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南部县

南部县

南部县

南部县隶属四川省南充市。

一、 行政区划

南部县,四川省南充市市辖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南充市西北方、嘉陵江中上游,县境东接仪陇、蓬安,西邻盐亭、梓潼,南靠西充、顺庆,北连阆中、剑阁。南部县地处秦巴山区,是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区域,县政府驻蜀北街道办事处迎宾大道8号。

 全县面积2230平方公里,确权耕地7.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9.0%。辖4个街道、38个乡镇,总人口123.6万(2019年)。城市建成区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1万。旅游景区有升钟湖景区、禹迹山风景区、八尔湖风景区等。

截止2011年底,南部县辖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名(单位:个)

南隆镇 、滨江街道办事处、蜀北街道办事处

河东镇、火峰乡、老鸦镇、永定镇、碑院镇、谢河镇、碾盘乡

盘龙镇、群龙乡、石河镇、铁佛塘镇

东坝镇、平桥乡、窑场乡、大堰乡、马王乡、河坝镇、龙庙乡、梅家乡

王家镇、大富乡、富利镇、碧龙乡

楠木镇、中心乡、长坪镇、三清乡、五灵乡

定水镇、兴盛乡、大王镇、太华乡 、寒坡乡、肖家乡、 黄金镇

建兴镇、三官镇、四龙乡、碾垭乡 、大河镇 、 流马镇

大桥镇、石泉乡、永庆乡、宏观乡、万年镇、雄狮乡

伏虎镇、千秋乡、玉镇乡、双佛镇、花罐镇、柳驿乡、小元乡

升钟镇、永红乡、柳树乡、保城乡、双峰乡、升水镇、皂角乡

大坪镇、丘垭乡、太霞乡、西河乡、店垭乡、桐坪乡、光中乡、神坝镇、铁鞭乡

二、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南部县是南充市辖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南充市西北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度4分-31度30分、东经105度27分-106度24分。东接仪陇县、蓬安县,西邻盐亭县、梓潼县,南靠西充县、顺庆区,北连阆中市、剑阁市。县城地处广南高速、成巴高速以及国道212线、省道101线、204线及嘉陵江交汇处,与成都、重庆均相距280公里,三地连线呈等边三角形。

县境属新华夏体系,四川沉降带,处于川中台拱龙女寺穹隆之北缘,梓潼之东南翼,岩层似水平层状,四川盆地典型的中台山半环状构造居于本境,为旋扭构造发育区,构造多呈弧形,以褶曲为主,形态单—,断层罕见,倾角在5度以下,构成了本县的旋扭构造体系。本境地震烈度不大于六,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破坏性地震的记载。

县境分布在川北台陷和川中台拱两个二级构造单元所在区域里,属华夏古陆的一部分,为内陆河湖相沉积碎屑岩系,相变甚大,岩性亦不稳定,区域地质构造简单,褶皱干缓,出露地层为中生界中统遂宁组;上统蓬莱镇组及白垩系下统城墙岩群;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等几种类型。地层岩性有侏罗系中统遂宁组地层、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地层、白垩系下统城墙岩群地层、新生界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四种。

县境内丘陵起伏,西北高、东南低。嘉陵江由正北向东南贯穿境内,东岸属大巴山余脉;西岸属剑门山余脉,有西河蜿蜒径流。县内最高点为西北端西河乡的龙尾山,主峰海拔826米;最低点是东南端王家镇境内西河与嘉陵江的汇合口,海拔298米。县境西北部海拔高度一般在500-650米之间,相对高差200-300米;中部及东北部海拔高度一般在400-550米,相对高差100-150米。东南部海拔高度一般在300-400之间,相对高差50-100米。嘉陵江和西河两岸多冲积小平原。

南部地貌因受水系切割,多呈条树枝状山型,受风化侵蚀较强的大坪——永红一线,山顶多呈台状方山地貌;花罐——宏观,碑院——五灵一线,山顶多呈圆锥状,台地呈条带状;伏虎——王家一线,山顶多呈馒头状或平顶山梁,这一线地形平缓,沟谷宽坦。嘉陵江、西河沿岸分布着少量的冲积坝和台地,其地势低洼平坦。嘉陵江为本县主体水系,西河为本县最长的河流与柴井河分别在嘉陵江上游汇合,西河上的支流(菜子河、宝马河、兴隆河、紫岩河、观音河、西紫河、东溪等)分别在西、中、东平行排列,由西南向东南而流。

县境地貌类型可划分为平坝、台地、低丘、高丘、低山、水域六个基本类型。

南部县县境西南部有68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属涪江水系,东面有16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属屈渠汇水系,其余大面积均属嘉陵江水系。嘉陵江在县境内流长78公里,西河是嘉陵江右岸主要支流,全长303公里,县境内流长188.6公里,于王家镇汇入嘉陵江。有33条小支流汇入西河,其中有宝马河、柳树河、菜子河、老观河、大桥河、宿岸河、梅家河、紫岩河、来龙井河等9条较大的支流。嘉陵江右岸有9条小支流汇入嘉陵江;左岸有8条小支流汇入嘉陵江,其中有长滩河、柴井河、三清河、小回溪为较大支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4条干支流。

气候环境

南部县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由于秦岭、大巴山脉形成天然屏障,北方冷空气不易入境。所以境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四季分明,季风显著,雨量充沛,日照偏少,但四季分明。一般特征是:春早,回暖不稳,少雨,常有春旱;夏热,雨水集中,分布不均,常是旱涝交替;秋短,降温快,绵雨显著,一般主涝;冬干少雨,气候较暖,越冬作物一般不停止生长,少受冻害。

自然资源

植物

南部县境内植物种类繁多,按乔木、灌木、草木、蕨类及藤本五类统计,计有①乔木33科,75种;②灌木22科,44种;③草本40科,122种;④蕨类植物10科,14种;⑤藤本植物7科,10种。

动物

哺乳类主要有:赤狐、黄鼬、狗獾、山獾、果子狸、草兔、松鼠、水獭、蝙蝠、巢鼠、礼鼠、家鼠等10余种。

鸟类主要有:白鹭、苍鹭、秃鹳、水鸭、黄鸭、鹰、鹞、雉、竹鸡、鹌鹑、秧鸡,斑鸠、鸽、杜鹃、猫头鹰、翠鸟、燕、啄木鸟、白头翁、黄莺、山喳喳、乌鸦、喜鹊、画眉,八哥、云雀、麻雀等30余种。

爬行类主要有:龟、鳖,壁虎、蜥蝎、蛇类等。

两栖类主要有:蟾蜍、青蛙、沼蛙、大鲵等。

鱼类主要有:鲤、鲫、鲢、鳅、鳝、鲶、江团、白鲟、青波、白鳝、乌棒、翘壳等。

矿产

南部县石油、天然气分布在玉台、双佛、万年、老鸦、东坝、窑场等地带,70年代开始钻探,有40多个井位产油产气。

盐分布在盘龙、楠木、碑院、建兴、黄金一带乡镇,藏量丰富。本县早在东汉时期,即已凿井取卤煎盐,故在历史上以产盐著称。本世纪40年代,有盐井14000多眼,年产食盐2万多吨。1962年停止食盐生产。

境内砂金分布于嘉陵江沿河两岸河道转弯处的一、二级阶地,卵石的下部与基层的顶部,与沙交织在一起,富集程度不等。沿嘉陵江的南隆、盘龙、楠木、石河、王家等十多个乡镇均有蕴藏。

现代建筑中混凝土和粉刷墙壁的重要原料,南部县具有得天独厚的河沙、卵石的自然资源。据县矿产资源办预测估算,积蓄量约4000万立方米。

水能

全南部县一江十三河(包括升钟水库左、右干渠)的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7.5万千瓦,实际可开发量为11.64万千瓦。

土壤

南部县耕地中,重庆原中性紫色土占80.3%,老冲积黄泥土占11.47%,新冲积砂土占8.03%。肥力为甲等土占20%,乙等土占30%,丙等土30%,丁等土20%。土壤PH值,中性占92.64%,微酸性7.36%。全县土壤有4个土类,6个亚类,13个土属,54个土种。

1. 人口

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人口,本段下同)1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6万人,非农业人口21.0万人。女性58.8万人,男性64.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2:100.0。

2. 面积

全县面积2230平方公里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400.6亿元,同比增长8.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0、0.6、0.1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9亿元,同比增长3.0%,拉动经济增长0.6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94.8亿元,同比增长9.2%,拉动经济增长4.6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133.2亿元,同比增长9.7%,建筑业增加值61.7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37.9亿元,同比增长9.9%,拉动经济增长2.8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0:48.6:34.4。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54.8亿元,同比增长8.4%,占GDP的6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123.4亿元,同比增长8.9%;第三产业增加值94.1亿元,同比增长9.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4.0%。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10.4%,其中:畜肉价格同比上涨38.1%,衣着价格同比上涨0.9%,居住价格同比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2%,交通和通信价格同比下降2.3%,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同比上涨2.9%,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2.2%,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上涨4.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5%。

2. 产业状况

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2.1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产值59.3亿元,同比增长6.7%;林业产值6.8亿元,同比增长5.3%;牧业产值39.3亿元,下降2.6%;渔业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13.3%。

种植业:粮食总产量51.0万吨,同比增长0.3%。油料作物产量达7.4万吨;实现蔬菜(含菜用瓜)产量69.6万吨;水果产量6.2万吨。

畜牧业:全县出栏生猪64.6万头,同比下降26.4%;出栏牛1.3万头,同比增长5.3%;出栏羊29.3万只,同比增长3.5%;出栏家禽1018.2万只,同比增长20.6%。肉类总产量6.9万吨,同比下降18.4%,其中:猪肉产量4.6万吨,同比下降28.7%。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9.4万千瓦,实现机耕面积126.3万亩,实现机灌面积80.5万亩,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65个,农机修理点356个,乡村农机人员2.118万人。

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133.2亿元,同比增长9.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

全年培育了14户规上工业企业入库,年末全县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户,实现规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464.2亿元,同比增长15.0%,按企业注册登记类型分,国有企业销售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2.7%;股份合作制企业销售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4.2%;股份制企业销售收入397.9亿元,同比增长15.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销售收入6.6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销售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13.7%。实现利润总额50.4亿元,同比增长21.3%。

2019年,全县新增入库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8户,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到55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40.7亿元,同比增长43.2%。建筑业增加值61.7亿元,同比增长8.0%。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民间投资同比增长39.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1.4%,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5.6%,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6%,建安工程投资同比增长12.4%。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7.9%,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1.5%,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3%。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3.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8%。商品房施工面积312.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3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77.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7.7%。商品房竣工面积3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0%,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

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全年新增入库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6户,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达101户。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9亿元,同比增长11.2%。按销售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92.0亿元,同比增长11.3%;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35.8亿元,同比增长11.2%。按消费类型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5.8亿元,同比增长11.1%,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6.5亿元,同比增长11.3%,住宿业实现消费额2.7亿元,增长11.2%,餐饮业实现消费额22.8亿元,同比增长11.3%。

全县全年接待游客849.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9.9亿元,增长19.1%。全县共有星级饭店2个,星级饭店客房总数146间。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全年全县公路里程4215公里,其中:国道109公里,省道215公里,县道222公里,乡道618公里,村道3050公里。全县有等级公路里程421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71公里,二级公路133公里,三级公路79公里,四级公路3931公里。

全年全县邮政业务邮路总长度7592.8公里,农村投递线6980.8公里,投递函件16.0万件,投递包裹36.0万件。全年实现邮政储蓄57.6亿元,增长9.7%;全县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1.2亿元,增长18.4%;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

财政、金融

全年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各项税收性收入6.7亿元,非税收性收入4.2亿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2.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1亿元;公共安全支出2.1亿元;教育支出10.4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0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4亿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亿元;节能环保支出0.9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9.7亿元,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16.5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8亿元。

年末,全县人民币存款余额375.6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单位存款40.1亿元,同比下降22.6%;个人存款332.2亿元,同比增长13.0%。人民币贷款余额180.1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短期贷款18.4亿元,同比下降5.7%;中长期贷款151.0亿元,同比增长9.8%。

3. 社会事业

科技

全年全县共有科技主管机构3个;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3个;实施科技兴农项目5个;引进科技新农新品种7项;引进科技兴农新技术8项;共有民营科技企业73户,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户;全年申请专利14项。

教育

年末,全县共有学校177所,其中:幼儿园63所,小学25所,普通中学85所,职业中学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共有教职工9116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938人,小学教职工2197人,普通中学教职工5618人,职业中学教职工330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33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8224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605人,小学专任教师3682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3607人,职业中学专任教师299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31人。全县在校学生133552人,其中:幼儿园在校学生23770人,小学在校学生55006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899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4840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00人。全县共有毕业学生38993人,其中:幼儿园毕业学生8802人,小学毕业学生10452人,普通中学毕业学生16514人,职业中学毕业学生3194人,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学生31人。初中升学率84.4%,高中升学率89.2%。2019年参加普通高校考试共有8743人,全县本科入学2367人,专科入学4923人,中专及职业技术学校入学3136人。参加各类成人高校考试892人,录取757人。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业

年末,全县乡镇文化中心73个,共有从业人员83人,举办展览302次,组织文艺活动520次,藏书3.5万册,每万人拥有文化馆建筑面积达230.1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共有从业人员7人,藏书12.1万册。

全县共有乡镇体育协会38个,体育馆1个,新建全民健身场所1034处,全县经常参加锻炼人数达30万人,各类体校学生2000人,向体育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235人,全县参加县、乡两级运动会共10000人,参加省市运动会800人,取得金牌58人、银牌62人、铜牌78人。

全县有69个乡镇广播站,广播通村率达100%,广播覆盖人口128.0万人,公共广播节目全年累计播出5970小时。全县有乡镇有线电视网络公司72个,电视总用户25.7万户,电视覆盖人口127.9万人,有线电视入户率82.5%,公共电视节目全年累计播出3742小时。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度4800公里。

卫生与保健

年末,全县有医疗机构112个,其中:医院25个,卫生院8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门诊部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执法大队)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共设病床6202张,共有从业人员4883人。

全县共有卫生技术人员4314人,其中:执业医师1458人,执业助理医师256人,注册护士1701人,药剂人员172人,检验人员170人。从技术人员分布看,医院占2465人,卫生院占966人,门诊部占2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占54人,妇幼保健院占222人。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婴儿死亡率2.6‰,产妇住院分娩比例100%,产检率100%。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9年末,全县总人口(公安户籍人口,本段下同)123.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2.6万人,非农业人口21.0万人。女性58.8万人,男性64.8万人,男女性别比为110.2:100.0。

全县有已婚育龄妇女230065人,其中:无孩妇女18338人,一孩妇女123328人,二孩妇女85282人,多孩妇女3117人。育龄妇女中采取节育措施有176280人。

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2544人,出生率9.46‰,死亡人口6282人,死亡率4.74‰,人口自然增长率4.72‰。

民主法治与社会安全保障

年末,全县共有律师事务所8个,专业律师89人,人民调解委员会1192个,共调解民事纠纷1971件。全年办理各类公证2900件,民事代理案件1173件,其中刑事辩护142件,非诉讼案件52件。全年举办司法讲座30次,培训人员8042人次。

年末,全县共有公安干警461人。公安部门受理(发现)治安案件1868件,其中:扰乱公共秩序案件100件,妨害公共安全案件47件,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案件1285件,妨害社会管理案件436件。侦破刑事案件1169件,全年发生交通事故8809件。

年末,全县共有法院干警134人,其中:法官55人。受理各类案件7251件,结案各类案件6585件,刑事犯罪人数(被告人判决生效人数)534人。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17元,同比增长10.8%,其中:工资性收入7164元,同比增长9.1%,经营净收入5558元,同比增长10.7%,财产净收入302元,同比增长19.4%,转移净收入3493元,同比增长13.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48元,同比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21807元,同比增长8.0%,经营净收入5924元,同比增长10.1%,财产净收入1500元,同比增长19.4%,转移净收入9117元,同比增长11.0%。

全年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5万人,参保人员中离退休人员0.9万人,参保人员工资总额达10.2亿元,全年实付养老保险金总额4.7亿元。

全年企业职工实际参加养老保险7.6万人,享受退休费社会化发放人数达5.5万人,全年企业职工工伤保险3.1万人。

全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数为63.6万人,参保缴费人数达20.0万人,实际征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1.1亿元,实际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2.8亿元。

全年已参加医疗保险人口达102.7万人,其中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为3.0万人,参加医疗保险居民人数为97.8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离退休职工人数为1.9万人,参保人员工资总额达22.4亿元,医疗保险金实收4.2亿元,实际支付医疗保险费用8.5亿元。

全年全县新增就业人员9905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87人;全年参加失业保险单位679个,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7849人,征收失业保险金875.7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650.0万元,发放再就业各类补贴2649.9万元。

4. 招商引资

招引项目133个、到位省外资金325.3亿元,天津亿联、莱克汽贸等一批过亿元项目落户南部,拉动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5. 交通状况

全县公路里程4215公里,其中:国道109公里,省道215公里,县道222公里,乡道618公里,村道3050公里。全县有等级公路里程421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71公里,二级公路133公里,三级公路79公里,四级公路3931公里。

县境东界仪陇、蓬安,南接顺庆、西充,西连盐亭、梓潼,北邻剑阁、阆中。国道212线和省道成南线,南渠线穿越其境,17条出境公路与相邻县、市、区相通;境内大河小溪纵横交错,嘉陵江纵贯县城106公里,北通川北门户广元,南下川东重镇南充,西河环绕县内213公里汇入嘉陵江,广南高速,成德南高速,兰渝铁路成为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南部历来被视为四川的“北道孔衢,东西要害”,是川北地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四、历史文化

状元文化

南部状元马涓

隋炀帝大业年间(605年)始设进士科,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1300年间共产生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南部县共产生状元3人,有籍可考进士123人。

红色文化

1933年8月,为解决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食盐问题,红四方面军发动了仪(陇)南(部)战役,红军进入南部后,首先攻下长坪山,随后挥师西进,迅速占领南部嘉陵江以东的大片地区。1933年8月至1935年4月,红军三进盐乡南部,在南(部)、阆(中)交界的水观场建立了阆南县苏维埃政权,在南部皂角乡锦竹湾建立了德丰县苏维埃政权。同时,还在县境内建立了区苏维埃政权8个,乡苏维埃政权55个,村苏维埃政权250个,将川陕革命根据地扩展到了嘉陵江两岸.

南部档案

《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是发现的历时时间最长、数量较多的清代地方档案,2003年10月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次年12月被列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项目,具有极高的档案学、历史学、文献学、文物学、法学研究价值。西华师范大学对该档案的整理与研究已长达十年,围绕《南部档案》开展的相关研究也已成为西华师范大学的特色科研项目,并在海内外都有良好反响。

五、风景名胜

升钟湖景区面积436.9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55.68平方公里。升钟水库总库容13.39亿立方米。环湖四周分布着古西水县衙遗址、福音洞、德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升钟寺起义纪念室、神坝砖塔、香柱寺、永安庙等众多的遗迹和古刹寺庙,以及傩戏、地灯、高跷、狮舞、根雕等民间艺术。景区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湿地公园。

八尔湖风景区交通便利,设有八尔湖高速互通,距离成都、重庆、广元约200公里,距离南充市区仅50公里。景区已建成游客中心、一江五湖叠水微景、纯阳湿地公园、水韵花谷、休闲竹苑等游览项目和景点。

禹迹山风景区,地处嘉陵江中游,属大巴山余脉,海拔655米。禹迹山群山环合,汇集了石窟、古栈道、观音岩、八仙洞等众多景点以及禹迹石、飞来石、和合二仙、七星聚会等奇峰异石。此外,这里还有迄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白莲教农民起义战斗工事遗址,佛教文化、大禹文化与白莲教文化相互辉映,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景观品位。

南部文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占地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文庙以中轴线对称式布局,现存建筑群包括大成殿、两庑、泮池圆桥。南部文庙是南部县地方人文历史的标志,蕴含着“兴一方文风,倡世代兴盛”之寓意。

六、荣誉称号

2013年2011-2013年度国家卫生县城。

2018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19年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2020年2019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四川省委深改委审议通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县域集成改革试点方案》,南部县入选首批试点名单。

七、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黄波 县长:尹成平 县政府电话:0817—5525456传真号码:0817—5531293电子邮箱:nbxxgk@126.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