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剑阁县

剑阁县

剑阁县

剑阁县隶属四川省广元市。

一、 行政区划

剑阁县,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境内,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守剑门天险,“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川北金三角”、“蜀道明珠”等美誉。

剑阁县,幅员3204平方公里,辖27个镇、30个乡,2017年末户籍总人口65.77万人。东汉末境内始置当德县,南北朝刘宋时始于今普安镇设置南安郡县,多经变革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 2003年9月县城迁至下寺镇。

截至2018年,剑阁县辖27个建制镇、30个乡。

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剑阁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西南部,介于北纬31゜31′至32゜21′,东经105゜10′至105゜49′之间,东与广元市昭化区、苍溪县毗连,南与南部县、阆中市接壤,西与梓潼县、江油市交界,北与青川县、广元市利州区为邻,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剑阁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低山地貌特点显著。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 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平均海拔540米。

气候

剑阁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光照比较适宜,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明显。由于地理位置和多变地貌影响,垂直气候明显,小区域气候差异大,出现海拔高程不同,气候各异,高山顶和漕谷地气温相差大。气候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单峰型分布,时空分布不均,常有“东边日出西边雨”情形。剑阁县一般年平均气温约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内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全年无霜期约270天。秋冬两季多雾,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28.3小时。

水文

剑阁县境内剑门山脉积石阻云,沟壑纵横,下自成溪,剑门山汇集的雨水,都是顺着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由涓涓细流聚成条条河流,流经溪涧沟壑,注入清水江水系,汇入江陵江。发源于剑门山的水有西河、闻溪河、大小剑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西南,其流经剑阁县境内东宝、武连、正兴、开封、迎水、柘坝、长岭等地,流经南部县、阆中市汇入嘉陵江。闻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岭东南,流经盐店、北庙、普安、闻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剑溪分别出源于剑门关镇黑山观、汉阳镇北蒲家沟,两溪在剑门隘口至大石沟汇合流入清江河,清江河在利州区宝轮镇注入白龙江后于昭化区昭化镇汇入嘉陵江。

1. 人口

2018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5.35万人,比上年下降0.6%。其中:乡村人口56.5万人,城镇人口8.84万人;男性人口34.14万人,女性人口31.2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4(以女性人口为10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9.5万人。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86%,人口出生率10.24‰,人口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长率3.40‰。

2018年末城镇常住人口19.81万人,城市化率40.03%,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民族

剑阁县属汉族聚居区,以汉族为主体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2. 面积

幅员面积3204平方公里。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经市统计局审定,2018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0.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5%,增速超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9、0.5、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15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5.96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46.10亿元,增长9.9%。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8%、46.3%和42.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3.9、3.7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284元,增长7.1%。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5:38.1:37.4调整为23.4:38.2:38.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格局由“二三一”型转变为“三二一”型。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9.7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71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7.36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2.65亿元,增长9.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8.0%,与上年持平,非公有制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9.0%,拉动经济增长5.0个百分点。其中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69.51亿元,增长8.6%,占GDP的比重为57.8%,与上年持平。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77万户、从业人员2.98万人,分别增长11.2%、16.9%;私营企业0.2万户、从业人员1.45万人,分别增长11.6%、16.0%;非公有制经济上缴税金1.24亿元,增长21.1%。民间投资额达51.65亿元,增长105.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0%,较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

2018年末城镇常住人口19.81万人,城市化率40.03%,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

2. 产业状况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12亿元,比上年增长4.3%。粮食播种面积133.27万亩,增长0.1%。粮食总产量 45.39万吨,增长0.6%。其中,小春粮食产量12.08万吨,下降1.1%;大春粮食产量33.3万吨,增长1.3%。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1.66万吨,增长1.1%,其中,油菜产量7.89万吨,增长1.0%;蔬菜产量34.31万吨,增长2.6%;烟叶产量0.38万吨,下降33.0%;药材0.41万吨,增长1794.5%。

全年肉类总产量8.47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猪肉产量6.87万吨,增长2.6%。出栏生猪94.08万头,增长1.1%;出栏牛1.43万头,增长3.5%;出栏羊15.58万只,下降0.7%;出栏小家禽692.36万只,增长3.8%。

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5014公顷,其中造林面积133公顷。新增森林面积1万亩,新增森林蓄积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1.76%。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面积5.0572万公顷(翠云廊1.5772万公顷, 西河湿地3.48万公顷)。20.17万亩核桃产业基地成效巩固提升,品种改良2.33万亩,挂果面积达到1.8万亩,产量0.9万吨。新建林下种植(养殖)基地3.5万亩。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绿化覆盖率 38.1%。

全年淡水养殖面积4437公顷,水产品产量8141吨,比上年增长10.7%。

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3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6万亩,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5万亩,整治山坪塘116口,新建供水工程1068处,解决了1.85万人脱贫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整理土地7.04万亩,新增耕地0.52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5.79万亩。年末农机总动力89.18 万千瓦,增长1.6%。化肥施用量(折纯)3.07万吨,下降1.8%。

工业与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34.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9.0%,降低0.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1%,拉动经济增长3.3个百分点。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户,工业企业总产值9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重工业增长20.5%、轻工业增长12.9%。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15.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1%。分行业看,22个行业大类有18个实现增长,增长面达81.8%;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化工、电气机械器材制品业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占规上工业全部产值的54.6%,增长10.3%。聚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新产业实现产值28.49亿元,增长17.7%。分产品看,统计监测的 39种工业产品中有27个产品产量增长,增长面为69.2%。其中,锂离子电池 15.67 万只,增长17.4 %;人造板 28.52万立方米,增长2.5%;实木地板 53.72万平方米,增长43.6%;电光源3474万只,增长17.6%;家具23.25万件,增长8.6%;服装209万件,增长15.5%;塑料制品2.91万吨,增长17.9%;水泥53.48万吨,下降12.7%。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35亿元,增长15.5%;产销率为94.8%,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3.77亿元,下降4.4%,其中利润总额2.61亿元,下降3.5%;总资产贡献率10.1%,提高0.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0.7%,降低3.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4.6次,加快0.1次。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07亿元,增长6.9%。当年新进资质建筑企业3家,年末在库资质企业累计达到12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69亿元,增长28.3%。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7.5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8%,其中新开工面积27.33万平方米,下降1.5 %。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7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2亿元,比上年增长0.5%。商品房施工面积52.36万平方米,下降11.4%,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2.95万平方米,下降35.1%。商品房竣工面积13.26万平方米,下降55.3%。商品房销售面积25.43万平方米,增长17.8%。商品房销售额9.62亿元,增长27.8%,其中住宅销售额7.74亿元,增长40.6%。商品住宅销售2159套,增长17.4%。

交通运输与邮电

全年公路运输总周转量3647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其中:货运周转量34053万吨公里,增长2.6%;客运周转量24201万人公里,下降15.2%。年末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371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3077公里,增长0.2%;国道公路144公里,农村公路2661公里。国道108线清江河大桥新建工程建成使用。提升改造县乡公路36.1公里。

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2.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电信主营业务收入2.49亿元,增长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78万户,增长15.3%;移动电话42.78万部,增长13.0%。固定电话普及率10.4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65.5部/百人。新增国际互联网用户3.06万户,累计达10.99万户,增长15.3%。

贸易与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8.0亿元,增长14.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3%。分经营地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42.75亿元,增长12.0%;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3.19亿元,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业5.33亿元,增长10.0%;零售业37.37亿元,增长11.6%;住宿业1.19亿元,增长16.6%;餐饮业12.05亿元,增长11.8%。

全年进出口总额58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万美元,进口总额50万美元。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其中实现票务综合收入2.2亿元,增长4.3%。全年接待游客891.2万人次,同比增长14.2%,其中,景区接待游客387.3万人次。剑阁县城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生态园林旅游城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农业丰收节汉阳分现场活动、第八届大蜀道文化旅游节等。剑门关旅游相关新闻上榜央视新闻频道。

财政、金融与保险

全年公共预算总收入8.01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5亿元,同口径增长0.8%;中央级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8.0%;省级收入0.8亿元,增长5.7%。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38亿元,占52.3%;非税收入2.17亿元,占47.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33亿元,增长25.0%。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6.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49.72亿元,增长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68亿元,增长10.9%。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13亿元,增长22.1%;中长期贷款余额73.25亿元,增长8.4%。

全年保费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31亿元,下降11.2%;寿险保费收入4.35亿元,增长19.8%。全年财产险赔付金额0.71亿元,增长8.7%;人身险赔款和给付金额1.27亿元,增长110.1%。

3. 社会事业

教育与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22所(不含小学教学点),在校生68239人,专任教师4509人。其中,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8068人,专任教师842人;普通初中17所,在校生11601人,专任教师100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生4068人,专任教师273人;小学61所,在校学生29981人,专任教师2083人;幼儿园34所,在园幼儿13365人,幼儿教师24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104人,专任教师23人;职业培训机构1所,在校生1052人,专任教师44人。普通高考本科上线1165人,其中:重本上线364人,被清华大学录取1人。成功创建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6.9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7.68.4%、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111.7%、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6%。

全年专利申请量24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1件。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高新技术企业1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58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8.64亿元、科技成果产值20.42亿元。科技进步对全县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可达46%左右。

文化、卫生与体育

年末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5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7个。剑阁图书馆创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新建乡镇图书分馆25个,公共图书馆总藏书120千册。剑阁县被命名为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打造大型歌舞剧《灯舞剑门》,创作舞蹈、器乐合奏等6个。《白龙花灯》列入省级文化产业扶贫项目,2幅创作国画在省市获奖。全年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30场次,开展大型广场文艺演出6场次、各类艺术展览5场次,送文化下乡163场次。

年内全面完成全县57个乡镇、579个村(社区)应急广播建设,广播覆盖率99.8%。有线电视用户7.9万户,直播卫星用户3.4万户,电视覆盖率99.9%。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99.8%。广播电视节目获省级优秀奖1件、提名奖1件,20余件作品在全市获奖,在上级媒体播发新闻稿件583条。剑门关在央视《中国诗词大会》、12集电视系列剧《心理的故事》播出总时长500多分钟。乡镇农村公益固定放映点57个,放映公益性电影6528场。

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民营医疗机构)669个,实有病床3070张,卫生人员3579人;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病床6.20张、卫生人员7.23人。全县医院、卫生院62个,实有病床3010张,卫生人员 249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57人,执业(助理)医师617人;村卫生室550个,乡村医生758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稳步推行,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2%。

全县共有体育彩票销售网点39个,销售金额达1600万元。县体育中心免费对外开放,全年免费接待健身人数11万人次。成功承办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健身气功、体操和武术散打项目。运动健儿积极征战省运会,取得1银4铜的好成绩。先后举办剑阁县第八届篮球联赛、第五届足球联赛、2018年中国舟钓(路亚)公开赛-四川剑阁站暨中国·亭子湖第二届钓鱼大赛等比赛,积极组队参加各类群众性赛事活动。

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2018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65.35万人,比上年下降0.6%。其中:乡村人口56.5万人,城镇人口8.84万人;男性人口34.14万人,女性人口31.21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09.4(以女性人口为10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9.5万人。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86%,人口出生率10.24‰,人口死亡率6.85‰,人口自然增长率3.40‰。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091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01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6 %。劳动者技能培训1136人,劳务品牌培训420人;引领大学生创业26人,发放创业补贴26万元、小额担保贷款1493万元。拓展输出渠道,转移输出劳动力26.54万人,创劳务收入43.7亿元。

年末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7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30.89万人,缴费人数16.91万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7.69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4.3万人;工伤参保1.65万人;生育参保1.88万人;失业参保1.5万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际参保53.39万人。全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3.70万人,发放保障金4092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46万人,发放保障金7561万元。全年救助困难群众64.8万人次(含资助参保参合),发放救助资金11853.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51万人次,救助资金2130.9万元。养老服务事业取得新进展,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73%和75%,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51%,发放五保供养金1756.1万元。全年销售福利彩票3142.3万元。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75元,比上年增长10.2%。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672元,增加2444元,增长8.7%,人均消费性支出20223元,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83元,增加1019元,增长9.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803元,增长10.8%。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县城区全年空气优良天数341天,优良率93.4%。城市建成区内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值50.8分贝,夜间平均值44.1分贝;交通干线噪声昼间平均值66.1分贝,夜间平均值56.5分贝。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90.12%;县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稳定95%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域主要河流功能水体水质基本稳定。城市生态环境有效改善,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生态园林县城。剑门关镇荣获“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称号。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0起,死亡10人,受伤11人。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4. 招商引资

引进华侨城集团扩股注资4.8亿元,完成剑门关景区资产交割和经营权托管。成功签约项目66个,到位市外资金92.8亿元、省外资金35.7亿元。

5. 交通状况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的《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于2014年新增,线路由包括原县道剑青公路、剑苍公路、喻马公路全线和剑南公路白龙至马家伦段、开红公路柏垭乡至红岩镇段、柏河公路柏垭乡至白龙镇段以及乡道碾西公路等升级而来,马家伦至长岭乡碾盘垭段与347国道共线。

原省道S302线已于2013年升级为国道347线。

县道

竹下公路(下寺镇至青川县竹园镇)、剑江公路(普安镇至江口镇)、小开公路(江油市小溪坝镇至开封镇)、剑南公路(普安镇至马家伦347国道路口)普安镇至白龙镇段、剑盐公路(开封镇至盐亭县富驿镇)、开红公路(开封镇至昭化区红岩镇)开封镇至柏垭乡段、柏河公路(柏垭乡至阆中市河楼乡)红庙至河楼乡段、鹤八公路(鹤龄镇至梓潼县马迎乡八庙垭)等。

根据《四川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14-2030年)》,原县道剑青公路(普安镇至青川县乔庄镇)、剑苍公路(普安镇至苍溪县陵江镇)、喻马公路(苍溪县桥溪乡喻家嘴至梓潼县马鸣乡)全线和剑南公路(普安镇至马家伦347国道路口)白龙镇至马家伦347国道路口段、开红公路(开封镇至昭化区红岩镇)柏垭乡至红岩镇段、柏河公路(柏垭乡至阆中市河楼乡)柏垭乡至白龙镇段已升级为省道。

铁路

宝成铁路,沙溪坝站

西成高速铁路,剑门关站

航空

县内无机场,县城下寺镇距广元盘龙机场20公里。根据《广元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规划远景广元机场迁至与三江新区、广元城区和剑门关景区相对距离均衡的位置。规划在剑门关布局通用航空机场。

四、历史文化

地名来源

“剑阁县”之名,始见于《晋书》。何时置剑阁县,历来有三种说法:

一说“桓温入蜀置”。《晋书·地理志》载:“桓温入蜀后,┅┅又于晋寿置剑阁县,属梁州,后孝武帝分梓潼北界立晋寿郡,┅┅罢剑阁县”。《舆地广记》、《舆地纪胜》、《剑阁县续志》等书引用此说。

二说“三国蜀汉置”。其说最早见于宋末祝穆所撰的《方舆胜览》引顾野王《舆地志》(已失传),明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沿引,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沿用此说。

三说“晋置,后罢,桓温入蜀复置,寻又废”。清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四川通志》、光绪《皇朝舆地通考》、民国《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持此说。

据查史籍考证,第一种说法较为正确,第二、三种说法依据不足。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为剑阁县后,“剑阁”才专指县名,沿用至今。

民风民俗

饮食

民国时期,剑门山区民间饮食习俗,多数地方以大米为主食,辅之以小麦、玉米、豆类和红苕等杂粮。少数地方以玉米、小麦面为主食。普遍吃酸菜,一般人家,除逢年过节,或家中来客,央(雇)人请工吃干饭外,习惯一天三顿酸菜稀饭,有“糠菜半年粮”之说。

建国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改善,饮食习俗变为以大米、小麦为主,杂粮减少,一般人家都是早上稀饭,中午干饭,晚上稀饭或面食,但仍普遍以酸菜佐餐,口味习惯偏酸辣。开放后,扩大了城乡交流,蔬菜品种多样,供应充足,城乡人民食品结构逐渐发生了变化,食品中奶、蛋、鸡、鱼增多,喜吃瘦肉。饮酒从单一的白酒,变为啤酒、红酒和各类饮料。剑门关白酒、剑门醋、剑门豆油除了自给外,畅销各地。

祭祀

民国年间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孔子、祭关羽、祭文昌、祭名宦乡贤。以社稷坛、先农坛、先蚕祠等庙祠为祭祀场所。以文庙祭孔,武庙祭关羽较为隆重。宗祠祭祀,每年三次,春祭在清明前后,秋祭为中元节,年祭除夕举行。由族长主祭,户主陪祭。祭祀过程有:“启户”、“迎神”、“参神”、“献馔”、读祭文等。祀毕,族众聚会饮宴。一般人家堂屋内均设有祭祀用的神龛。神龛中书贴“天地君亲师位”,两边竖祖先牌位。富家的神龛十分讲究,以木雕饰图案,有匾额楹联等。祭祀活动一年主要有三次:一是清明节,到祖先坟头植树、挂纸钱。二是中元节,在门前或野外烧纸钱,祭祀祖先。三是“除夕”,全家人怀念祖先,在神龛前焚香、化纸钱跪拜行礼。

腊八

腊八节为农历腊月初八,源于远古的“腊祭”,流传为“腊八节”。是日,要做“腊八粥”。以大米、黄豆、豌豆、小豆、绿豆、蔬菜、豆腐等粮菜混煮而成,有肉为“荤腊八”,无肉为“素腊八”。吃“腊八粥”,意在庆祝和祈求丰收。此俗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中秋

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要吃圆形糖饼,名“月饼”。民间传说,八月十五是“月亮婆婆”生日,一般人家都要在院内陈列瓜果,烧香拜月,全家人围坐吃月饼、瓜果共赏“月花”。中秋节也是剑门山民间入秋后的尝新节,红薯、芋子初熟上市,民谚“苍不苍(老不老),嫩不嫩,八月十五尝一顿”。建国后,特别是1979年以来,每逢中秋节,家人都要团聚,加餐过节。亲友互送月饼,表示贺节。县城有关部门都要举行中秋茶话会,邀请台属、侨属参加,畅谈形势,思亲、思友,表述祖国统一之情。

中元

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亡人节”或“鬼节”。城乡人家要备置香蜡、纸钱、水饭等供于坟前,或在野外烧化纸钱,祭祀祖先。这种习俗在民间普遍流传。

端阳

端阳节为农历五月五日。又名“端五”、“端午”。城乡居民视作重要节日。家家门口挂菖蒲、白艾,因之又称为“蒲阳节”。剑门人习惯蒸馍,新婚归,逢端五,要送馍回娘家,叫“送节”。大人小孩喝雄磺酒,用雄磺粉调酒涂在小儿脸、手足心和耳朵,给小孩挂香包,以避病祛邪。沿嘉陵江岸居民常有划龙船竞赛活动。建国后,境内民间仍过此节,并以五月五日为“头端阳”,十五日为“二端阳”,二十五日为“三端阳”。节日期中,亲友互相馈送新麦面馍、鸡蛋等,表示祝节。

过年

剑门山区民间过年与外地不同,从农历腊月二十三祭奠灶王菩萨升天起,到除夕之夜算是年关的准备阶段,杀年猪,打扫清洁卫生等。腊月二十三晚要“祭灶”。传说灶神是“人间司命主,天上耳目神”。人家要燃点香蜡,供献米糖,送“灶神”升天,祈灶神“上天奏善事,下地降吉祥”。二十四日起,打扫扬尘,掏阴阳沟,洗衣服,洗厨具,备办节日食品。三十日要吃“团圆饭”。“团圆饭”,做足三天的干饭,即初一到初三,不能生米下锅。还要贴春联、门神、年画、挂灯笼,晚上为除夕夜,意味旧年至夕而除,明日另换新年。大人小孩都要洗脚,称“脱穷皮”。合家人围火炉畅叙。长辈要给晚辈发“压岁钱”。成年男子打锣鼓响器,放鞭炮,小孩子做游戏。通宵不眠,谓之“守岁”,至凌晨,要抢“金银水”,听开山鸟叫,预测来年的丰收。富人家逢年关狂欢阵阵,穷苦人家愁债累累,唯小孩,有几天的放肆日子,不犯大的规矩,家长是不会出手打骂孩子。正月初二至初五日,为拜新年的时期。新婚的小夫妻,必回娘家贺拜,家族亲友彼此宴请,称“吃年酒”。城市和集镇上,初二日晚上互送拜年片,用红纸写上“恭贺新年”等字样贴在亲友大门上,表示祝贺。民间组织龙灯、花灯到大院落贺年。初五日,称“破五”。这天过后,城镇行业开始营业,农村开始农事活动。初七为人过年,只在饭菜上升级。建国后,“过年”改称“春节”,仍是重要节日。

庆祝

祝寿,剑门民间也称“做生”,就是过生日。多数是满60岁才祝寿。民间也有满36岁时请客“做生”,但不能称祝寿,多为晚辈为长辈过生日,送“寿礼”。一般人家只有亲友送点礼品,客主欢聚。有钱人家过生日,讲排场,设寿宴,挂寿匾、寿帐,贴寿联,请乐班吹打,举行祝寿仪式,大宴宾客收钱收物。建国后,中共中央明令“禁止给领导祝寿。”影响所及,城乡一般人对祝寿逐渐淡化。每逢长辈生日,亲朋与家人相聚,向长辈祝福,表示敬意。

庆坐月,妇女生小孩叫“座月”。邻居及其亲友兴送鸡、鸡蛋、肉、挂面、白糖等礼物,也有直接送钱的,产妇娘家要送油、大米等,少数人在婴儿满月时宴请送礼的亲朋吃“满月酒”。

庆修新房,民间以新修房为喜事,亲友要帮工并送粮、钱。称为“待匠”。竣工时,建房家备办筵席酬谢送礼者。城镇居民迁新房时,称“乔迁之喜”,亦有庆贺。

庆开业,民国年间,城镇从事商业经营者,新办店铺,首次营业时亲友要挂彩红、放炮、送礼,贺“开张之喜”。店主设宴招待。

五、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觉苑寺(武连镇)(2001年第五批)

2. 剑门蜀道遗址(剑门关镇)(2006年第六批)

3. 鹤鸣山道教石窟寺及石刻(普安镇)(2013年第七批)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楼古建筑群(普安镇)、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石刻(普安镇)、香沉寺(香沉镇)(2012年第八批,下同)、剑溪桥(剑门关镇)、剑州文庙(普安镇)、白兔寺(开封镇)、金仙文庙(金仙镇)、大路河红军石刻标语及红军墓(秀钟乡)、化林大队旧址(鹤龄镇)。 [49] [51-52]

广元市文物保护单位

苦竹寨遗址(剑门关镇)(2013年第四批,下同)、长宁山抗元遗址(鹤龄镇)、何璋墓(迎水乡)、檬子梁墓地(剑门关镇)、蒹山书院(普安镇)、白龙庙(白龙镇)、灵芝寺(公兴镇)、双松庙(锦屏乡)、梵天院(上寺乡)、公输桥(白龙镇)、江神庙(下寺镇)、梁山寺(剑门关镇)、彰顺王庙(北庙乡)、环梁子摩崖造像(武连镇)、龙泉题刻(普安镇)、迁河马沟事状碑(下寺镇)、东升村赵家湾摩崖造像(东宝镇)。

旅游景点

剑门关风景区

剑门关风景区地处剑阁县北部,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的旅游景区组成,总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

茶园沟

茶园沟是始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一座中型水库,由众多溪流汇集形成一个高山湖泊。

拦马墙

拦马墙景区位于四川省剑阁县剑州古城西8公里处,地处凉山乡,是剑门蜀道中翠云廊的一段。

六、荣誉称号

剑阁县是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省第二批“扩权强县”试点县之一。 2020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剑阁县退出贫困县。

2017年12月14日,剑阁县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2018年6月15日,剑阁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一批省级生态园林县城。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3月,剑阁县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4月25日,剑阁县获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10个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之一。

2020年6月30日,剑阁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6月,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7月29日,剑阁县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七、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张世忠 县长:范为民 县政府电话:0839-6666670 传真:0839-66009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