里,专用道路56公里,村道1162.3公里,未纳入统计的村组道2886.1公里。2019年全县铁路客运量2313人次,铁路营业收入70428元。其中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同比下降4.0%,水上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加9.0%。
张桑高速、黔张常高铁全线开工建设,全县人民期盼多年的“高速梦、高铁梦”变为现实。桑鹤、桑龙、桑永公路升级改造完成,官瑞公路、刘洪公路、双门岛大桥稳步推进,交通格局实现重大突破
商业、旅游业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按行业分:批发业15.85亿元,增长10.8%,零售业16.7亿元,增长10.3%,住宿业3.58亿元,增长8.7%,餐饮业7.1亿元,增长8.4%。全年出口总额2064万美元,增长40.9%;实际使用外资0万美元,实际使用内资14.8亿元,增长32.2%。拥有各类市场26个。
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1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亿元,分别增长19.9%和28.8%。
财政、金融、保险业
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7.16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9亿元,增长8.1%,税收收入6.61亿元,增长3.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35亿元,增长0.8%。其中,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为8.69亿元、5.69亿元、7.21亿元、4.23亿元、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7%、-2.07%、18.1%、-4.3%、7.36%。
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139.26亿元,比年初增加6.26亿元,其中个人存款97.18亿元,比年初增加10.94亿元,人均储蓄存款为20854元。各项贷款余额101.81亿元,比年初增加18.65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9.39亿元,比年初增加5.98亿元。
全县人民保险、人寿保险、泰康人寿保险、大地财产保险桑植分公司完成保险业务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12.4%。
3.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全年技术合同交易成交数4件,成交金额0.33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91件,专利授权量30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94件/万人。高新技术企业4个,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数18个。
全县有中小学校208所,其中普高3所,职校2所(含民办职校1所),独立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2所,中心小学21所,片完小8所,教学点142个(其中有学生教学点68个,无学生教学点74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2019年秋季,在校中小学生60843人,其中小学32916人,初中16921人,普高8378人,职高2628人。现有幼儿园94所,其中公办园30所,民办园64所,在园幼儿11953人。中小学在职教职工3497人,其中特岗教师88人。
秋季学期全县小学巩固率100%,初中巩固率99.75%,高中巩固率90.07%。全年发放各类资助款87737人次、5542.02万元。其中,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补助金4627人233万元、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寄宿生生活补15073人846万元、非寄宿生生活补13084人511万元、高中助学金4373人655万元、高中免教科书3678人117万元、高中免学费3994人345万元、中职免学费4809人576万元、中职助学金4029人306万元、阳光助学33517人1685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275人137万元。
文体宣传和医疗卫生
年末图书馆1个,体育馆1个,文化站23个,均基本保持稳定。全县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年末拥有有线电视用户6.97万户。完成全县23个乡镇的农村广播"村村响"设备安装和调试并投入运行;完成298个村298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价值596万元文化器材配送工作;完成532个"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完成"送戏下乡"286场,完成率为100%。
全县拥有医疗卫生机构323个,其中医院6个,乡镇卫生院23个,村卫生室25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0个,专防站所1个,妇幼保健站1个;年末执业(助理)医师数840人、同比增长13.51%,年末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218张、同比减少8.1%,每千人拥有床位5.7张。全县居民家庭医生全民签约率达30.06%。其中贫困户、慢病患者签约率达100%,建档立卡户中,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计生特殊家庭实现签约全覆盖。
全县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定在100%。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38万人,征缴基金2.84亿元。计生特殊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签约全覆盖。
人民生活与民生建设
全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3元,同比增长10.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46元、同比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8916元,经营净收入5434元,转移性收入2732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18元。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58元,同比增长10.7%,其中工资性收入3549元,经营净收入2738元,转移性收入2699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040元。年末农村贫困人口0.22万人,同比减少1.8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0.53%,同比降低4.4个百分点。
全县新增城镇就业260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25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人数为38万人,征缴基金2.8亿元;企业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12941人,企业养老保险征缴基金1.09亿元;失业保险总参保人数26654人,失业保险征缴基金27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7.93万人、征缴基金0.31亿元。年底城市、农村低保对象分别为0.31万人和1.43万人,同比分别减少0.4万人和0.03万人;平均每月救助水平分别为340元和230元。
全年地表水Ⅲ类或优于Ⅲ类水质达标率为100%。城镇污水处理率95%,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100%,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90%。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8万亩,年末林地面积28.2万公顷;活立木蓄积116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2.8%。
人口、安全生产与社会治安
2019年,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起,死亡7人,火灾事故死亡0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7人,每万人口火灾事故死亡率0人。
4. 招商引资
累计整合资金6.51亿元投入产业片区建设,烟叶、蔬菜、大鲵、茶叶、油茶、中药材、蜂蜜等产业规模稳步扩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各类经营主体达375家。“桑植萝卜”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工业园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亿元,标准厂房面积达到23.7万平方米,华新水泥建成投产,入园企业达到29家,实现利税1.47亿元。页岩气勘探、水电开发、风能发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形成了以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
5. 交通状况
交通
截至2018年末,桑植县公路通车里程为554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9.6千米,国道77.3千米,省道373.5千米,县乡道1187.4千米。
运输
截至2018年末,桑植县实有营运客车352辆/6885坐,营运货车590辆/2035吨位;全年完成货运量260万吨、货物周转量5.69亿吨千米,客运量747万人、旅客周转量3.49亿人千米。
四、历史文化
综述
桑植县共有28个民族长期杂居繁衍,其中,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63%,白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5%。白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云南大理一带。700多年前,一部分白族先祖迁居到桑植繁衍生息,是全国第二大白族聚居地。各个民族在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桑植民歌,并被列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桑植是民歌之乡,桑植民歌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交流的象征,张家界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金色的旋律”,多次在国际舞台上演出并获得好评。著名青年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了桑植民歌,已故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演出时把桑植民歌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演唱。
桑植音乐有围鼓、草闹台(又称打溜子)、花灯锣鼓、龙狮锣鼓、唢呐曲牌、箫曲牌、婚丧曲牌等,许多西方国家专家评论桑植土家“打溜子”是“东方最完善的交响乐”。
桑植戏剧有傩愿戏、目连戏、柳子戏、花灯戏、汉戏、木偶与皮影戏、茅古斯和阳戏等。其中傩愿戏、目连戏在国际上称为“戏剧艺术的活化石”。
桑植曲艺有:唱土地、三棒鼓、渔鼓、莲花闹、采龙船、马戏、九子鞭等20多个曲牌,其中薅草锣鼓、三棒鼓、渔鼓曾多次参加省、地市会演,多次获奖。桑植舞蹈有仗鼓舞、摆手舞、跳丧舞、花灯舞、八宝铜铃舞、傩舞、霸王鞭等。
民间工艺
桑植文化
桑植县以工艺美术闻名,主要有织锦、剪纸、挑花、银饰、蜡染、绘画等。编织有竹编、麻编、草编、藤编等。刺绣当作衣裤、围裙、门帘、被面、围衣、帐帘、枕头、荷包、褡裢等的装饰。剪纸图案各类繁多,结构大方。挑花乃是与刺绣相配合的一种工艺,挑出的龙、鱼、狮子、花卉、乌雀等形象逼真、具有独特的艺术结构;银饰各类繁多,有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手镯、戒指、耳环、壁、牙签等。这些工艺品都具有形美、声脆、透明、情深、实用等优点。
民歌舞蹈
2006年湖南省桑植县的“桑植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音乐项目类别,序号41。
2010年湖南省桑植县的“仗鼓舞(桑植仗鼓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2。
红色文化
桑植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是贺龙元帅的故乡,也孕育了贺龙、廖汉生等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万里长征出发地。1927年南昌起义,其骨干力量主要是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1万多人的部队中有3千多人是桑植儿女,20多个团长有10多个是桑植人。我县先后有5万多人参加革命(当时桑植不足10万人),5000多人牺牲,其中参加红军的有1.3万人,6000多人参加长征,牺牲2000多人,贺龙一家就为革命牺牲了5位亲人,从北伐革命到全国胜利,光是贺氏家人为国捐躯的就有数百人之多,电影《洪湖赤卫队》就是以贺龙的姐姐贺英(湘鄂川黔游击队司令员)为原型创作的。
五、风景名胜
综述
距桑植县城80千米的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亚热带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被誉为亚洲物种“基因库”。利福塔镇境内的九天洞,距县城17千米,被誉为“亚洲第一洞”。境内还有七眼泉、雅溪瀑布、穿洞峡峪、文清石屋、牛鼻洞响水泉、葫芦壳、神门飞侠、百岛湖、金藏河、中里石林、柳杨溪阴门山、南滩草场等景点。
九天峰恋景区建设全面启动,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开工建设,贺龙纪念馆晋升国家4A级景区,洪家关旅游区开园迎客,旅游产业融入“三星拱月,全域旅游”步伐加快。
九天洞
坐落于桑植县西南部利福塔镇水洞村境内,北距县城17千米。此洞因天生有九个天窗与外界相通而得名。洞口南侧2.5千米处,有集自然风光和浓郁民族风情于一体的峰峦溪天然森林公园与之相依相衬。洞口东南向2千米处,澧水像条银色飘带,蜿蜒流过。
九天洞内百余处景点、享有“世界奇穴之冠”、“亚洲第一洞”诸桂冠。洞分上、中、下三层,最下层低于地表面400多米。洞内36支洞交错相连,内有30余座大厅、10余座洞中山、6方千丘田、5座自生桥、3段阴河、3个天然湖、12瀑、3井等景。拥有九星山玉柱、九天玄女宫和寿星宫三大奇观。
苦竹寨
距桑植县城19.5千米,距张家界武陵源核心景区121.5千米,距九天洞2.5千米;古寨建于唐宋,盛于明清。曾是澧水上游“千帆林立的老码头、商贾云集的古集市、梢公荡魂的逍遥窟、明清社会的万花筒”。古老的风火墙、低矮的吊脚楼向游人展示着土家人的才智,一条条青石板,一声声咚咚喹,在诉说着古寨子曾经的历史。
八大公山
位于武陵山脉北端,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西北部,西与湖北的宣恩、鹤峰两县毗邻,又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相接,是湖南四大水系中澧水的发源地。
保护区拥有日前亚热带地区保存最完整的、面积最大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珍稀、孑遗植物种类丰富,类型多样,有植物216科,2876种,包括51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及其特有种,以珙桐组成的单优群落式混交林极具研究价值。有单科种6个,单种或少种属60余个,湖南,新分布种80余个,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7种。其中属豆杉、红豆杉、白豆杉、银杏、巴山香榧树、钟萼木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有连香树、水青树、鹅掌楸、杜种等18种。
保护区内已查证的脊椎动物有146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15目28科86种。如金钱豹、云豹、猕猴、毛冠鹿、苏门羚、小鹿、白冠长尾雉、大鲵、红腹角雉等。
六、地方特产
烟叶、蔬菜、大鲵、茶叶、油茶、中药材、蜂蜜等产业
七、荣誉称号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名单,桑植县在其中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八、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刘卫兵 县长:赵云海
县政府电话:0744-6223118 传真: 0744-62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