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县
- 所属地区 河南省南阳市
- 政府电话 15236099366
- 人口(万人) 43.8
- 面积(平方公里) 1915
- 统计年度 2018
- GDP(亿元) 160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9.78
-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万元) 1.8
- 特色产业 艾产业作为当地特色产业、香菇种植场地
- 特色文化 盘古神话、桐柏山歌淮河之源、盘古之乡、英雄桐柏、佛道圣地”旅游品牌。桐柏山淮源风景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
桐柏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
一、行政区划
截至2013年12月,桐柏县共辖13个镇、3个乡、2个园区:城关镇、月河镇、固县镇、毛集镇、大河镇、平氏镇、埠江镇、吴城镇、淮源镇;回龙乡、黄岗镇、朱庄镇、新集乡、程湾镇、安棚镇、城郊乡;县产业集聚区、安棚化工专业园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
二、自然地理
位置
南阳市桐柏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鄂交界处。地理坐标在东经113°00´至113º49´和北纬32º17´至32º43´之间。东邻信阳市,南界湖北省随州、枣阳两市,北邻泌阳、确山二县,西接唐河县。全境东西长76.1公里,南北宽49.3公里,土地总面积1913. 8平方公里。
气候
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一月平均气温2°C,7月平均气温28°C,年平均降水量1168毫米,无霜期231天,年日照时数平均2027小时。
地貌
境内地貌以浅山、丘陵为主,斜贯县境的桐柏山构成地貌骨架。桐柏山主脉由西向东,蜿蜒于县境南侧,为河南、湖北两省天然分界线。余脉延伸至中部、北部和东北部,
叶家大庄桐柏英雄革命纪念馆
形成大面积浅山和丘陵。共有山峰800多个,岗丘700余条。地势以南侧边缘最高,东北部顶端次之,南侧中部突起,东西两端渐低,北侧则由西向东呈总体渐次升高状。主峰太白顶海拔1140米,为县境最高点。面积较大的平地在西北部,其他大部分地域内有不同密度、面积的谷地或盆地分布。
水文
桐柏县为淮河的发源地。境内水系属淮河、长江流域两大水系,以淮源镇固庙村西岭和大河镇土门村的新坡岭为分水岭,东属淮河流域,西属长江流域。全县有大小河流58条,其中超过10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有10条。全县有中小水库79座,地表水流量7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水利设施较完备。
矿藏资源
境内已探明矿藏56种,人均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14倍,每平方公里资源占有量是全国的25倍。
桐柏淮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其中有储量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碱矿,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和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石油、蓝晶石等也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2016年9月,河南省国土资源厅在河南省桐柏山区域内的桐柏县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普查项目中,发现特大金矿,含金量近105吨可挖80年。金矿位于桐柏山桐柏县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新发现金资源量预计10.496万千克,伴生银资源量预计12.2038万千克。除了发现的特大金矿,还新发现大量天然碱、铅锌矿产资源。预测这一区域的金矿找矿潜力可达200吨~500吨,银预计在5000吨。这一区域将成为河南省继小秦岭、外方山之后的又一个重要的黄金勘查基地。
动植物资源
桐柏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有动植物资源1500多种,有河南省面积最大的“两松”(美国湿地松、火炬松)基地,森林覆盖率达51.5%,是全国科技兴林先进县和河南省重点林业县。盛产木瓜、香菇、板栗、茶叶、珍珠花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中国木瓜之乡”。有桐桔梗、丹参、金银花等地道中药材千余种,桐柏桔梗、桐柏朱砂红桃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三、经济发展
201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0.3亿元,增长8.4%,增速居全市第2位,其中,第三产业增长11.5% ,增速居全市第1位,占生产总值比重4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2%,增速居全市第5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增速居全市第2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5亿元,增长11.2%,增速居全市第4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1.2元,增长8.1%,其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36.1元、增长8.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8291.4元,增长7.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78亿元,增长6%。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201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2.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70.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67.9亿元,三次产业由2017年的14.2:45.8:40调整为13.8:43.8:42.4。
特色高效农业量质并举。全年落实花生种植面积33万亩;以固县、黄岗、月河等乡镇为主,新发展桔梗、射干等中药材3000亩,全县以夏枯球、艾草、桐桔梗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万余亩;新发展以桃梨为主的水果3000亩,总面积达到5万亩;新发展以香椿、芥蓝、土豆为主的蔬菜1200亩,常年菜田面积达到3.5万亩,建成供港蔬菜基地5000亩。组织实施优质农产品进京活动,河南盘古溪茶业、桐柏玉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等18家企业的20余种产品实现进京销售,累计销售收入4500万元。培育发展并推荐上报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全年先后组织全县30家农业经营主体50余种优质产品参加上海国际有机产品博览会、长沙农交会、杨凌农博会、中部六省产销对接会等,桐柏农业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在2018年建设现代农业强市专项考评中位居全市第二名。
工业加快转型升级。201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增速位居全市第五位。绿色食品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主营业收入7.8亿元,增长52%。工业企业智能化、信息化步伐加快。金牛电气、天一科技等13家企业被列入南阳市第一批智能改造企业;三源粮油、桐柏银矿、银洞坡金矿等15家企业被列为国家级两化融合对标试点企业,其中,中源化学被评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海晶碱业和桐柏银矿被评为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专项考评中位居全市第六名。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7.9亿元,增长11.5% ,增速居全市第1位,占生产总值比重42.4%。全年旅游接待35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7.2亿元。全年电商交易额实现36.2亿元,增长35.6%,桐柏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全年茶叶、香菇出口达3.65亿元,占全县总出口额的82.5%,通过茶叶、食用菌出口带动,全县进出口额增长147.2%。
(三)大力推动三大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积极防范财政风险,政府债务规模处于安全范围,风险整体可控。严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金融市场稳定有序。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打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4个、涉恶犯罪团伙2个,居全市先进位次。安全生产工作在全市绩效考评工作中名列第1。
积极实施污染防治。持续强化扬尘污染治理、工业大气污染治理、燃煤污染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机动车污染管控和秸秆禁烧工作,全年空气优良天数270天,居全市第3位,大气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完善污水排放、处理设施建设,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并与省、市环保部门联网运行;县产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完工,正在进行管网建设;县污泥处置厂完成总工程量90%;城区污水管网改扩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稳步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对安棚盐碱污染土壤进行治理与修复,对尾矿库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风险评估。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9.5万亩,在全市大造林大绿化观摩评比中位居东片第1。
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在全县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回头看”,新识别纳入贫困户190户441人,清退11户33人,标注稳定脱贫2761户10866人,极大提高了识别精准度和群众的满意度。重抓“两业”攻坚。新建茶园1.4万亩、艾草基地3.9万亩、小龙虾基地5万亩、香菇种植2000万袋,成功举办第一届中国·桐柏小龙虾推介会。新建光伏电站30兆瓦,带动6000余贫困户实现增收。开展各类培训166期,1.3万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开发乡村保洁员、道路养护员等基层就业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5400余人,人均年收入5000元。强推行业政策落实。发放教育补贴1480万元,惠及建档立卡学生11451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7400万元。发放扶贫贷款5.8亿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84处,解决2.9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建15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549户2036人。实施危房改造2498户、“七改一增”3304户。全年实现29个贫困村退出,4618户14187人贫困人口脱贫。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创新发展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印发“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规则,设立4个综合服务区、3个“最多跑一次”窗口,建成覆盖全县18个乡镇(园区)和61个县直单位的电子政务外网;梳理、录入“三级十同”事项948项,并全部入驻实体政务大厅实现网上办理;取消各类事项证明86项,2018年,“最多跑一次”人均办件量达万人116件,位居全省第1。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等各项重点工作完成率均超过95%,高于国家控制线要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截止2018年底,已完成全县所有村组调查摸底任务,为下一步清产核资奠定良好基础;全面开展农村房屋不动产登记,累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699本,证明1936本,办理咨询业务6.6万宗;严格落实粮食收储制度改革,2018年政策性储粮3万吨,其中最低保护价储粮2.5万吨,县级储粮0.5万吨;持续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县初步建立县级有机投入品专营店3个,乡镇专营店10个,2018年全县新通过有机产品认证企业2个,获得有机认证证书4个。
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新引进招商项目153个,到位资金52亿元;利用省外资金75亿元,实现出口创汇4.9亿元;谋划包装政策性项目132个,批复103个,到位资金18亿元。
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全县共组织实施重点项目124个,全年完成投资134.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6.89%,其中,新开工项目89个,全年完成投资8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2.4%;续建项目35个,全年完成投资49.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5.5%,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耐橡塑、桐安联创等项目全面开工,恒阳牛业、柳江牧业等50个项目竣工投产。24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50.1%,位居全市第一方阵。40万吨小苏打、热电联产、焦亚硫酸钠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新创建国家级“星创天地”2家,省级1家,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积极引才育才聚才,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930万元,引进科技创新人才44名、青年人才80余名、投资5000万以上的回创人才33名。
(五)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强基础、提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95家,总数达到682家,新培育发展家庭农场35家,总数达到258家。月河千亩油茶园、笔架山猕猴桃基地、禺峰野茶园均被列入市级乡村旅游示范园。“桐柏玉叶茶”入选农业部国家名优特产品名录。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成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通过农业部评审。确定月河镇为“三权分置”试点乡镇,流转土地3.2万亩,引入新型经营主体22家,建立了莲虾共养基地、油茶基地等。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及标识管理。全年新完成认证有机农产品4个,面积600亩;完成无公害基地和产品认证3个,面积800亩。桐桔梗、朱砂红桃、桐柏玉叶茶、桐柏香椿四大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保护。积极申报夏枯草、艾草、猕猴桃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
加快推进百城建设提质。以“两迎两创”为抓手
定资产投资完成116.8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43亿元,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73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 6420元,增长13.9%;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82.1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0.63亿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1.53亿元。
2020年2月2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桐柏县退出贫困县,正式脱贫摘帽。
交通运输
铁路:宁西铁路(南京至西安,设有桐柏客货站);桐柏站旅客列车每天停靠数达30趟左右,桐柏站乘车的旅客能够到达南阳、西安、兰州、西宁、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南宁、合肥、南昌、厦门、呼和浩特、苏州、宁波、汕头等大中城市。
高速:G40沪陕高速(上海至西安)贯穿全县东西;S49焦桐高速公路(焦作至桐柏,至豫鄂收费站与隋岳高速相接)贯穿县境南北;
国道:312国道(上海至伊宁,境内长约67公里)贯穿县境东西;
省道:S206省道(商丘至桐柏)、S234省道(平顶山至桐柏)、S329省道(平顶山鲁山至桐柏程湾镇姚庄)、S335省道(驻马店新蔡经桐柏至南阳西峡);
航空:桐柏县城西距南阳姜营机场(河南省第二大民用机场)118公里。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102亿元,增长10.5%;全社会固
桐柏县城
工业
2013年新引进招商项目84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7.84亿元。申报政策性项目220个,批复到位资金10.06亿元。河南中源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进入南阳市“工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新增9家,总数达82家。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亿元,增长17%;实现利润10亿元,增长15%。“淮源”牌白酒、“桐银”牌硝酸银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
农林业
2013年,全国小农水重点县月河镇项目及22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工,三夹河平氏—埠江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石步河水库主体工程完工,安棚化工专业园区引水工程开工建设。解决了1.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7个市级试点社区和17个县级试点社区完成投资6.5亿元,
桐柏茶叶
新建农村新型住宅2300套、道路40余公里。启动了淮源陈庄、月河徐寨、程湾石头庄乡村建设,淮源镇陈庄村被确定为全省70个美丽乡村试点。
建成高标准粮田4.3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7亿斤。新发展生态茶园1万亩,中药材1.5万亩,苗木花卉1.8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3家。桐柏朱砂红桃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完成营造林15.7万亩,在全市率先通过第八次国家级森林资源清查验收。高乐山自然保护区荣获省级自然保护区称号。
四、历史文化
春秋战国时属楚属韩,秦属南阳郡。
西汉置平氏县和复阳县(晋废)。
桐柏英雄纪念碑
南北朝时西部为平氏县,东部建制变化频繁。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桐柏县,因位于桐柏山麓,以山为名。与平氏县并立。
北宋开宝年间,桐柏县治由固县镇移至今址,平氏县废。
南宋和元代桐柏县数次经置废,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重置桐柏县至今。
五、风景名胜
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
桐柏是中原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主要景观118处。桐柏山创佛教临济宗白云系,境内水帘寺为中原四大名寺之一。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河南省十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级自然保护区、河南省级地质公园[15]。
水帘洞是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居挺翠峰48米高的绝壁上。洞宽10米,深5米,中有猴王石像,“水帘挂雪”是明清以来桐柏八景之一。
桃花洞位于太白顶西侧的大峡谷内,峡谷两侧峻峰擎天,古木森森,岩石壁立,大小七十二洞分布其上,其中西壁有一大洞,即桃花洞,“桃洞铺霞”为桐柏明清古八景之一。
太白顶位于桐柏县城西十五公里的国营陈庄林场境内,是桐柏山主峰,海拔1140米,顶上有名刹云台禅寺,为佛教临济宗白云山系祖庭,堪称中原的布达拉宫。1982年辟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33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41种,且南北兼容,现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淮河,古与长江、黄河、济水齐名,并称“四渎”,是唯一发源于中原腹地的河流。
高乐山自然保护区
高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3月建立,2016年5月入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桐柏县东北部,东邻信阳市平桥区,北接驻马店市确山县,西与驻马店市泌阳县接壤。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物160多科、1800余种。除了自然景观,林区内的榨楼村是革命发源地之一,是刘少奇、李先念、王国华等多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
桐柏革命英雄纪念馆
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是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由前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35亩,主体建筑面积3013.5平方米,有10个院落,117间房屋。2017年1月,桐柏革命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桐柏山黄岗红叶苑
桐柏县黄岗红叶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享有“中原红叶之都”的美誉。景区位于南阳市桐柏县黄岗镇境内,总面积95.8平方公里,主峰启母岭海拔758米。景区内风景秀丽,海拔500米以上以奇山怪石为主,500米以下以红叶灌木林为主。以苏区红色文化、西游记文化、盘古文化、山石文化为景区主要内涵。主体景点有《西游记》人物群像、盘古奶岭、风动石、飞来石、双狮岭、万亩红叶林、义和寨旧址等。每到秋冬时节,连绵数十里的山岭沟壑纷纷披上红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整个山体如同美女红裙束身,惹人心醉,在旅游高峰时每天接待游客超过1万人次,已成为桐柏老区一大胜景。
六、地方特产
1、桐柏玉叶
2、桐柏红茶
3、桐柏板栗
4、桐桔梗
5、桐柏木瓜
6、桐柏豆筋
7、桐柏大枣等
七、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莫中厚15236099366、县长:贾松啸15238112566
政法委书记:满志展18272763066
信访局局长王诗庆:1803771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