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县
- 所属地区 四川省宜宾市
- 政府电话 0831-4039887 0831-4319899
- 人口(万人) 37.5
- 面积(平方公里) 1149.5
- 统计年度 2019
- GDP(亿元) 158.27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9.84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5346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7106
- 特色产业 珙县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鹿鸣牌•绿茶”获“2019年四川省优质品牌农产品”。
- 特色文化 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僰人悬棺”。素有“神韵僰都,咽喉重镇”之称。
珙县
珙县隶属四川省宜宾市。
一、 行政区划
珙县,四川省宜宾市辖县。位于宜宾市境南部,东经104°38′-105°02′、北纬27°53′-28°31′之间,北与高县连界,距宜宾市翠屏区46千米;南与大雪山相连,距云南省威信县县城69千米;西靠筠连县,东南、东北与兴文县、长宁县连界。 县政府驻地巡场镇,距市政府驻地56千米。
珙县境内有沟通云、贵、川三省的叙高公路、川云公路、宜威公路等主干公路,成珙铁路、金筠铁路贯穿县境,是宜宾市南部重要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高等级水泥路直达宜宾市城区,1小时内即可达宜宾机场和长江航运码头。
珙县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化工基地,储存无烟煤炭12.15亿吨,硫铁矿2.26亿吨,石英砂4700万吨等14种珍稀矿种,除此之外珙县还有“中国使用页岩气第一镇“——上罗镇。 珙县是川滇黔结合部宜宾半小时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覆盖率达43.68%,绿化覆盖率达47.28%,是四川省第一个实现绿化达标的盆周山区县。
2019年,珙县辖10个镇、3个乡:巡场镇、珙泉镇、孝儿镇、底洞镇、上罗镇、洛表镇、洛亥镇、王家镇、沐滩镇、曹营镇、玉和苗族乡、罗渡苗族乡、观斗苗族乡。
地理环境
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珙县位于宜宾市境南部,东经104°38′-105°02′、北纬27°53′-28°31′之间,北与高县连界,距宜宾市翠屏区46千米;南与大雪山相连,距云南省威信县县城69千米;西靠筠连县,东南、东北与兴文县、长宁县连界。 幅员面积1149.5平方千米。,南北相距67.8千米,东西最宽处41.5千米。
珙县
地形地貌
在大地构造上,珙县位于杨子准地台区,北为四川中凹陷区的川东南褶皱束及川中隆起,南为滇黔褶皱区之娄山关凹陷褶皱束及雷波隆起,属较稳定地块。
珙县属山区县,地势南高北低,地形为狭长形,海拔最高处1642米,是靠云南省界的王家镇四里坡;最低处310米,是珙泉镇郊外的狮子滩。境内层峦叠嶂,山脊多呈锯齿形,长岗状;地体多由石灰岩和紫色页岩组成,岩溶地形特征明显,多溶洞、漏斗、石笋、石灰岩等。丘陵和平坝面积小,以中低山地为主,有少数岩溶冲积坝,西北面有部分丘陵。平坝主要分布在巡场、上罗、洛亥等乡镇,主要有青山坝、大寨坝、海棠坝、麻糖坝、上罗坝、下罗坝、巡场坝等。丘陵则分布于珙县。山区、丘陵、平坝的比例大体为7.5﹕1.5﹕1。
气候
珙县县境区域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春早冬暖,湿度偏大。
2009年,珙县年度平均气温18.2℃,较历年年平均气温17.6℃偏高0.6℃,年极端最高气温37.8℃,较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0.0℃偏低2.2℃;年极端最低气温1.9℃,较历年极端最低气温-1.9℃偏高3.8℃;年总降水量1143.6mm,较历年平均降水总降水量1154.0mm偏少1%,年日照总时数829.8小时,较历年平均日照978.3小时偏少15%。
水系
珙县境内有大小溪河79条,总长638千米,呈树枝状布及珙县,其中常年性河流7条,总长158.38千米。溪河流向多变,主干流从东南流向西北贯穿县境。主要水系南广河和洛浦河均注入长江。
• 南广河水系
南广河珙县境内段全长60.95千米,河宽50至150米,最深水位20米左右,滩陡流急,能通航。流域面积2553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70.6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22.3亿立方米。
南广河流域有邓家河、建武河、洛亥河、王家河、巡场河等五条支流。
邓家河:是南广河上游的主要支流。境内流程8.5千米,河宽40至60米,通航木船。流域面积537.4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8.6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8.86亿立方米。
建武河:境内流程4.23千米,河宽20至40米,流域面积208.9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6.6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2.1亿立方米。
洛亥河:河流全长41.6千米,境内流程21.3千米。流域面积318.2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5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3.94亿立方米。
王家河:全长18900米,河宽5至15米,流域面积66.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2.5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7940万立方米。可利用落差71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8275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2540千瓦。
巡场河:巡场河在珙县境内流程13.5千米,流域面积98.15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9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6300万立方米。
• 洛浦河水系
洛浦河珙县段长31千米,流域面积389.51平方千米;年平均流量10.3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径流量3.26亿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09年底,珙县实有耕地面积1592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8500公顷。
矿产资源
县城 夜景
珙县矿藏多属外生矿,煤炭藏量最丰富。截至2009年底,已探明的有煤,铁,磷,钾,铜,铅,锌等矿,还有冰州石,石英沙,耐火粘土,石灰石,水泥配料,铸石原料等14种。煤炭储量达12.45亿吨,硫铁矿2.26亿吨、石英砂4700万吨。
水资源
珙县位于四川省南部与云南省交界的山地地带,大小溪河79条,南广河、洛浦河是境内最大河流;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43.8毫米,岩溶裂隙水较丰富,地下水露头177处之多。截至2009年底,珙县水资源总量26.17亿立方米,其中县境内水资源8.82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产水量76.8万立方米,人平占有水量2574立方米),地下水储量2.5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14.78亿立方米。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8.21万千瓦,水能可开发量为3.51万千瓦。
植物资源
珙县巡场高架桥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珙县现存原始植被较少,大部分为人工植被和原始植被的次生植被。以杉树、松树为主的人工植被是珙县植物的特点。据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底,珙县共有乔木、灌木、草本等林草植物92科、210属、420种。
乔木树种
1. 天然植被树种:杉木、马尾松、柏木、桢楠、润楠、斯栗、银杏等。
2. 人工植被树种:湿地松、火炬松、华山松、柳杉等。
经济林木、果树:桑树、油桐、桅子、油茶、茶树、漆树、白瞒树、檫树、棕树、黄柏、杜仲。
竹类:毛竹、黄竹、慈竹、绵竹、鸡爪竹、麻竹、甜苦竹、罗汉竹、白夹竹。
灌木:映山红、山茶、马桑、鸟泡、盐肤木、野蔷薇、八仙花、野牡丹、悬勾子等。
草本:蕨、黑本、铁芒箕、芭茅、草莓、丝茅等。
森林资源
2009年末,珙县建成区土地面积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0.7平方公里,森林面积82.02万亩,森林覆盖率48.73%,绿化覆盖率53.17%。
1. 人口
2019年末户籍人口总户数为13.74万户,总人口42.9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43万人,乡村人口28.5万人;男性人口22.29万人,女性人口20.64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7.5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5%,比上年提高个0.74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050人,人口出生率9.1‰;死亡人口2164人,人口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4.2‰。
2. 面积
辖区面积1149.5平方千米。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8.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2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68.77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67.25亿元,增长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7 %、47.1%和44.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8:43.5:42.7调整为14.1:43.4:42.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204元,比上年增长7.9%。
全年民营增加值达到99.51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62.9%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7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6.32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44.75亿元,增长8.8% 。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11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27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7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2. 产业状况:
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5亿元,比上年增长4.7%。实现农业增加值22.25亿元,增长4.3%。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9.75亿元,比上年增长4.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7.27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52.8万亩,增长0.1%;油料播种面积10.53万亩,下降0.6%;蔬菜播种面积11.2万亩,增长0.9%。全年粮食总产量18.9万吨;下降0.5%,其中小春粮食产量0.86万吨,增长2.4%,大春粮食产量18.万吨,下降0.67%。全年谷物产量14.6万吨,下降0.8%。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8万吨,下降0.1%,烟叶产量0.19万吨,下降1.4%,蔬菜产量27.78万吨,增长2.3%;茶叶产量0.95万吨,增长8%;水果产量0.75万吨,增长0.7%。
林业。全年林业产值0.8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年完成大规模绿化造林5.37万亩,新增森林面积0.95万亩,新增森林蓄积10.76万立方米。全年木材产量5.35万立方米。
畜牧业。全年畜牧业产值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4%.全年生猪出栏下降7.6%;牛出栏增长21.9%;羊出栏增长6.3%;家禽出栏增长18.6%;兔出栏增长16.1%。全年肉类总产量3.8万吨,下降4.2%,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4万吨,下降5.5%;禽蛋产量0.56万吨,增长0.8%;猪年末存栏数28.48万头,下降8.3%。
渔业。全年渔业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增长6%。水产品产量0.59吨,增长2.8%。
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2019年全年(提灌站)有效灌溉面积6.3万亩,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4.4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0.69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8654万千瓦时,增长9.5%。
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0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9.19亿元,增长10.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107.9亿元,增长9.8%。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水泥产量377.71万吨,增长0.3%;原煤产量90.06万吨,下降18%;硫酸产量9.7万吨,增长46.1%;磷肥产量7.3万吨,增长44.3%;发电量34.45亿度,增长1.3%;天然气产量36.77亿立方米,增长111.9%。
规模以上工业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6.74亿元、增长22.5%;实现利税总额29.63亿元,增长21.9%,实现利润21.43亿元,增长12.5%。
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独立核算的建筑业企业36个,其中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34个。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现价)总产值35.6亿元,增长59.4%。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8.82万平方米,增长18.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55万平方米,增长13%,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7.29万平方米,增长24.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8.4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6.44亿元,下降36.3%;第二产业投资60.03亿元,下降15.5%,其中:工业投资59.67亿元,下降15.9%;第三产业投资81.96亿元,增长59.9%。从投资行业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16.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40%,教育,增长3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73.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7.95亿元,比上年下降22.6%。其中,商品房施工面积47.2万平方米,下降49.2%;商品房销售面积24.73万平方米,增长18.1%。
国内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10.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6亿元,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15.2亿元,增长1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45.2亿元,增长9.8%;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9亿元,增长5.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9.3亿元,增长9.8%。
全年旅游总收入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30.82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实现旅游招商签约13.5亿元、完成投资11.6亿元。
交通和邮电
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为2007公里,其中国道12公里,省道169公里,县道27公里,乡道350公里,村道1427公里,专用公路22公里。全年货物运输总量5806万吨,比上年增长31.8%,货运周转量746225万吨公里,增长18.1%;旅客运输量5631万人次,增长1%,旅客运输周转量598506万人公里,增长13%。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1.46亿元,比上年增长55.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875万元,下降1.8%;电信业务总量41.17亿元,增长56%。全年完成邮政包裹快递业务8.5万件;快递业务收入273.88万元。年末全县电话用户总数39.1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4.9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4.18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08万户,比上年增加0.91万户;互联网手机上网人数24.23万人,增加3.57万人。
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35万元,比上年下降29.8%。其中,出口335万元,下降29.8%。
全年招商引资项目26个,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42.51亿元,实际利用国内市外投资57.63亿元和实际利用国内市外新兴产业投资21.42亿元,新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资金172.68亿元。
财政税收和金融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12.72亿元,比上年下降5.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4亿元,增长10.2%,其中税收性收入5.07亿元(增值税收入1.5亿元,下降20.7%,企业所得税收入0.54亿元,增长376.8%),增长5.7%。全年地方财政总支出37.82亿元,增长8.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支出31.26亿元,增长18.2%。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2.4亿元,比年初增加15.2亿元,增长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6.8亿元,比年初增长10.9%。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7.6亿元,比年初增加13.5亿元,增长18.2%,其中,短期贷款8.2亿元,比年初增长16.8%,中长期贷款75.5亿元,比年初增长19.8%。
年末,证券交易总开户数15871户。累计实现证券交易额26.8亿元,比上年下降30.2%。
3. 社会事业
教育、科学技术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51所(不含村小教学点116个),在校生65879人,教职工4867人(中职178人),专任教师4257人(中职169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毕业生1583人,招生943人,在校生4020人;普通高中2所,毕业生1300人,招生1637人,在校生4800人;初中19所,毕业生33821人,招生4551人,在校生13108人;小学13所,毕业生5085人,招生55321人,在校生30953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招生11人,在校生57人。幼儿园111所(民办99所),离园幼儿4442人,入园幼儿3619人,在园幼儿12941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年获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其中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全年技术合同登记完成260万元。
1-11月专利申请量107件,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4件,外观专利20件。
文化、广电和体育事业
年末,全县有1个群众文化馆,乡镇文化站17个,3个电影院,艺术表演团体146个,1个图书馆,图书总藏量220千册,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文物管理所1个,挂牌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个,共有非遗保护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市级10项、县级44项;确定了63名代表性传承人,其中省级3人,市级12人,县级48人,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3个。新建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1个。
年末有广播电视台1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全县广播综合覆盖率94.7%,电视综合覆盖率98.6%,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3.5万户。
举办首届西部芦笙文化节暨茶花文化旅游节、龙茶花海山地半程马拉松国际邀请赛、“文化体育旅游节”、“民歌山歌大赛”等重大文旅活动及万人赏月诵中秋等节日系列活动;举办“礼赞祖国.喜庆丰收”,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参加了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原创舞蹈《苗蓝》、音乐《做个好人很容易》双双荣获第二届四川艺术节“群星奖”;原创小品《她来了》远赴天津参加第六届“天穆杯”全国小品展演荣获三等奖;表演剧《天涯共此时》荣获四川省万人赏月诵中秋宜宾分会场展演二等奖;小品《公交车历险记》荣获宜宾市第十三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三等奖;原创歌曲《爱的维度》,成为全县“6.17”地震抗震救灾中的一剂强心针。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蜡染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及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珙县农耕文化传习馆入选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手工麦秆画参加中白民间艺术精品展并被白俄罗斯国家图书馆永久馆藏;大型非遗记录电影《婚喜中国—僰人》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播放,提高了珙县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参加2019年度宜宾“哪吒杯”文创旅创特色商品暨创意作品评选,“古僰风情麦秆画”获银奖,“鹿鸣贡茶”、“苗族蜡染装饰画《竹》”获铜奖。
现有体育场地设施576个(体育中心1个,城市健身广场10处,乡镇农民健身轰动中心8个,灯光球场6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8个,全面健身路径68条,农村社区广场13个以及学校、机关、厂矿企业等体育健身场地若干),体育场地面积320466平方米,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0.73平方米。2016-2019年年均举办(承办)县级以上全民健身赛事和活动次数20次,承办中国热城·传奇珙县2019中石油“页岩气杯”龙茶花海山地半程马拉松国际邀请赛。其中,2019年开展全民健身次数57次(本县级20次),参与人数达22万人次。全年体彩销售额2400万。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46元,增长9.9%。其中,工资性收入16608元,增长10.1%;经营净收入9658元,增长10.9%。财产净收入3630元,增长9.9%;转移净收入5450元,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228元,增长8.8%,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1.6%,衣着支出增长8.5%,居住支出增长16.2%,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4.6%,交通通信支出增长0.8%,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2%,医疗保健支出增长4.8%,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4.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5%。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6元,增长10.4%。其中,工资性收入4534元,增长9.1%;经营净收入8737元,增长11.4 %;财产净收入399元,增长10.9%;转移净收入3436元,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964元,增长11.2%,其中,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2.9%,衣着支出增长3.5%,居住支出增长21.6%,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7.3%,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8.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16.3 %,医疗保健支出下降5.3%,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14.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9%。
年末,全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6万人,增长8.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7.14万人,增长0.2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6万人,增加0.0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52万人,增加0.1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9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31万人。2019年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33万人,增加0.08万人;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440人,减少1848人。
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未,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30个,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9个、民营医院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32个(乡镇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336个、个体诊所3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0个)、厂矿医疗机构3个、医务室2个、门诊部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机构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人,注册护士22人。
全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169.05万人,其中医院68.5万人次(民营医院11.97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98.08万人次;住院8.24万人次,其中医院6.24万人次(民营医院1.86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1.93万人次;县域类住院率83.6%。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2.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
年末各类办理注册登记手续能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6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服务机构16个。养老床位1541张,其中公办1153张。特困人员集中供养574人。城乡日间照料中心42个、农村幸福苑37个。全年城市低保人员0.43万人,农村低保人员1.09万人,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上年提高40元和60元。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共计0.14万人,其中集中供养0.06万人。全年资助3.6万城乡困难群众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直接医疗救助239人次。全年销售福利彩票县级分成91.29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3515.74万元。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末森林面积85.7万亩,增加0.9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5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2.9%,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平均气温18.0℃,全年降水总量1277.7mm,全年日照时数843h。
全县减排氮氧化物445.72吨;减排二氧化硫89.13吨;减排化学需氧量315.2吨、氨氮26.03吨。重点污染源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废气排放达标率100%。年末有1个环境监测站,监测人员18人。
2019年全年优良天数339天,PM2.5平均浓度35.6ug/m3。县内7个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其中,翡翠峡断面1-12月总磷浓度均值为0.184mg/L(达到III类水质),比去年同期(0.36mg/L)下降48.9%,提前1年超额完成“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目标任务;县城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全年全县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3起,同比下降40%;死亡5人,同比持平;其中工矿商贸死亡2人,建筑工地生产安全事故死亡3人。
4. 招商引资
成功举办“中国热城•传奇珙县”2019投资珙县推介会,赴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针对性对接企业30余家,争取钙产品、优质建材系列项目和危险废物处置等重大重点项目落户珙县。
5. 交通状况
公路
沟通云南、贵州、四川三省的叙高公路(叙永——高县)、川云公路(四川——云南)、宜威公路(宜宾——威信)在珙县境内交汇,208、309国道过境。
宜珙快速公路过境,珙县因而地处宜宾半小时经济圈 。珙县——高县,珙县——长宁30分钟均可到。
珙县正规划巡孝上一级公路(巡场镇——孝儿镇——上罗镇)建设。
2013年7月8日,巡场高架桥全线竣工通车,该桥位于县城北端,横跨宜珙铁路、金筠铁路及芙蓉公司杉木树矿专用线三条铁路。高架桥附属工程芙蓉桥也同时竣工投入使用。
经过珙县的宜毕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将于2014年9月10日前开工,届时珙县的底硐,上罗,洛表,王家等镇将纳入高速网。
铁路
2010年,宜珙铁路进行了升级,珙县至宜宾运行时间缩至一小时内。
四、历史文化
僰文化
珙县为古僰地(今四川宜宾及云南、贵州邻近地方一带)僰人活动的中心,故又称珙县僰乡或僰都。僰人勇武,豪爽,性格刚烈,因不满封建王朝的横征暴敛,屡次起兵反抗,明王朝前后11次对僰人进行残酷的伐戮,1573年,最终族灭。“僰文化”是珙县的地方文化。
文字语言
20世纪20年代中期,珙县传入“老苗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推行了由26个拉丁字母组成的,以56个声母、27个韵母、8个声调(辅音字母)为基础的“新苗文”。
宜宾苗胞语音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文、川滇方言、宜宾次方言,能和贵州中、南、北部,四川南部,云南四川省及东南亚各国、美国、加拿大等地苗语相通。
五、风景名胜
僰人悬棺
珙县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僰人悬棺,省级风景名胜蜀南温泉、芙蓉山景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区石碑珙县龙、观宝山林海等。
芙蓉山风景名胜区
由芙蓉山、蜀南温泉、僰人悬棺、隘口石坊和观宝山林海等六大景区构成,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芙蓉竞秀”是珙县八景之一。
僰人悬棺
珙县位于川滇黔三省邻接处,是古代悬棺葬最典型的地方,截至2009年底,已发现悬棺遗址41处,计有悬棺几百具。悬棺俗称“挂岩子”,即把棺木置于几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古代川南一带僰人的葬制。
六、地方特产
珙县盛产水稻、玉米、小麦、大麦、大豆、绿豆、米豆、猴儿豆、花生、土豆、甘薯、西瓜、油菜、苎麻、烤烟(烟叶)、茶叶、蚕茧、食用菌、中药材、柑橘、甘蔗、枇杷、板栗、核桃、梨子、李子、杏子等。
珙县特色产品有:孝儿花生、洛表罗渡柑橘、林海竹荪、洛表猪儿粑、鹿鸣茶、王家白酒、上罗粉条、底洞豆腐干以及串串香、烧烤、老腊肉、罗汉笋、甜苦笋、蕨苔菜等特色绿色食品。
七、荣誉称号
1997年川南最大的建制镇——巡场镇
2008年全国科技先进县
2011年省级金融生态环境示范县
2011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县
2012年省级卫生县城
2012年”中国使用页岩气第一镇“——上罗镇
2017年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八、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叶盛 县长:徐创军 县政府电话:0831-4039887 0831-4319899 邮箱ybsgongxian@yibi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