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

颍州区,隶属于安徽省阜阳市,政府驻地为清河街道一道河中路129号。

一、 行政区划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新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西北部,是阜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信息中心。全区国土面积623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8.1万人(不含市开发区和袁集镇),辖1乡、8镇、6个街道办事处和安徽颍州工贸园。

二、 自然地理

(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颍州区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以北,阜阳市西、西南部与河南省周口、信阳两市相邻,北、东北部与亳州市相连,南、东南部和淮南市、六安市为邻。介于北纬32°45′23″—33°00′58″、东经115°26′33″—115°58′45″之间。阜阳城区位于市域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2°56′、东经115°50′。距徐州、蚌埠、郑州、武汉、合肥市分别为254、190、350、406、238千米。

地形地貌

颍州区系淮河流域波及区,大部分属于冲积平原,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缓缓倾斜,坡降为1/7000—1/10000,地貌景观比较单调。 

气候特征

颍州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年实际日照数平均为2109.06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5.7℃。年均无霜期为222天。年均降水量为890毫米。冬季盛行北至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水系水文

阜阳境内主要通航河流有颍河、泉河、茨淮新河、茨河、洪河等。Ⅶ级以上航道总里程486.09千米,其中Ⅴ级航道17.65千米、Ⅳ级航道242.89千米。

(2)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野草类,有马齿苋、土荆芥、半枝莲、面条菜、瞿菜、王不留行、虎耳草、绣球花、木瓜、苜蓿、草木犀、铁苋菜、土当归、醉血草、羊不奶草、兔丝子、狗狗秩、马鞭草、臭牡丹、益母草、蒲公英、苍耳子、黄花蒿、青蒿、鬼针草、苦叶菜、野菊花、鸭跖草、浮萍、紫萍、鹅不食草、萱草、茵陈蒿、盘龙草、猪秧秧、黄莲草、癞肚皮棵、野胡萝卜、丁香蓼、洋麻、野西瓜苗、锦葵、土黄芪、蜀葵花、紫果各青、掐不齐、野蔷薇、地锦花、辣蓼花等。

1985年,对中药资源进行了普查,全县野生植物中的药材共381种,其中蕴藏量5000公斤以上者27种。 [10]

动物资源

哺乳类,有黄鼠狼、草兔、獭猫、鼠、褐鼠、刺猬、蝙蝠等。

爬行类,有壁虎、赤练蛇、乌风蛇等。

鸟类,有喜鹊、麻雀、杜鹃、啄木鸟、翠鸟、猫头鹰、乌鸦、鹌鹑、斑鸠、凫、百灵、苍鹰、黄鹂、画眉、白鹭、灰鹭等。

鱼类,有鲫鱼、鲂鱼、乌鱼、甲鱼、黄鳟、泥鳅、鲚胡、白鳝、黄鳝、蟹等。

昆虫类,有蜈蚣、蜻蜓、蝉、蝴蝶、马蜂、蜘蛛、大草蛉、花蝽、蝎、赤眼蜂、隐翅虫、步甲、瓢虫、螳螂、丽草蛉、蚜蝇、蚊虫、苍蝇等。

三、 经济发展

初步核算,2019年全区生产总值实现320.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84.9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212.2亿元,增长10.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6.3%。人均GDP41183元,比上年增加4526元。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478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23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89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2%,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农业

2019年粮食种植面积46140公顷(4),比上年减少278公顷,减幅0.6%;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5507公顷,比上年减少155公顷;玉米种植面积18887公顷,比上年减少213公顷。油料种植面积614公顷,比上年增加12公顷;棉花种植面积106公顷,比上年增加5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925公顷,比上年增加539公顷。

2019年农业生产稳定。全年粮食总产量26.8万吨,比上年增长2.4%,增产6340吨。其中小麦产量15.4万吨,比上年增产5622吨,增长3.8%;玉米产量11.1万吨,比上年增产349吨,增长3.2%。

全年棉花产量306吨,比上年增产15吨,增长5.2%。油料产量1526吨,比上年增产46吨,增长3.1%。蔬菜产量42.4万吨,比上年增产3.0万吨,增长7.5%。

工业和建筑业

2019年年末全区规模以上工业(5)企业137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6.3%,股份制企业增长7.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国有企业增长15.9%,股份制企业增长10.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涉及的17个主要大类行业中,12个行业保持增长,10个行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较大的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等,增幅分别为:32.4%、29.2%和25.9%。降幅较大的有: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食品制造业,降幅分别为:-27.5%、-15.6%和-12.1%。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商品混凝土、家具和饲料产量分别增长14.0%、11.1%和32.9%。

2019年资质等级内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50家,完成建筑产值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1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77.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12.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8.8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6)同比增长13.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20.0%,占全部投资比重的65.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68.1%,第二产业投资(全部是工业投资)增长12.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1%。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投资下降68.1%,制造业投资增长1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68.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59.5%,批发和零售业投资下降54.7%,房地产业投资增长2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下降28.4%,教育业投资增长30.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投资下降20.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下降47.9%。

列入2019年度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2个,其中续建27个、新开工24个、储备11个,总投资717.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6.36亿元,本年实际完成投资141.2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32.8%。新开工项目24个,实际开工25个,开工率104.2%。计划竣工项目9个,实际竣工10个,竣工率111.1%

2019年列入市级重点工程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9个,其中续建13个、新开工13个、储备13个,总投资97.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33亿元,本年实际完成投资30.9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2.1%。计划新开工项目13个,实际开工14个项目,开工率107.7%。

国内外贸易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完成135.1亿元,增长12.6%;乡村完成23.8亿元,增长15.0%。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04.1亿元,增长13.8 %;餐饮收入2.0亿元,增长37.5%。

财政和金融

2019年全区财政收入45.1亿元,增长6.4%,其中中央收入21.8亿元,增长34.2%;地方收入23.3亿元,下降10.8%,其中税收收入19.9亿元,下降8.7%,非税收收入3.4亿元,下降21.3%。

全年财政支出53.2亿元,增长20%,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3亿元,增长48.1%;教育支出9.1亿元,增长3.4%;农林水事务支出8.4亿元,增长25.2%;卫生健康支出6.9亿元,增长10.1%;城乡社区事务5.5亿元,增长51.9%。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1.6亿元,增长3.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130.3亿元,增长20.9%。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9年全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615元,增长9.9%,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01元,增长8.8%,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23443元,增长6.9%,经营性净收入5509元,增长13.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637元,增长2.4%。

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62元,增长10.3%。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5614元,增长13.4%,经营净收入4521元,增长7.7%。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997元,增长13.7%。

全部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其中城镇为28.1%,农村为32.5%。

2019年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3.3万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0.2万人。城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3万人,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688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70.1万人。

2019年年末11147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989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供养4390人。全年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88683人次,其中门诊和住院救助37530人次,资助51153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特色产业

颍州发展路径创新,产业层次分明,依托区域优势,大力发展磁性材料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等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办法,颍州磁性材料产业园、医疗器械产业园等一批“区中园、园中园”基本建成,北矿磁材、普惠住能、朗润医疗、汉库医疗等一大批优质项目先后落地。依托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花卉农旅,5万亩花卉、5万亩蔬菜、20万亩专用品牌粮、100平方公里生态旅游四大产业联合体正在加快建设。

颍州是“全省产粮大区”“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区”,盛产小麦、大豆、玉米、生姜、蔬菜、萝卜等70多种农副产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颍州人力资源丰富,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常年有20万在外务工人员,是全国重要的劳务输出基地之一。

重点项目

2019年,颍州区重点项目推进工作位居全省先进行列。卡登堡酒业年产30万吨精酿啤酒一期生产线、晶宫宝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试生产,普惠住能磁业建成投产。紧盯产业招商、平台招商,实际利用市外到位资金135.8亿元。江苏永鸿三产融合项目、科兰德金属软磁材料等项目落户颍州。与上海市松江区石湖荡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四、 交通运输

2019年年末全区通达公路里程1039公里,全年公路货物运输量15041万吨,比上年下降4.3%,旅客运输量107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9%。货物运输周转量3831195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3.9%;旅客运输周转量80844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1%。

公路

济广、阜新、合淮阜高速公路在颍州境内交汇,东抵京沪、西达京珠、南连沪汉、北接南洛两纵两横的“井”字形高速公路框架已基本形成。水路:通过淮河、颍河等航道入江达海,是中原通往华东的水运要塞。即将建成的颍州港区位于安徽颍州经济开发区境内,可常年通航500吨至1000吨级船舶,经颍河入淮河,至京杭大运河可达苏南、上海等长三角地区。

铁路

大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铁路构成“米”字型框架,直接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干线接轨,形成八线引入、五路交汇的铁路网,是全国六大铁路路网枢纽之一。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编组站,自动化程度居全国之冠,日编解能力达到1.8万节。

航空

4C级阜阳机场坐落颍州,已开通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厦门、西安等航线。

五、 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和科学技术

2019年年末全区有高中6所,在校生9658人;初中34所,在校生30743人;小学144所,在校生81324人;幼儿园91所,在园儿童30463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11.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17.5%。

2019年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68个(含市直、袁集镇和京九街道)。其中省属公立医院1所,市属公立医院4所、区属公立医院1所,民营医院18所。乡镇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全区卫生技术人员9320人,其中执业医生(含执业助理医生)2543人,注册护士4495人。年末全区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9560张。

2019年全年专利申请量1236件,其中发明专利353件,实用新型专利811件,外观设计专利72件。专利授权量647件,其中发明专利75件,实用新型专利522件,外观设计专利50件。有效发明专利285件。2019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19家。

文化、体育和社会服务

2019年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21个(含个体),文化馆1个,剧场、影剧院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个,全区有114家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52个,农民文化乐园2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3个,全民健身广场8个(其中1个国家级,7个省级),全民晨晚锻炼点304处,笼式球场6个。

2019年年末全区各种社会福利养老机构23个,其中公办13个,民办10个;拥有床位5410张,其中公办2963张,民办2447张。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9年全区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2994公顷。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4728万元,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27.82吨,氮氧化物排放量118.75吨,烟(粉)尘排放量191.73吨。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100%,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100%。

2019年全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起,死亡3人,受伤1人。

六、 历史文化

颍州是“中国剪纸艺术之乡”,“中国健身球之乡”,是08年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邓琳琳的家乡。颍州是最佳的宜居城市,淮河、颍河、泉河等河流纵横交织,“三清贯颍”,凸显了颍州滨水园林城市的风韵;颍州风景名胜众多,有巍巍耸立的文峰塔,有可摘星辰的奎星阁,有佛香四溢的资福寺,有青烟缭绕的刘公祠,有风光旖旎的颍州西湖,曾令宋代大文豪欧阳修、苏轼流连忘返。

七、 风景名胜

颍州西湖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前1040年,周康王册封的妫髡因迷恋汝坟西侧的一湖碧水,在这里建立御花园,这便是后世的颍州西湖。古颍州西湖为风景湖,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而得名,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西湖。

春秋战国时始建女郎台、梳妆台等建筑,唐武宗李炎在做颍王时建有兰园,宋代建有会老堂、六一堂,并建有著名的西湖三桥等历史群。苏轼做颍州太守时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建有苏堤、苏碑,遍植垂柳、花卉,明、清时期又建有清涟阁、怡园等,主要景点有兰园、怡园、女郎台、紫竹苑、醉仙居、西湖碑林、百花园、清涟阁、九曲桥、梳妆台、苏堤、欧堤等。

文峰塔

文峰塔位于城东南约2华里一座古庙基地上。据阜阳县志所载,因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太显露,所以当地文风不振,功名不多。清康熙三十五年(1796年)于此始建文峰塔,以振兴阜阳文风。在分类上属风水塔类型。

文峰塔既与“文”相共,又极富道教色彩。砖雕中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凤;有文人祈求的鲤鱼跳龙门;还有太极图案。文峰塔被阜阳市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奎星楼

奎星楼位于阜阳旧城东南城楼拐角处,又称拐角楼。登楼可南望霍山,又叫望霍楼,俗称“三蓬塔”。该楼为明万历二年(1574年)知州赵世相扩建南城时所建的一座故楼。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修,全砖结构,三层六边形。通高9.93米,叠涩出檐,起脊翘角,结顶饰铁制舞风,六角系铜制响铃(1981年重修时改铁铃)。

奎星楼三层均有室,但互不贯通。一层朝南开一半圆形券门;二层一门四圆形券窗,南门楣砖雕有题额“文光射斗”;三层南门楣额为“奎壁联辉”。1980年列入市文物保护单位。 [14]

刘琦祠

刘琦祠位于阜城西北城墙上,主祀南宋抗金名将刘琦,陪祀有“顺昌之战”时顺昌知府陈规、通判汪若海、副将赵尊、耿训、韩直、许清、阎充和义军曹成。

刘琦祠历代不断修葺,仅清代就于乾隆十年(1750年)、嘉庆十三年(1808年)、光绪三年(1871年)三次重修。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以“撤城防敌”为名强行拆毁。民国三十年(1941年),主持道士常华庵集资在原址重建大殿三间,厢房三间。正殿神龛内供奉刘琦、陈规、汪若海等九人彩绘塑像。刘琦祠现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 地方特产

枕头馍

阜阳特产,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每个长约1市尺、宽约半市尺,重2—3斤,堪称馍中之王。相传南宋初年“顺昌之战”(阜阳古时又称顺昌),正值新麦登场,一来为了坚壁清野,二来为了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百姓使用新麦做成大馍带入城内,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因此又称枕头馍。做工甚细,文火蒸制而成。馍焦金黄,厚达半寸;馍瓣洁白,层层相包。吃在口中,香酥柔润,虽干不燥,耐嚼而又松软。存数日之久,不霉不硬。

红薯粉丝

颍州地区传统土特食品,利用鲜红薯制成的淀粉为原料加工而成,已有600余年的历史。红薯粉丝具有经久耐煮、不浑汤、不断条,弹性强,柔软可口之特点。红薯粉丝的食法也是多种多样,炒食、凉拌、油炸或做汤均可,荤素皆宜,深受群众喜爱。市场上销售的红薯粉丝,一般为红薯粉丝的干制品,便于运输和储藏,需经水发后食用。

裕昌祥月饼

阜城北关老庞家生产的一种传统月饼,属百年老字号品牌。在安徽省阜阳市有这么一种说法“南有阜阳的樱桃,北有涡阳的苔干”。这阜阳的樱桃就是指阜阳老字号“裕昌祥”用于制作月饼和糕点的樱桃脯。裕昌祥的月饼有香酥、枣泥、香蕉、西瓜、山楂、水蜜桃、蜜汁五仁等十多个品种,都采用传统工艺制作,采用的都是纯天然的上等原料,吃起来酥软可口,甜而不腻,特别是嚼后不沾牙。“裕昌祥”对外承诺保质期为半年,实际上一年以后月饼口感如故,依然是香气扑鼻。

格拉条

大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是阜阳特有的一种食物,颇受当地人的喜爱,在大街小巷都能吃到,它的名字来源大概是以下原因:在阜阳“搅拌”的方言是“搁拉”(gela),而这种类似面条的食物需要将各种作料均匀搅拌,所以就被称为“格拉条”。格拉条是一种面条,都叫格拉条,口味香辣。

九、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十、 联系方式

区委书记:张华久

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张俊杰

负责人:季晓辉

联系电话:0558-218300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