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市中区

市中区

市中区

市中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

一、 行政区划

市中区隶属于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乐山市盆地西南部,为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地。古称嘉州。总面积837平方公里。

2019年12月18日, 市中区辖5个街道(海棠街道办、绿心街道办、通江街道办、全福街道办、大佛街道办)、12个镇(牟子镇、苏稽镇、土主镇、白马镇、青平镇、茅桥镇、安谷镇、平兴镇、悦来镇、剑峰镇、棉竹镇、水口镇)

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乐山市市中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面积约82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3°31′56″~103°59′25″、北纬29°28′00″~29°45′45″之间。东临井研,北靠夹江,西接峨眉、沙湾,南界五通。

地形地貌

市中区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其中青平镇地形为丘陵地区,属浅丘,海拨359.8—471米之间。罗汉镇地势北高南低,沿大渡河呈阶梯形带状分布,海拔最高513.7米,最低372.4米,境内以平坝为主。

水系

市中区内水系主要为岷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其次为支流水系马边河、沐川河、峨眉河、茫溪河等。

气侯

区内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并具有自北而南、由东往西随地势升高其降水量增加的特征。降雨量集中于夏、秋二季,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7~9月份多大雨、暴雨。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2014年,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产资源25种,尤其是非金属矿产种类多,开发潜力大。其中,探明岩盐资源总量105亿吨,年开采量230万吨,是全国卤(井)盐的主产地之一;马边磷矿储量居全国八大磷矿第4位,探明资源量8.03亿吨;探明煤资源量2.3亿吨,另外经普查犍为、井研一带新探获煤炭资源量约3.2亿吨。

水资源

市中区境内有“三江七河”,水资源十分丰富,水产业是市中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拥有岷江、大渡河、青衣江和众多中小河流。年平均产水量113.7亿立方米,加上过境水741.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855亿立方米。

1. 人口

全区2019年末总户数23.86万户,户籍总人口64.42万人。在总人口中,城镇户籍人口40.22万人,乡村户籍人口24.2万人;男性人口31.59万人,女性人口32.8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9.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8万人,城镇化率74.8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 面积

总面积837平方公里。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经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19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03.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46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122.58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247.28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8%、22.68%和74.0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1.4和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8.3:30.4:61.3。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13.54亿元,比上年增长6.0%,民营经济拉动GDP增长3.4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4%,占GDP的5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88.40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09.15亿元,增长6.8%。

全区2019年末总户数23.86万户,户籍总人口64.42万人。在总人口中,城镇户籍人口40.22万人,乡村户籍人口24.2万人;男性人口31.59万人,女性人口32.83万人。年末常住人口69.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1.8万人,城镇化率74.81%,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13.3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4%,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0.38万人。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8%,服务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5.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9%。

2. 产业状况

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631公顷。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391公顷,其中,小春粮食播种面积1373公顷,大春粮食播种面积14018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698公顷。蔬菜和食用菌播种面积6504公顷。年末果园面积1578公顷。

全年粮食总产量104298吨,比上年减少2336吨;油料产量11436吨,增加155吨;蔬菜产量287062吨,增加12562吨;水果产量16658吨,增加640吨;茶叶产量515吨,增加23吨。

全年生猪出栏26.06万头,活家禽出栏779.81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3.35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87万吨;禽肉产量1.18万吨。禽蛋产量2.51万吨。年末生猪存栏7.22万头。(注:生猪生产统计数据为四川调查总队核定数据)。

全年水产品产量3.87万吨,比上年增长4.6%。全年造林面积804公顷。森林面积3.1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11%,比上年提高0.25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71.75亿元,比上年增长4.8%,占GDP比重达1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拉动经济增长 1.3个百分点。年末纳入月度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其中,股份制企业增长8.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4.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2.8%。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下降0.3%,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100.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3%,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9%,食品制造业增长13.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3.0%,纺织业增长3.6%,医药制造业下降11.0%,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37.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布产量39555万米,增长4.34%;纱35429吨,增长3.9%;电力电缆产量3204万米,增长40.0%;家具49.51万件,增长10.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62.34亿元,实现利润9.72亿元。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年末具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11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66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0%。其中,民间投资下降1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8.2%。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70.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7.2%,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6.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5.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93.5%,其中交通运输投资增长11%。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6%。商品房施工面积 866.7万平方米,下降13.7%,其中住宅面积 643.3万平方米,下降 15.8%;新开工面积 185.9万平方米,下降 22.5%。商品房竣工面积46.9 万平方米,增长72.1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 39.3 万平方米,增长71.8 %。

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84.2亿元,增长10.6%;餐饮收入额6.43亿元,增长11.1%。

年末纳入月报统计的限额以上企业(单位)137户,全年消费品零售额116.8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3.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5.3%;化妆品类增长13.5%;金银珠宝类增长14.9%;日用品类增长1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中西药品类下降6.5%;通讯器材类增长64.7%;汽车类增长9.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8.7%。

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4%。

年末全区公路总里程849.29公里。其中,等级公路718.8公里。全年公路客运周转量27385万人公里,下降23.2%;公路货运周转量431939万吨公里,下降7.2%。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36292辆,比上年增加6235辆。

年末全区共有36个邮政局(所),平均每20平方公里、每1.92万人拥有一个邮政服务网点。全区有邮路23条,邮路总长度达1568公里。

年末拥有本地固定电话用户22.9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112.97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6.02万户。

全年区境内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735.5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729.63万人次,增长20.8%;入境过夜游客5.88万人次,增长78.2%。实现旅游总收入363.5亿元,增长15.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362.63亿元,增长15.2%;旅游外汇收入1253.73万美元,增长87.2%。年末区境内旅游星级饭店3家。

财政和金融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01亿元,下降4.2%,占GDP的比重为3%,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7.2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78亿元,下降3.3%。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15.45亿元,比上年增加116.67亿元,增长13.0%。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67.52亿元,比上年增加55.94亿元,增长7.9%。

3. 社会事业

教育和卫生

区境内普通小学30所,招收新生7603人,在校学生39881人,毕业生5974人。普通中学37所,招收新生10519人,在校学生29039人,毕业生9311人。其中,初中招收新生6548人,在校生17738人,毕业生5339人;高中招收新生3971人,在校学生11301人,毕业生3972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9所,招收新生6011人,在校学生15844人,毕业生6248人;幼儿园117所,在园幼儿25340人。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100%。

区境内有卫生机构551个,其中:医院31个,卫生院2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妇幼保健院2个。拥有卫生机构人员971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806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执业(助理)医师(全社会)2850人,注册护师、护士4178人,卫生防疫人员104人。年末卫生机构床位数8847张,其中,医院7273张,卫生院902张。

人民生活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781元,比去年增加3107元,增长9.0%。其中:工资性收入18589元,增长6.6%;经营净收入4590元,增长12.0%;财产净收入4452元,增长8.9%;转移净收入10150元,增长1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7299元,比去年增加2640元,增长10.7%。其中:食品烟酒消费8778元,增长6.1%;衣着消费2058元,增长14.3%;居住消费5117元,增长3.3%;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1124元,增长6.7%;交通通信消费3872元,增长23.5%;教育文化娱乐消费2073元,增长3.4%;医疗保健消费3313元,增长26.4%;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964元,增长 18.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2.2%。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63元,比去年增加1786元,增长10.2%。其中:工资性收入9479元,增长9.7%;经营净收入6148元,增长7.4%;财产净收入514元,增长20.1%;转移净收入3222元,增长15.7%。人均消费性支出17205元,比去年增加1240元,增长7.8%。其中:食品烟酒消费6026元,增长5.3%;衣着消费1239元,增长1.5%;居住消费4235元,增长5.2%;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831元,增长19.4%;交通通信消费2336元,增长15.0%;教育文化娱乐消费855元,增长25.0%;医疗保健消费1288元,增长5.5%;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395元,增长8.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5.0%。  

年末住户存款余额578.23亿元,比上年增加75.85亿元,增长15.1%。

社会保障

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35万人,减少0.2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万人,增加1.1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3.5万人,减少1.1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67万人,增加0.4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21万人,增加0.89万人。

4. 招商引资

建立“553”目标企业库,成功签约中国建材集团特种水泥总部基地、巨星集团30万头生猪养殖等重大项目9个,签约总金额132.7亿元。全年到位市外内资146.8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72.7%。

成功签约中国建材集团PC产业总部基地项目、特种水泥总部基地项目、乐山环球港项目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9个,总金额为132.6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20亿元的110.55%。

5. 交通状况

市中区区位优势明显,境内基础设施完备,水陆交通便捷,拥有乐山港和500吨大件码头,可直达长江沿岸各大港口,距成昆铁路二类口岸30公里;125公里的成乐高速公路直通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绵乐城际铁路已建成通车。市中区地处乐山市打造“增长极、次枢纽、南中心、目的地”的中心,正在实施的以“两航、四铁、八高速”为重点的全市“千亿交通工程”线路均在区境内交汇,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市中区通达市域内各县(市、区)的“半小时核心圈”、“一小时经济圈”,两小时可通达重庆市和周边市州,4小时通达西南其他省会城市。

公路

2015年1月,市中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604.683公里,其中县道105.684公里,乡道88.049公里,村道399.107公里,专用道路11.843公里,通村水泥路率达100%,共建波形护栏80公里,开通农村公路客运线路8条,建设招呼站97个,所有乡镇及部分行政村已通客运班车。

成乐高速公路、乐汉高速公路(乐峨高速公路)、乐雅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乐宜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铁路

市中区距成昆铁路乐山北站约40公里的距离。

成绵乐客运专线已经开通,从区内的乐山火车站即可乘坐城际列车前往成都、绵阳等地。

连乐铁路将从该地经过,连接着成都港和成昆铁路。

航空

乐山机场即将动工建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城区设有售票处。

四、历史文化

嘉州蛋雕

蛋壳雕画是稀有的民间艺术,它是由各种禽鸟(鸽子、鸡、鸭、鹅、鸵鸟)的蛋壳作为载体,纯手工在蛋壳上面实施刻画,传统蛋壳雕画多以国画手法在蛋壳上描绘民俗、传说、山水、花鸟、鱼虫、仕女等,一般以脸谱最为多见。

周桂华祖父周华伦是犍为人,生于1919年,擅长在蛋壳上用刀雕刻花鸟人物等图画,一生从事雕刻彩蛋活动。周桂华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绘画,年少时看着祖辈绘制的蛋壳画,便立志学习这一技艺。本着“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原则,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二十余年的学习和创作,不断创新钻研,创新出“毛发式”雕刻手法表现花鸟动物毛发的奇特效果,即嘉州蛋雕。经过多年演变,嘉州蛋雕工艺逐步提高,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蛋雕工艺品。

目前在四川省从事蛋雕活动仅乐山周桂华一家,尤其她创新出“毛发式”雕刻手法,把一根根丝线茂密的线条雕刻出花鸟鱼虫、动物、人物等图案,栩栩如生,逼真传神,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2017年,嘉州蛋雕被列入乐山市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贰柒拾

贰柒拾起源于乐山民间,是乐山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历史久远。贰柒拾”活动最先在码头搬运工人当中兴起。清代中叶,乐山水上运输业繁荣发达,每天有数以万计的盐、煤下河上岸,进口出关、资本家或揽头为便于搬运工人结算搬运费,实行每扛一包盐或挑一担煤发一个特制的牌子,牌子一般用竹板制成,故称竹签牌,牌上用汉字小写(黑色)一、二、三至十,共10张牌,满10个黑色竹签牌又换为用汉字大写红色竹签牌,分别为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共10张牌。码头工人在工余之暇,用竹签牌博弈娱乐。日长月久,便形成了贰柒拾的雏形。到了民国时期,竹签牌改进为纸牌进入家庭。贰柒拾逐步发展成为今天乐山、眉山一带广为普及的大众游艺益智博弈竞技娱乐活动。

由于玩竹签牌这种形式简单易懂,易学易会,娱乐性强,不择场地,排列组合千变万化,牌局走势变幻莫测,玩家既相互制约又激烈对峙,具有很强的博弈性和娱乐性。由于竹签牌携带不便,一些智者把竹签牌改进为纸牌,从而使这一特有的博弈工具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后又把汉字大小写变形、夸张并形成严格的、基本固定的竞技规则。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玩贰柒拾的人更多、更为普及,其竞技规则也因流传地的不同而更加细分和严格,牌的外观更加美观精致,也更具娱乐性、竞技性,更为广大市民所接受和喜爱。

由于贰柒拾的玩法极具趣味性和娱乐性,排列组合变幻莫测,牌局走势变幻莫测,玩家既相互制约又激烈对峙。

2006年,贰柒拾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嘉州大庙会

嘉州大庙会在乐山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约二千多年历史。集会主要是进行卜占活动,被称之为春会。春会是嘉州大庙会的最初形式。

始办嘉州春会的人是蜀王,他教民务农,进行占卜,预测农业收成。宋元战争结束后,庙会的主会场在东山下(现任家坝),分会场在牟子、土主、苏稽、安谷。庙会举办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庙会主会场包括分会场均有戏台子,有川剧、清音、舞蹈表演等活动。赶庙会的人多,主要风俗是预测农事凶吉,以利于安排农业生产。

嘉州大庙会为旧时古嘉定过年的主要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老的庙会亦增添了不少新内容,最富有过年的特色。自2012年嘉定坊和天街相继落成,每逢春节至正月十五,“嘉州大庙会”就在城东嘉定坊和天街举办活动,吸引了数万市民前往,形成大庙会格局。

嘉州大庙会是乐山最具传统的春节民俗活动,也成为乐山旅游项目中的一个亮点。大庙会由市中区政府搭台,区文化、旅游、商务、经济、景区等部门共同参与,民间团体、个人投入资金。在庙会上,人们可以穿着特殊的服饰,品尝特色小吃、观看传统表演、体验民俗风情、享受趣味游戏以及欣赏漫天烟火等活动。嘉定坊大庙会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购物餐饮为一体,热闹非凡,具有鲜明的民俗传统文化特色,绽放出古韵嘉州的无穷魅力。

2017年被列入乐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州骨医

嘉州骨医指乐山骨科大师钟鹏创建的骨科流派,源于佛家伤科与道家伤科的结合,流派治疗骨伤以外治为长,至今已历经三代传人。

其创始人钟鹏先生自幼随父学医,12岁时拜成都李占荣习武,兼学诊治跌打损伤、接骨斗榫术,出师后只身赴河南少林寺拜僧深造。1933年回川行医,济困立德。出生中医世家的钟泽,十岁时便被钟鹏收其为关门高足。钟泽拜师后,孜孜不倦,精心研究骨伤骨病治疗,成为乐山“德艺双馨”的名中医。钟泽从事中医骨科50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注重收徒传道,授业解惑。叶智勇17岁时就拜师于钟泽门下,属钟鹏骨科流派第二代传人。1993年开设骨伤科诊所20多年来一直以传统中医骨科为本,秉持“传承国医,博施济众”的宗旨,对钟氏骨科疗法深入研究,获其精髓。并博采众长,形成自已的独特诊疗方法。

2018年被列入乐山市市中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乐山李菜刀

乐山李培德打制的菜刀,又名李菜刀,乐山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且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李菜刀更是走出了乐山,名声远扬。

李培德1939年独自开打铁铺,成为乐山铁器社的负责人之一。

1961年,四川省在重庆开展了手工业系统比武大赛,李培德代表乐山地区参加,现场比赛打刀、比质量、比成本,李菜刀荣获第一名。1962年,省政府二轻厅在成都举行现场打刀比赛,李菜刀代表乐山又获第一名。

1963年,李培德当选为四川省手工业合作社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代表科技界,当选乐山市政协委员,1985年被乐山市二轻局评为“日用刀具制造师”。一个打铁匠享有如此殊荣,在乐山还从来没有过。

2013年,李菜刀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毛狮子

凌云毛狮子是产生于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凌云乡的民间传统灯舞表演形式。它是由毛友乐等三兄弟自创的狮舞表演,一直本着“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在毛氏家族之间流传,至今已有六代人三百多年的历史。

“毛狮子”先是由毛友乐等三弟兄少年时期在大树上玩乐,逐步掌握一些高难度的诀窍,后到成都学艺,逐渐完善狮舞表演技巧,因其演技精湛,当时被誉为“嘉定第一狮”。

“毛狮子”利用狮子、笑面和尚面具、小脸(猴子)等表演角色,采用了“爬高竿”、“钻刀圈”、“过火圈”、“上刀架”、“飞铁叉”等高难技巧,通过演绎笑面和尚放狮子、放猴子玩乐等情节,丰富了狮舞表演内容,提升了狮舞观赏价值,在市中区众多灯舞表演中自成一派。

2008年,毛狮子(民间狮舞)被列入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面人侯面塑

“面人侯”侯文明成长在乐山的老城区,当时他还在半边街小学念书的时侯,惊奇地看到高北门一位长者在自己面人摊子上,像变魔术般地捏出一个个面塑的小人和动物,他忽然对面塑产生了强烈的爱好,缠着这个长者要学,这位长者正是享誉嘉州的书画名家“吴鸡公”吴成之老先生。在侯文明的经过软磨硬泡下,吴老先生便领他入门,指点一二,他从此与面塑结下一生的缘分。

侯文明凭着在吴老先生那里学到的入门知识,用泥巴捏些小动物来烧制,面塑技巧逐渐丰润。1976年返程回家的侯文明怀揣5元钱,带着面人“三件套”(一把剪刀、一把钳子和镊子)告别家中妻儿,只身一人乘车去往成都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游学。侯文明在成都夜市捏面人,后来侯又辗转去了宝鸡、云南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侯文明都会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重新设计自己的面人造型。1989年,他受邀参加沐川烈士陵园“血染沐川、魂归中华”大型组雕工作。创作出以烈士人物为主题的面人作品,被陵园收藏,获得社会捐款助力烈士陵园的建设。他的面塑作品极具中国风,充满了生活味。

2014年,侯文明将传统面人立体的造型转变为一种立体和平面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他称之为“创意面塑”,就是在完全平面的面人造型上,再选择适当的背景进行二次改编。中国画中的传统意境,在这些新式面塑作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乐山《知识产权报》、《三江都市报》、《乐山日报》、《乐山广播电视报》等媒体都对“面人侯”面塑争相报道。

2018年被列入乐山市市中区区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跷脚牛肉汤锅习俗

清代中叶,苏稽是乐山到峨眉的交通要道,运输业繁荣发达,有不少劳动者凭劳力运输为生。乐山的五通桥盐业发达,盐商专门用牛来拉盐的原料卤水,不少拉卤水的牛老了之后,就送去宰杀卖牛肉。苏稽有一个村,祖祖辈辈都以宰牛为业,男女老少无不精通此道,人称“杀牛周村”(现为杨湾乡长春村,因其村中百分之七十的户姓周,所以俗称“周村”),就成为了宰杀牛的一个点。周村宰杀的牛肉绝大多数运销牛华、乐山、沙湾、水口、镇子场(峨眉符溪镇)等地。因牛内脏不便运输,又不能久留,只好就地处理。于是,周村人便在苏稽场峨眉河西岸的河滩上埋锅煮牛杂,摆起汤锅摊。因为苏稽的下力人很多,牛肉汤锅便宜又下饭,因此很受老百姓的欢迎。由于没有凳子,也没有棚户,既不遮风,也不挡雨,百姓们光临大多一只脚着地,一只脚跷在条桌的横条上,“跷脚牛肉”汤锅也因此得名,并流传至今。

2007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宋笔

传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曾游览嘉州凌云山。当时新建一亭,寺僧拿出当地制作的一支大抓笔,请苏东坡题亭名。后人就把这种嘉州产的毛笔冠以“宋笔”。

清光绪年间,中国宋笔以"王永泰笔庄"制作的最有名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宋笔以"青云阁"、"炳门堂"、"一言堂"三家笔庄制作的最正宗。行业内也形成了南羊(毫)、北狼(毫)、四川鬃毫三足鼎立之势。

宋笔不仅有一般制笔所用的健毫和柔毫,还含有峨眉山区特产的一种强豪。在制笔时,采用特定工艺,使这种强毫与健毫、柔毫配合得体,刚柔相济,使宋笔笔锋尖齐、腰力强,弹性好,书画时刚劲有力,收锋好,不散不乱,蓄黑适度,无论中锋行笔,侧锋取势,点、擦、皴、染无一不佳。根据所用键毫、柔毫、强毫量多少,宋笔分软、中、硬三型。软性宋笔,以柔毫为主,配以适量强毫和健毫,主要用于书法,也可作画。中型宋笔,以健毫为主,配以适量强毫、柔毫制成,书写、作画、张条往往荣中见枯,枯中见荣,苍老古朴。硬性宋笔,以强毫为主,配以适量健毫,柔毫制成,蓄墨较少,书画时易出现枯笔,主要用于作画,所画山石、老树皆有特色。

苏稽香油米花糖

苏稽香油米花糖是流传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地方名食。自1901年首创,至今已一百多年历史,由于具有光润饱满,口感酥脆香甜的特点,被人们称之为“嘉州一绝”。

“苏稽香油米花糖”原名“猪油谷花”,清末创始于峨眉,二十世纪初期,张吉武将这种手艺带到苏稽,开了第一家生产米花糖小作坊,以其“香、甜、酥、脆”的特色,逐渐打出了名气,成为了四川省乐山的名特产品。

它选料精湛,做工考究,选用上等糯米、优质花生、白砂糖、芝麻及上等的鲜猪边板油为原料,要求产品光润饱满,表面平整而不松散,色泽洁白而略带光泽,组织松泡,不砂不化、无杂质,口味香甜而不腻,酥脆而化渣。

2008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闲梁面塑

梁建国成长于乐山老城区,在这历史古城中从小就看到各种民间手艺,留下深刻印象,面塑就是其中之一。

2014年,梁建国开始到面塑传承较好的山西、山东、河北等地参观拜访学习。在走出去后对面塑有了更深的了解,得到了新的面塑配方和技巧。

2016年嘉定坊搞端午节活动,梁建国毛遂自荐给嘉定坊的工作人员看了作品照片,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认可,安排摊位让他拿作品参与展示。这是梁建国的面塑作品第一次公开展示给家乡市民和游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鼓励。

2016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应邀在上中顺仿古街管理方安排的门市中做了半月的作品展示,进一步得到大家的认可。地方报纸与电视台也给予追踪报道。2017年“七.一”建党日市中区文化馆举办的书画美术展他的四样作品有幸也参与展示。随后,在四川省美术馆举行《向钢铁长城致敬》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四川美术书法作品展中,“闲梁”的面塑场景作品《勇夺泸定桥》也有幸入选参展并且获得荣誉证书。

2018年被列入乐山市市中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向家班狮舞

向家班狮舞1796年起源于原乐山专区仁寿县富家镇,清嘉庆年间向家班传人向于忠、向在庆叔侄2人搭班研习表演,代代相传,传至今天的班主向汝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向家班狮舞细致研习狮子习性动作,吸收其它狮舞精髓,经过对狮子“跳、跃、翻、滚”动作的创新,表达狮子喜怒哀乐的情绪,形成了向家班狮舞“灵活、生动、雄壮、健美”的特点。

1957年向家班狮舞迁至乐山县通江乡新路4队后,在本地搭班演出,后因历史原因,在六、七十年代曾中断演出。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在本地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向家班重新搭班,在乐山县文艺表演大赛中独领风骚。2003年,向家班狮舞结合地域文化进行创新,将“嘉州文化”、“三江文化”、“大佛文化”充分融入狮舞编排,独创出“灵猴望月”、“三江涌潮”、“大佛坐禅”等经典动作,不断地被乐山多家报纸搬上封面和被电视新闻选为特写镜头。向家班狮舞在乐山地区灯舞行业独占鳌头,他们得到了众多观众的肯定和喜欢。向家班狮舞参加了乐山市很多的重大文化活动,精彩的演出成为了乐山文化活动的保留节目之一。

2008年,向家班狮舞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永青阁毛笔

永青阁毛笔起源于1811年乐山近郊棉竹镇汪家冲,第一代创始人汪君良是个读书人,自幼热爱书画,对毛笔的研制更是情有独钟。

1812年汪君良到乐山叮咚街开铺面,从而创立了“永青阁”。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乐山解放初期公私合营,“永青阁”解体后拆回汪家冲。汪君良的第五代传人汪延兴以家庭小作坊制作销售,一直坚守生产至今。

永青阁从创始人汪君良到目前82岁的汪延兴,再到第六代传人汪福俊、第七代传人汪培松,尽管曲折艰难,却顽强生存。汪延兴坚持制作,常年利用农闲起早睡晚挤时间生产毛笔并卖给书画家和老师学生。

经过200年传承,永青阁毛笔保持了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首先精心选料,各种毛有机搭配,纯手工制作,深得一代又一代的书画家的喜爱,使之能够代代传承,延绵至今。

2017年,永青阁毛笔被列入乐山市市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游记肥肠

游记肥肠,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1855年),是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百年老店,1939年8月19日,毁于日寇对乐山轰炸。战后,“游记肥肠”涅槃重生,1963年,朱德总司令来乐山视察,钦点“游记肥肠”,对其赞不绝口。上世纪80年代,“游记肥肠”第四代传人游永丽接过祖宗衣钵,在新研发的多个肥肠菜系基础上,加入多种特色川菜,造就了百年老店的独特风味,深受百姓喜爱和好评。

先后荣获“乐山老字号”“四川老字号”等多项荣誉,获此殊荣的乐山川菜馆仅此一家,更因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而代表四川入围“中华老字号”,连续多次接受中央《美食栏目》、四川电视台和乐山电视台的专题采访、报道,美名享誉全国乃至世界。

2018年被列入乐山市市中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风景名胜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乐山乌木博物馆

四川乐山乌木珍品文化博览苑是一座以乌木雕刻艺术为主要内容,集乌木雕刻艺术品的收藏、研究、展览为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位于乐山市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乐山大佛、峨眉山绿色旅游通道上,距乐山市中心 18 公里,距峨眉山19公里,是乐山市市中区重点民营企业之一,同时也是乐山市政府为建设“中国第一山”的重点旅游配套项目之一。

乐山市天工开物水晶博物馆

乐山市天工开物水晶博物馆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占地面积3400平米,于2014年竣工,是以天然水晶结合佛教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是四川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主体建筑分为三层,陈列了4000多件展品。展馆以现代科技展示传统文化与水晶文化。

金鹰山庄

“金鹰山庄”位于地处乐山市北大门,市中区乐夹路89号,山庄占地数百余亩,系丘陵 山湾地势,气候温和湿润,寒暖适宜。

平羌小三峡

乐山市中区与眉山青神县之交岷江段有峡,名平羌三峡。杜甫诗云:“ 外江三峡且相接”,所指就是平羌三峡,宋代称湖襄峡,明代始称平羌三峡,分别称为“上峡、中峡、下峡”。嘉州小三峡。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中区与眉山市青神县交界处。

六、地方特产

脆红李

脆红李,脆红李是剑峰特产,是国内可与美国黑李布郎李媲美的李系,远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海南等全国各大城市,全区已形成脆红李规模种植,有25个专业果场,6片基地,面积多达5000余亩,另尚有百万余株果苗,脆红李易栽好管,亩产6000—10000斤。

嘉州荔枝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嘉州荔枝产于乐山市,因乐山市隋唐时期为嘉州而得名。嘉州荔枝已有千余年种植历史。据传唐朝曾快马护送京城,供贵妃享用。明代被列为朝廷贡品,荔枝成熟季节,官府便派人在荔枝湾设立公案,监守采摘,指定专人送往宫廷,乐山市市中区荔枝湾的荔枝被称为“官荔枝”。

七、荣誉称号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

2020年6月9日,获评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党委、政府。

2020年6月29日,入选四川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0年9月,入选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市、区)名单。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八、联系方式

区委书记:周华荣 区长:左小林 区政府电话:0833-2135312 0833-2120609 邮箱lssszqrmzfbgs@163.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