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
- 所属地区 四川省达州市
- 政府电话 0818-8730310
- 人口(万人) 56.8695
- 面积(平方公里) 4065.6
- 统计年度 2019
- GDP(亿元) 131.2653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4.88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0387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2229
- 特色产业 是中国三大富硒带之一、四川省唯一天然富硒区,富硒农产品享誉秦巴,有萼贝、皮桔、天麻等道地中药材1206种
- 特色文化 成功将“荔枝古道(万源段)”、“马三品墓”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万源市
万源市隶属四川省达州市。
一、 行政区划
万源市位居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川陕渝结合部、7个县市交汇处,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因地处万顷池和诸水源头而得名。
万源市是四川省辖县级市,由达州市代管。北与陕西省镇巴县、紫阳县接壤,东与重庆市城口县接壤。辖境东西长76.7千米,南北宽77.25千米,总面积4065.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万源市辖52个乡镇。
1993年7月,万源撤县设市,区位优势明显,是四川省陆路交通出川的主要通道,素有“秦川锁钥”之称,襄渝铁路、包茂高速、国道210线和347线等交通干线过境。万源市素有“万宝之源”的美誉,是中国三大富硒带之一、四川省唯一天然富硒区,富硒农产品享誉秦巴,有萼贝、皮桔、天麻等1206种中药材。
截至2020年6月,万源市辖1个街道办事处、25个镇、5个乡:古东关街道办事处、太平镇、青花镇、旧院镇、罗文镇、河口镇、草坝镇、竹峪镇、大竹镇、黄钟镇、官渡镇、白沙镇、沙滩镇、八台镇、石窝镇、石塘镇、铁矿镇、大沙镇、魏家镇、白果镇、井溪镇、长坝镇、鹰背镇、黑宝山镇、固军镇、永宁镇、蜂桶乡、曾家乡、玉带乡、庙子乡、紫溪乡
二、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界于北纬30°39′—32°20′,东经107°28′—108°31′之间,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7个县市的交汇处,幅员面积4065平方千米。东邻重庆市城口县,南接宣汉县,西抵本省巴中市平昌县、通江县,北倚陕西省镇巴县、紫阳县。
地形地貌
万源市行政区域图
万源市地处东北边陲大巴山腹心地带,境内峰峦起伏,河流纵横,山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北斜山脊与向斜谷地平行排行。南流水系各主干河流,均衡切构造线成许多V形山谷,相对高差在1000米以上。最低海拔335米,最高海拔2412.9米,相对高差2077.9米,大部分地域海拔600—1400米,占幅员面积的82.99%。东北部石灰岩广泛裸露,山坡陡峭,地面崎岖。西部山势较缓,为主要农作区。
万源市地貌共分为四个类型:东北部为深切割中山峰丛峡谷地貌;东南部为溶蚀、侵蚀中切割中低山带坝地貌;中部及西部为侵蚀、侵蚀中切割单面中山峡谷地貌平;西南部为侵蚀剥蚀阶梯状台地峡谷地貌。
气候
万源市属亚热带北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1194.6毫米,年平均气温14.7℃,极端最高气温39.2℃,极端最低气温-9.4℃;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平均日照时数1500小时,日照百分比33%;静风频率53%,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6.9米/秒;年平均雾日12.6日,年平均霜日数128.3日。
土壤
万源市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旱地土、紫色土、黄壤土、黄棕壤土和石灰岩土6个土类、12个亚类、29个土属、60个土种、88个变种。区内大多数土壤养分中等偏下。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万源市境内溪流遍布,水系发育完善。流域面积在20千米以上的河流多达51条。河流以花萼山为分水岭,分属两大水系;东北角河流属汉江水系,其余地区属嘉陵江水系,流域面积3173.4千米,嘉陵江水系包括后河、中河、澌滩河、月滩河、喜神河、长边河、黄溪河、白沙河、赵塘河等九条河流。汉江水系包括任河、庙子河等两条河流。
土地资源
截至2005年末,万源市土地总面积为404548.89公顷。其中一级类的农用地面积352635.99公顷,占87.17%;建设用地面积8829.14公顷,占2.18%;未利用地面积43083.76公顷,占10.56%。农用地中,耕地面积36838.74公顷,占农用地10.45%;园地3864.00公顷,占1.10%;林地278843.99公顷,占79.07%;牧草地5110.42公顷,占1.45%;其他农用地27978.84公顷,占7.93%。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7968.75公顷,占建设用地90.26%(其中城市用地415.68公顷,占4.71%,建制镇用地122.66公顷,占1.39%;农村居民点用地6955.82公顷,占78.78%;采矿用地面积474.59公顷,占5.38%);交通水利用地819.95公顷,占9.29%(其中铁、公路用地各为112.29公顷和661.50公顷,分别占1.27%、7.49%,水利设施用地46.15公顷,占0.52%);其他建设用地面积40.44公顷,占0.46%。未利用地中,水域面积4732.74公顷,占其他用地10.98%;滩涂沼泽面积279.37公顷,占0.65%;自然保留地面积38071.65公顷,占88.37%。
矿产资源
仿古廊桥
万源市内发现矿产20种,探明储量有15种。已开采的有9种。其中煤炭,油气等资源分布较为广泛储量丰富。煤炭探明储量30.49亿吨,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达3600亿立方米。境内其它储量较为丰富的还有毒重石、石膏、铀、砖用页岩、石灰石等。
生物资源
万源市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多样,生物资源丰富。2005年,全市森林面积2052.82千米,森林覆盖率为50.5%。从低山到中山,气候出现由亚热带到温带的变化,天然植被也出现出相应的变化。海拔700米以下属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的森林类型;海拔700-1400米为暖温带,是常绿针叶林与落叶阔叶林带;海拔1400米以上为中温带,是针、阔叶混交林带。
万源市境内动物资源极为丰富,兽类主要有狼、黑熊、豹、獐、狐狸、野猪、猕猴、岩羊、灵猫等近64种,鸟类有红腹鸡、白腹锦鸡、环颈椎、金雕、岩鹰、鸳鸯红嘴相思鸟、鹭科鸟类等96种;常见爬行类有龟、各种蛇、壁虎、蜥蜴等近27种;两栖类有蟾蜍、青蛙等23种;境内冷水性鱼类丰富,有细鳞裂腹鱼、紫薄鳅、四川华吸鳅等。
1. 人口
2019年末全市总人口568695人,比上年下降0.85%,其中城镇人口127228人,乡村人口441467人;男性298538人,女性270157人。男女性别比为110.5%。全市少数民族人口842人。
2. 面积
总面积4065.6平方千米。
三、 经济发展
1. 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12653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6807万元,比上年增长2.6%;第二产业增加值337362万元,比上年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638484万元,比上年增长7.0%。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由2018年21.8:30.8:47.4调整为2019年的25.7:25.7:48.6。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96547万元,比上年增长6%,其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0.7%。
2. 产业状况:
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8651万元,比上年增长2.9%。其中:农业产值313622万元,林业产值22499万元,牧业产值170977万元,渔业产值16384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169万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60682公顷,粮食总产量320815吨,比上年增长0.1%。其中:稻谷产量80158吨,减少0.6%,小麦产量159吨,减少24.9%,玉米产量130588吨,增长0.5%。油料产量30445吨,增长3.6%;蔬菜产量161737吨,增长3.0%;水果产量9264吨,增长5.3%。茶叶产量6060吨,增长5.8%。
畜牧业较快发展。年末生猪存栏16.7万头,比上年减少27.5%;牛存栏7.9万头,比上年增加5.5%;羊存栏10.5万只,比上年增加2%;家禽存栏220.9万只,比上年增加21.5%。全年生猪出栏26.4万头,比上年减少23.7%,牛、羊和家禽分别出栏4.3万头、15.2万只和521.2万只,分别增加3.2%、3.8%、31.5%。肉类总产量35314吨,比上年减少10%;禽蛋产量4506吨,比上年增加10.6%。
全市当年完成造林面积2345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302263.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3.7%。
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6.5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6千公顷,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540处。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逐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56户,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实现工业总产值660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8%,利润总额33358万元,比上年增长-7.47%。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0301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8872万元,比上年增长2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154万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2174万元,下降29.0%;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49071万元,增长24.0%;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50909万元,增长8.6%。
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公路总里程3248.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7公里,省道公路367.9公里,国道公路216.1公里,县道公路215公里,乡道公路510.3公里,专用车道11.4公里。加快实施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全面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形成以襄渝铁路、达陕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国道210线、347线为主骨架,县乡道、专用道以及村道为支线的区域交通网络。
运输业略有回落。全年公路客运量464万人,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3925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3.9%;公路货运量250.8万吨,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9529.4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3.3%。
邮政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36100万元,比上年上升11.7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9000户,比上年增长4%,互联网用户102500户,比上年增长16.61%。移动电话用户391008户,比上年增长1.6%。
旅游产业势头强劲。引进四川华神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万源黑宝山旅游度假综合项目协议引资60亿元;签订万源龙潭河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引资15亿。我市“养生养老、万源最好”宣传口号荣获2019年中国大山峡文化旅游最具吸引力城市形象宣传口号。推进快活坪四海玫瑰、大巴山茶文化小镇、牛卯坪万花源、黑宝山等4个达州市乡村旅游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工作通过达州市验收。成功将“荔枝古道(万源段)”、“马三品墓”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将八台镇天池坝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成古韵遗风与秀美景致相结合的旅游景点大巴山茶文化小镇。全年共接待旅客55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17%,实现旅游收入51.202亿元,比上年增长82.24%。
国内贸易和招商引资
消费市场优化升级。电子商务迅速崛起,发展电商企业家。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004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8114.3万元,比上年增长10.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0762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1%;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6011.5万元,比上年增长8.1%;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406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7.8%。
招商工作成绩斐然。全年新签约项目10个,实际到位资金68.58亿元。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强化税收征管,大力培植财源。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8810万元,比上年增长8.6%。强化支出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全年公共财政支出402998万元,比上年下降1.5%。
金融运行稳健,存贷款继续攀高。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2877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57731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17.5%;各项贷款余额1094474万元,比上年末下降0.4%。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各项保费收入23829万元,比上年增长4.8%,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9054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3. 社会事业
教育
各类教育持续发展。全市拥有各类学校287所,在校学生94707人,专任教师4550人。其中:普通中学37所,在校学生28694人,专任教师2842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1333人,专任教师256人;小学210所,在校学生35986人,专任教师1452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升学率86.7%。幼儿在园人数15985人。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巩固和加强。坚持文化惠民,文化工作创新出彩。全市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战史陈列馆全年免费开放接待游客70万人次,完成了团体接待1000余场,市陈列馆被四川省广播电视大学、达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被达州市委宣传部、达州市社科联授予“达州市社科普及基地”,被达州市党史研究室列入第一期红色达州网上展示馆。市文化馆专业干部为单位和业余文艺团体、文艺爱好者提供舞蹈、合唱、书法等免费培训和指导2000余人次。文体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完成全市32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设施设备配备、6730套(户)户户通建设任务。开展万源市2019年“文明新风进万家”文化惠民演出60场,开展送戏下乡312场。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509个,其中医院10个、卫生院50个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871张,卫生技术人员2242人。全市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462872人,参保率94.37%。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通过举办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腰鼓、足球、广场舞等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积极组队参加全国健身腰鼓及太极拳比赛,健身腰鼓、太极拳均获得一等奖。承办达州市第十四届老年人运动会、达州市“会员杯”门球联赛、“川、陕、渝”五人制足球比赛、“华森.时代广场杯”五人制足球比赛、万源市第二届跆拳道比赛、“建行杯”羽毛球大赛。
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年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市各项工作,精准施策,圆满完成全年退出贫困村170个,减贫90797人任务,脱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贫困发生率降至0.39%。
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据公安户籍人口统计显示,2019年末全市总人口568695人,比上年下降0.85%,其中城镇人口127228人,乡村人口441467人;男性298538人,女性270157人。男女性别比为110.5%。全市少数民族人口842人。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63‰,人口死亡率为4.62‰,自然增长率2.01‰。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加大创业就业培训,促进充分就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87元,比上年增长9.4%;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9元,比上年增长10.6%。
社会保障业逐步加强。年末实现全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3051人,征收基金18263万元,工伤保险参保14344人,征收基金1198万元,生育保险参保3982人,征收基金8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11779人,征收基金1990426.94万元;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486923人,征收基金19075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实施城乡低保分类施保,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应退及退,现有城市低保对象3831人,年发放低保金1433.1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34317人,年发放低保金7893.80万元。进一步完善了大病医疗救助体系,提高了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了救助对象覆盖面。全市共实施大病医疗救助10306人次,救助资金1684万元。农村五保供养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农村特困人员供养对象2342人,集中供养758人,集中供养率32.36%。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节能减排取得实效。严格保护重点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天然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城区空气质量135天为优,218天为良,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6.7%;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为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6.3分贝,满足国家《噪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Ⅱ类标准限值。万元GDP能耗0.44吨标准煤,比上年上升3.11%,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12吨标准煤,比上年上升6.43%。
4. 招商引资
引进四川华神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发万源黑宝山旅游度假综合项目协议引资60亿元;签订万源龙潭河度假区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协议,计划引资15亿。
5. 交通状况
万源市是北上进出川的主要通道,有襄渝铁路、包茂高速、国道210线和347线等交通干线,万源火车站是国家二级火车站,每年承接周边县市货运180余万吨、中转周边县市人口190万。绵阳—巴中—万源高速公路正加快建设,万源通用机场即将开工。
截至2018年末,万源市公路总里程3220.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2.7公里,国道公路216.1公里,县道公路214.4公里,乡道公路505.6公里,专用车道11.4公里。基本形成以襄渝铁路、达陕高速公路为主动脉,国道210线、347线为主骨架,县乡道、专用道以及村道为支线的区域交通网络。
2018年,万源市公路客运量483万人,完成公路客运周转量14490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26%;公路货运量327万吨,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2426万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
四、历史文化
文物古迹
三官场村位于万源市西南方,距城区90多千米,是秦河乡最大的一个村落。因地处偏远、交通闭塞,三官场村的民居民俗才得以保留下来。在三官场村,保存完整的三合院、四合院就有四十余座,其中最为典型的有明代修建的大屋基院落、有由九个清代修建的四合院组成库楼湾院落等。此外,在崇山峻岭中,还屹立着一些由檐石仿木建造豪华古墓,文官武将的浮雕活灵活现。2016年,三官场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2018年被认定为第一批“四川最美古村落”。
非物质文化遗产
钱棍舞
金钱棍又叫“钱棍”、“柳连柳”、“连厢”,其名得来于其表演者使用的道具是铜钱和竹棍。钱棍由三尺长竹棍穿上24颗麻钱做成,表演时以身体敲打身体各部位,发出悦耳的响声,以此祈祷来年丰收、万事如意、合家幸福等。
巴山背二歌
巴山背二歌是随着巴山人从事长途背运这种生产劳动方式而产生的,是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演唱的山歌。其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生动形象传神,所表达的意境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妙不可言;其旋律清新流畅,唱腔高亢明亮,风格粗犷豪放,极具地域特色。
五、风景名胜
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花萼山又叫花岳山,位于县城东北35千米,总面积1.45万公顷(21.8万亩),核心原始森林区0.35万公顷(5.3万亩),最高峰南天门海拔2380.4米,是大巴山脉最高峰之一。
八台山
八台山位于万源市东30千米处,顶峰海拨2300米,面积120平方千米,西与花萼山接壤。这里有日出、云海、佛光等奇特的气象景观及独秀峰、棋盘山、天洞、燕子洞、杜鹃林等大小景点近百处,素有“川东峨嵋”之美称。核心景区飞龙峡,长20千米,两岸奇峰连绵,似刀削斧劈,被誉为“巴山美峡”。
黑宝山省级森林公园 黑宝山省级森林公园幅员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99.09%。公园位于万源市中南部,于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森林经营示范林场,2009年被四川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独有国家保护的珍贵树木红豆杉,还有受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如青猴、羚羊、野猪和红腹锦鸡。
六、地方特产
旧院黑鸡
旧院黑鸡因主产于四川万源旧院而得名,是一个肉蛋兼用型品种,全身羽毛黑色带翠绿色光泽,乌皮乌肉和白皮两种;蛋壳浅褐色,少数蓝色.1982年列为四川省优良品种;1983年列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
万源老腊肉 万源老腊肉非产业化制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为秦巴地区的特产。腊肉有色泽鲜亮、香味醇浓、回味悠长、韧而脆的特点。煮(或蒸)好后,肥肉透明,瘦肉粉红。
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外形扁平匀直,状如山雀之舌,色泽绿润,显毫香气鲜爽高雅,滋味爽口回甜,汤色杏绿明亮,叶底幼嫩成朵。巴山雀舌含有多样维生素,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主要成分有咖啡碱、儿茶素、茶多酚。
七、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14日,万源市获评第四届四川省文明城市。
八、联系方式
市委书记:吴晓勇 市长:倪欣 市政府电话:0818-87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