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射洪市

射洪市

射洪市

射洪市隶属四川省遂宁市。

一、 行政区划

射洪市,陈子昂故里,四川省辖县级市,由遂宁市代管。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中游,遂宁以北,位于成渝经济区北弧中心。射洪市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射洪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截至2019年,射洪市辖21个镇,2个街道;共有446个行政村(587个自然村),69个社区。

截至2017年,射洪市户籍总人口97.24万。南北朝西魏时期,始置射江县,得名源于其境内有射江。于北周(557年)改名射洪县,故称“西魏置县,北周正名”。射洪市境内建立县级政权已有1500多年历史。

截至2019年,射洪市辖21个镇、2个街道。共有446个行政村(587个自然村),69个社区。

市人民政府驻太和街道人民街106号。

21个镇:金华镇、仁和镇、青岗镇、明星镇、洋溪镇、香山镇、大榆镇、广兴镇、潼射镇、涪西镇、金家镇、天仙镇、太乙镇、曹碑镇、沱牌镇、复兴镇、官升镇、东岳镇、瞿河镇、文升镇、武安镇

2个街道:太和街道、平安街道。

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射洪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北缘,介于北纬 30°40′~31°10,东经105°10′~105°39′之间,涪江上游,遂宁以北。东靠南充,西邻成都,南接重庆,北抵绵阳,位于成渝经济区北弧中心,属全省“一极一轴一区块”成都都市圈增长极。射洪市东西最宽处46公里,南北最长处58.6公里,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射洪市境呈心脏形,西北高,东南低。射洪市为典型的红层丘陵地貌,以丘陵为主,地貌类型有低山、高丘、中丘、低丘、河谷地貌。丘陵地区占89.1%(其中低山地貌占县幅员面积的15.4%,高丘地貌占市幅员面积的35.4%,中丘地貌占市幅员面积的17.3%,低丘地貌占市幅员面积的21%)河谷地貌市幅员面积的10.9%。境内海拔最高点674米(金华镇武东天宝寨),海拔最低点299米(沱牌镇涪江出口处),相对高差375米。

气候

射洪市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气候特点为云多雾重、冬暖春旱、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雨热同季和夏旱伏旱、秋多绵雨。无霜期长达284天。年平均日照1310.7小时,年平均辐射总量为90.673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7.2°C。年降雨量885.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为1112.3毫米。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干旱、洪涝、暴雨时有发生,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大雾、大风、寒潮、霜冻等。

水文

射洪市境位于盆中岷、沱、嘉中下游与盆北嘉陵江中下游春季较少水区的分界线上。自然水系以涪江为主干流,梓江、青岗河、桃花河、富同河为主支流,呈树枝状延伸全县境域。全市还人工修建了人民渠、前锋渠、武引渠等引水工程渠系。民国时期龙宝山设有水位观测站,1951年1月太和镇水文站(1967年1月改名射洪水文站),1953年5月天仙寺水文站先后成立,以始有水文观测资料。涪江发源于松潘县雪宝顶,经绵阳涪城区、三台县、射洪市、蓬溪县、遂宁市船山区、重庆市潼南、合川注入嘉陵江,全长670公里,流域面积36400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射洪风光

截至2005年末,射洪市土地总面积为149606.91公顷,土地资源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城镇村建设用地区、独立工矿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以及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共8类。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面积104099.69公顷,占射洪市土地总面积的69.58%,各乡镇(街道)均有分布,其中以金华镇、青岗镇、仁和镇、太乙镇、万林乡、天仙镇、金家镇、凤来镇等乡镇分布面积较大。一般农地区土地面积6555.73公顷,占射洪市土地面积的4.38%,主要分布于大榆镇、洋溪镇、沱牌镇、太和镇、金华镇、明星镇、万林乡、复兴镇等乡镇。林业用地区土地面积28336.1公顷,占射洪市土地面积的18.94%,主要分布于金华镇、青岗镇、仁和镇、潼射镇、洋溪镇、广兴镇、复兴镇、文升乡等乡镇。城镇村建设用地区土地总面积5394.88公顷,占射洪市土地总面积的3.61%,主要分布于太和镇、沱牌镇、金华镇、大榆镇、广兴镇、洋溪镇、太乙镇、明星镇、仁和镇等乡镇。独立工矿用地区土地总面积362.13公顷,占射洪市土地总面积的0.24%,主要分布于太和镇、沱牌镇、金华镇、大榆镇、广兴镇、瞿河乡、万林乡等乡镇。风景旅游用地区土地总面积119.74公顷,占射洪市土地总面积的0.08%,主要分布于太和镇、沱牌镇、金华镇、明星镇、玉太乡、洋溪镇等乡镇。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土地总面积152.91公顷,占射洪市土地总面积的0.10%,主要分布于大榆镇、复兴镇、潼射镇、太和镇等乡镇。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土地总面积49.45公顷,占射洪市土地总面积的0.03%,主要分布于明星镇。

生物资源

射洪市有栽培植物737种,其中粮经作物63种,蔬菜39种,饲料18种,绿肥5种,乔木树类128种,竹类9种,花卉207种,经济林木268种,另有菌类、藻类、苔藓类等植物。

射洪市境内动物主要由亚热带农田动物组成,仅少数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动物较多,动物的地理分布无大差异。射洪市野生兽类有18种(含亚种);野鸟有74种(含亚种);昆虫有69种;鱼类94种(含引进);有饲养动物30种。

矿产资源

截至2017年,射洪市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盐卤、砖瓦用页岩、膨润土、白垩等矿种,盐卤、石油、天然气、砂金、砂石等矿产资源有相当储量,可开采20年以上。水力资源蕴藏量为21.95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6.39万千瓦。截至2013年,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89.6亿立方米。天然气储量约2000亿立方米,盐卤储量约10亿余吨。

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凤来镇至金家镇一带;膨润土分别出露在潼射、金华两镇;盐卤主要分布在射洪市中部、东部及南部地区;砖瓦用页岩分布在射洪广大地区。射洪市境内现已开采的矿种为砖瓦用页岩和膨润土,主要为砖瓦用页岩。

水资源

射洪市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河18条,河道长406公里,流域面积2546平方公里,江河总水面6.5176万亩。水库114座,山坪塘3234口,稻田18.2万亩,水域面积约9.2591万亩。市境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28.4毫米,平均降雨日数为132天,其中春季降雨量占19%,夏季占49%,秋季占28%,冬季占4%。

1. 人口

2019年末户籍总户数38.95万户,户籍总人口95.07万人,其中:女性46.15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6.1万人,城镇化率53.25%。人口自然增长率3.05‰,符合政策生育率99.4%,人口出生率8.28‰,人口死亡率5.23‰。

2. 面积

射洪市幅员面积1496平方公里。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 合

2019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400亿元大关,达到400.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7.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41亿元,增长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5.77亿元,增长8.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7%,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32.91亿元,增长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3%,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4:51.4:33.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139元,单位GDP能耗下降3.01%。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51.86亿元,增长8.0%,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为63.0%。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0%,拉动经济增长5.0个百分点。年末工商注册登记私营企业(含分支机构)3692户,雇工人数5030人;个体工商户27866户,从业人员52833人。

2. 产业状况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6.24亿元,增长3.2%。其中:农业总产值59.78亿元,增长4.7%;林业总产值3.43亿元,增长4.4%;牧业总产值28.48亿元,下降1.8%;渔业总产值1.83亿元,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72亿元,增长15.0%。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8万亩,其中:谷物播种面积81.5万亩(水稻19.0万亩、玉米40.7万亩、小麦21.7万亩),豆类9.1万亩,薯类17.3万亩。粮食总产量37.95万吨,其中:谷物产量31.50万吨(水稻产量10.09万吨、玉米产量15.47万吨、小麦产量5.90万吨),豆类产量1.3万吨,薯类产量5.15万吨。

全年出栏生猪86.68万头,下降8.9%;出栏牛1.52万头,增长3.6%;出栏羊11.05万头,增长1.2%;出栏家禽682.26万只,增长9.4%。肉类总产量8.0万吨,下降5.3%,其中:猪肉产量6.31万吨,下降8.1%;牛肉产量0.17万吨,增长3.9%;羊肉产量0.18万吨,增长1.6%;禽肉产量1.13万吨,增长9.4%。禽蛋产量2.42万吨,增长4.2%。年末生猪存栏56.88万头,增长0.4%。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85.58亿元,增长8.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9%,拉动经济增长4.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8%,工业化率46.4%。

年末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9家,实现产值319.69亿元,增长6.9%。主营业务收入293.37亿元,利税总额32.86亿元,利润总额17.18亿元。工业产品产销率93.1%。

年末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8个,实现总产值108.38亿元,增长38.8%。全年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20.20亿元,增长12.7%。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9.55亿元,增长12.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14.62亿元、增长44.2%,产业投资58.0亿元、增长15.9%,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29.2亿元、增长50.5%,房地产开发21.46亿元,下降49.8%,其他投资5.64亿元、下降5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3.50亿元,下降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2.64亿元,增长2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9%(工业完成投资51.62亿元,增长27.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3.41亿元,增长10.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1.2%。

商品房施工面积221.35万平方米,下降13.1%;商品房竣工面积48.10万平方米,下降31.5%;商品房销售面积170.85万平方米,增长3.0%。国内贸易和旅游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25亿元,增长11.0%。按经营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147.0亿元,增长11.1%;乡村实现零售额38.26亿元,增长10.8%。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0.40亿元,增长11.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30.08亿元,增长10.9%;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40亿元,增长10.4%;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37亿元,增长10.7%。

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

全年到位国内市外资金94.87亿元,增长14.7%;国内省外资金75.25亿元,增长11.6%。新引进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6个,投资总额157.4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10亿元以上项目1个,1—5亿元(不含5亿元)项目13个。

实现进出口总额1.54亿元,下降12.2%。其中:出口1.07亿元,下降40.9%。交通运输

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24亿元,年末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264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969公里。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8.0%,其中: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2.98亿人公里,下降13.5%;货运周转量11.65亿吨公里,增长8.7%。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县级)35.77亿元,增长50.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3亿元,增长7.2%。地方财政支出71.75亿元,增长12.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7.83亿元,增长0.5%,八项重点支出32.44亿元,增长8.1%。

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9.43亿元,增长8.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32.43亿元,增长10.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21.22亿元,增长11.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0.61亿元,增长19.3%;中长期贷款余额153.21亿元,增长7.7%。

3. 社会事业

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在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72万人,离退休人数11.44万人,退休金支出20.89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人数27.64万人,保费支出1.72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6万人,发放失业保险金854万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控制在3.88%以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9.51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28万人。机关事业保险参保人数1.41万人,基金支出4.51亿元。最低生活保障2.67万人,其中:城镇0.36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支出7787万元,其中:城镇1556万元。

人口和居民生活

2019年末户籍总户数38.95万户,户籍总人口95.07万人,其中:女性46.15万人。年末常住人口86.1万人,城镇化率53.25%。人口自然增长率3.05‰,符合政策生育率99.4%,人口出生率8.28‰,人口死亡率5.23‰。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44元,增长9.3%。其中:工资性收入20127元,经营净收入8722元,财产净收入3139元,转移净收入2455元。人均消费支出25971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8848元,衣着消费支出1524元,居住消费支出3791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517元,交通通信消费支出4795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2266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4.1%。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99元,增长10.1%。其中:工资性收入3675元,经营净收入5397元,财产净收入537元,转移净收入7491元。人均消费支出14599元,其中: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849元,衣着消费支出690元,居住消费支出3005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938元,交通通信消费支出1620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812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1%。

全年劳动力转移输出36.0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2.01亿元。

社会事业

年末共有学校247所,其中:幼儿园139所,小学60所,中学44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等职业教育3所。共有教职工8422人,专任教师7657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056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018人,中职教育专任教师444人。在校学生10.11万人,其中:小学4.20万人,普通中学3.3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0.41万人。

年末拥有体育馆1个,农家书屋591处、社区书屋96处,文化艺术中心免费开放。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全面完成,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年末卫生机构1128个(含村卫生室),床位4867张,其中:医院12个,卫生院30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技术人员577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366人。

4. 招商引资

锂电新材料产业作为射洪产业发展“一号工程”,已成功引入四川铁投、盛屯矿业、威华股份等上市企业12家,落户锂电关联项目42个,储备项目60余个,产业集群发展格局已日趋成熟。

5. 交通状况

射洪市公路通车里程2648.9公里(不含高速公路)。已建成绵遂高速射洪段,通车里程50公里,开设金华、玉太、市经开区3个出入口。成德南高速射洪段,通车里程6公里。国道247线(原省道205线)穿市而过(全长53.204公里),达到一级公路技术标准。建设有夏团路(全长30.574公里)、射蓬路(全长28.514公里)、盐射路(全长34.397公里)等十条县道公路,通车里程达267.261公里。建成乡道490.175公里,村道1832.325公里,专用公路5.935公里,实现100%乡镇和100%行政村通水泥(油)路。

截至2017年底,建成县级客运中心1个,乡镇客运站17个,基本建成射洪市内1小时交通圈。射洪市共有营运客车456辆,其中、高级客运车辆106辆,城市出租汽车239辆,城市公共汽车74辆,货运车辆2238辆。射洪市共有6座涪江大桥,4座梓江大桥。射洪市通航水域总长111.18公里,其中涪江航段75.13公里、梓江航段36.05公里;全市船舶拥有量327艘,乡镇渡口14处,砂石堆料场23处。

四、历史文化

金华山庙会

射洪民风淳厚,素有自己创设的本土节庆,“三月三金华山庙会”是射洪市传统大型宗教活动。金华山,位于四川省射洪市,因其“山贵重而华美”得名,被誉为“天下无双景,人间第一山”。金华山道观与都江堰的青城山道观、大邑的鹤鸣山道观、三台的云台观并称四川四大名观,与四川众多道观同属于道教全真派。位于金华山前山,道观坐北面南。金华山祖师殿内供奉真武祖师的彩色座像。真武祖师是金华山奉祀的正神,他出道飞升的日子为农历三月初三,因此就有了“三月三”金华山庙会的来历。

子昂诗酒文化

射洪是中国诗画之乡,素有“子昂故里,诗酒之乡”美誉。初唐陈子昂开唐朝诗风的“一代文宗”,一首《登幽州台歌》流传千古。陈子昂的故乡就在四川省射洪市。

人们称陈子昂为“诗骨”,陈子昂是平民中走出的官员,但他在官宦权贵面前总是不卑不亢,对女皇武则天推行的新政,只支持对的,错误的就反对,充分表现出了他的骨气。在射洪,以陈子昂读书台为核心的子昂文化载体不断呈现。1988年,射洪成立了陈子昂诗社,致力于传承子昂遗风。诗是礼教的一部分,诗文化和酒文化其实都可以归结为礼教文化。

方言

射洪方言是四川方言的分支,属北方方言系统,但其语音、词汇和语法亦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有语言发展的自我因素,也有社会影响的因素。射洪地处涪江中游,交通方便,明末以来有湘、鄂、闽、赣、陕诸省大量客籍户移来,其语言也相互渗透融合。解放后,随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成员流动频繁,更增加了射洪方言的复杂性。单就语音而言,近些年受成都语音影响。随着普通话的大力推广,射洪方言土语的使用范围正在逐步缩小,而呈向汉民族共同语靠拢的趋势。

五、风景名胜

综述

射洪旅游资源丰富。射洪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国家级地质公园龙凤峡硅化木地质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平安风景区。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华侏罗纪公园,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有蜀中四大名观之一的金华山道观,有省级森林公园平安风景区,有金湖、螺湖、太湖、柳湖,有沱牌生态工业园。

主要景点

• 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

中华侏罗纪公园

子昂故里文化旅游区是国家4A级景区,位于四川省射洪市金华镇,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含有镇(金华古镇)、山(金华山)、湖(金华湖)、堤(金湖堤)、岛(湖心岛)、坪(西山坪)、坝(金华坝等)。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子昂读书台;有四川四大名观之一的金华山道观;有面积达20余平方公里的金湖;有10000亩水果基地;有古镇、古建筑、古庙、古城墙、古树、古戏台的“六古文化”。

• 目连文化的发源地

目连是唐代御封的两大圣僧之一,“目莲救母”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 [48] 射洪市青堤乡青堤渡有“青堤古镇”之称,古称目连故里或目连祖籍,其遗迹尚可追寻。青堤现有唐传至今的刘氏青堤墓;清朝道光年间的木刻碑及唐圣僧目连故里石碑。石碑是清光绪二十八年巡察所立。以及傅家行善积德捐资修建的“会缘桥”、“积善桥”的残桥还存在。还有镇西刘氏府第和刘氏四娘居住的花园寺等遗迹。目连故里是目连孝道文化的发源地。

• 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

中华侏罗纪公园位于龙凤峡风景旅游区,射洪市明星镇东南4公里处,距成南高速公路大英段隆盛出入口4公里,距中国死海15公里,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龙凤峡长3公里,属丘区少见的深切峡谷地貌。峡谷内有原始部落遗址鞑人洞和大规模的汉代墓群,有香火旺盛的宋代以来的庙宇4处。

• 金华山风景区

金华山景区,位于射洪市区以北20公里的金华古镇(金华镇),面积约50平方公里,内含一山(金华山)、一湖(金华湖)、一堤(金湖堤)、一坪(西山坪)、一城(金华古镇)。因“一代文宗”陈子昂生名闻遐迩。陈子昂读书台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平安森林公园

平安森林公园前山门位于射洪市区北大门转盘附近。这里南下重庆、涪陵,北上绵阳、广元,西去成都、德阳,东往南充、万县,堪称交通枢纽。景区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春有桃李争艳,夏有杜鹃鸣放,秋有菊花满金,冬有腊梅傲雪。平安森林公园内有平安寨林区、休闲度假区、文化娱乐区、宗教活动区、观光览胜区等景区。

• 楞严阁

楞严阁是川中道教寺观和旅游胜地,位于四川射洪市南十五公里的洋溪镇街后龙背山头。据清朝光绪年间撰修的《射洪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建后山楞严阁”。清朝康熙年间始由惠清太和陈清觉来洋溪开山。此后又由李一祥、萧阳明、何来淮等任楞严阁住持。清朝后期,楞严阁曾是道教川北会道司所在地。楞严阁是成都二仙庵的脚庵,又下辖脚庵十六处。

• 陈满姑故里

陈满姑故里,位于射洪市官升镇青果村古房沟,原青果村五社。现有清朝时期为青果乡村贞烈女子陈满姑所立的女儿碑。还建有射洪籍作家吴因易的创作生涯馆,并陈列有由中国作家马识途、贾平凹等名家字画30余轴。

六、地方特产

沱牌曲酒

沱牌曲酒,曾在1989年第五届中国评酒会上,获评“中国名酒(国家金质奖)”。 早在唐时就有“射洪春酒”。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正月,举人马天衢根据店前牌坊“沱泉酿美酒,牌名誉千秋”之寓意而命名为“沱牌曲酒”。 “沱牌”品牌于2006年12月19日被商务部授予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其重要传承载体——“泰安酢坊”也被认定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沱牌曲酒传统酿造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诗人贺敬之感叹道:“天公多情还兼美,安排诗酒是同乡”。

射洪野香猪

射洪野香猪是射洪固有物种,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射洪野香猪为活体猪全年放养,四肢结实紧凑,部分个体背腰部稍带黑斑,额头有白线或倒三角型白斑。猪肉皮薄肉厚,脂肪层薄,肉质纤维清晰,有韧性,肌肉大理石纹分布均匀。肌肉有光泽,肉色鲜红、均匀。2013年09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射洪野香猪”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七、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31日,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据2019年11月发布的《中国西部地区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19》,射洪市居“西部百强县”第46位,四川省第15位。

2020年3月31日,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0年7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安全感百佳县市。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20年9月22日,入选“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八、联系方式

市委书记:张韬 市长:潘化荣 市政府电话:0825-6622553 邮箱:xzfgkk@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