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市
- 所属地区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政府电话 0837-2821834
- 人口(万人) 5.3674
- 面积(平方公里) 6633
- 统计年度 2019
- GDP(亿元) 40.09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2.390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3.8012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1.4867
- 特色产业 高山牦牛、藏香生猪、阿坝中蜂、小家禽“四大养殖基地”进一步巩固。
- 特色文化 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直波碉楼。
马尔康市
马尔康市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一、 行政区划
马尔康市,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的县级市,亦是该州首府,藏语意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为“兴旺发达之地”。马尔康是以原嘉绒18土司中卓克基、松岗、党坝、梭磨四个土司属地为雏形建立起来的,亦称“四土地区”。
马尔康市幅员面积6633平方公里,辖3镇10乡。
截至2020年,马尔康镇辖3镇10乡,分别是马尔康镇、松岗镇、沙尔宗镇、梭磨乡、白湾乡、党坝乡、木尔宗乡、脚木足乡、龙尔甲乡、大藏乡、康山乡、草登乡、日部乡。
二、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马尔康位于青藏高原南缘,在四川盆地西北部,北靠阿坝、红原大草原,南与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小金四姑娘山紧邻,距离省会成都365公里。面积6633平方公里,市中心位于东经102°13′,北纬31°55′。
地形地貌
马尔康地处川西北高原南端,属高原峡谷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地面海拔在2180米至5301米之间。
气候
马尔康县农村风景
马尔康属低纬度、高海拔的特殊地理与高山峡谷立体气候,冬干夏湿、雨热同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8-9℃,年降水量753毫米,年均日照2000小时以上,绝对无霜期120天。空气质量达到中国Ⅰ级标准。
自然资源
水能资源
马尔康境内河流湍急,湖泊罗列。域内树枝状水网密布(共有3河69条溪),截至2013年,溪河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720万千瓦。
矿产资源
截至2013年,马尔康境内矿产主要有锂矿、硅矿、钽矿、铌矿、金矿、铝矿、锌矿、铅矿、钛矿等17种。其中,锂矿储量达231万吨;硅矿250余万吨。同时还有大理石、花岗石、石英石等非金属矿。
生物资源
截至2013年,马尔康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金钱豹、白唇鹿、梅花鹿、扭角羚等。野生植物主要有冷杉、云杉、落叶松以及桦、高山栎等;野生中药材1303种,分属200科、596属,主要有羌活、独活、大黄、秦艽、木香、党参、当归、黄芪、赤芍、五加皮、甘松、铁棒槌等。
1.人口
201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数53674人,其中:男性27457人,女性26217人;城镇人口24415人,乡村人口29259人;藏族42998人、羌族1660人、回族600人、汉族8251人,藏族、羌族、回族、汉族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80.1%、3.1%、1.1%、15.4%。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12%, 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2.2‰。
民族
马尔康境内居住着藏、羌、回、汉等15个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63%,汉族占总人口的34%,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3%。
2.面积
马尔康市幅员面积6633平方公里,辖3镇10乡。
三、经济发展
1.GDP及财政收入:
综 合
经州统计局审定,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4.63亿元,增长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5%,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
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8.4:5.0:86.6变动为8.4:5.2:86.4。第一产业比重不变,第二产业提高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0.2百分点。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1%,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13.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3.6%,民营经济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4亿元,增长6.0%。
2.产业状况:
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9250万元,比上年增长2.1%;其中农业产值23094万元,下降0.7%;林业产值1999万元,增长7.2%;牧业产值30977万元,增长7.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活动产值3180万元,增长4.1%。2019年末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740公顷,与上年持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万千瓦,与上年持平。全年农村用电量1841万千瓦时。
2019年出栏各类牲畜64257头(只),其中:生猪出栏20647头,牛出栏40201头,羊出栏3409只。全年家禽出栏42213只。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52742头(只、匹),其中:猪存栏21668头,牛存栏117725头,羊存栏6659只。全年肉类总产量6738吨,其中:猪肉产量1577吨,牛肉产量5029吨,羊肉产量68吨,禽肉产量64吨;全年奶类产量11401吨。
(四川省)马尔康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马尔康市政府网 作者:县情资料网 人气:0 发布时间:2020-07-04 10:43:47摘要:经州统计局审定,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09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拉动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08亿元,增长9.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2%,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34.63亿元,增长7.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9.5%,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2019年全市工业完成总产值35328万元,比上年增长8.6%(现价比);实现增加值12064万元,比上年增长8.3%。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810万元,比上年增长7.2%;实现增加值33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工业品产销率103.73%,比上年回升4.8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年末资产总额达98733万元,规上工业企业亏损额达396万元。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发电量2063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6.0%;工业硅3150吨,比上年增长42.1%;冻肉165吨,比上年下降20.7%;熟肉制品产量62吨,比上年下降22.4%。
2019年末全市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业企业13户。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2801万元,比上年增长52.5%,实现竣工产值839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71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0468万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77468万元,增长1.1%。
按建设性质分:基本建设投资377368万元,增长2.4%;房地产开发投资100万元,下降97.9%;农户投资23000万元,增长2.8倍。
按构成分:建筑安装工程投资306708万元,增长33.5%。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40042万元,增长8.7倍;其他费用53718万元,同比下降63.0%。
2019年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58个,比上年增长26.1%(其中: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2个,比上年增加5个,增长71.4%;计划总投资上亿元以上项目9个,比上年增加3个,增长50.0%);2019年新开工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31个(其中计划总投资上亿的项目2个)。
国内贸易和旅游业
2019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7401万元,比上年增长6.8%。按经营销售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90714万元,增长6.6%,乡村实现零售额16687万元,增长8.2%。按国民经济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826万元,增长7.9%;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2626万元,增长7.3%;住宿业实现零售额12359万元,增长5.2%;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590万元,增长6.4%。
2019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12.07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03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和13.4%。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2019年全市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115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36公里,高速公路39.4公里。全年公路旅客客运量3.4万人,与上年持平,旅客周转量475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7%;公路货运量94.2万吨,比上年增长7.5%,贷运周转量223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5%。年末有公交车路数1路,实有公交运营车辆29辆。
全市有固定电话用户24074户,比上年增长3.0%;移动电话用户76804户,比上年下降8.5%;互联网用户27701户,比上年增长11.8%。2019年实现邮电主营业务收入97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3%。2019年全市快递企业完成快递业务量6.39万件,完成快递业务收入32.82万元。邮政局所网点15个,邮路17条、总长度3312公里,农村投递线路13条,总长度1686公里。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2019年全市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3903万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税收性收入17836万元,比上年下降0.9%。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74370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其中:教育支出14687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4152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5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5604万元。
201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445213万元,比上年下降4.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20937万元,比上年增长7.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810798万元,比上年增长0.4%。
2019年证券交易额达220355万元,比上年增长21.8%。
2019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达14961万元,比上年增长8.2%;保险赔付支出3479万元,比上年下降38.2%。
3.社会事业
教育和卫生
辖区内有中等职业学校2所,专任教师128人,在校生1621人;小学校18所,专任教师407人,在校生3598人;初、高中学校5所(含九年一贯制2所),专任教师381人,在校生380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8人,在校生10人;幼儿园36所,专任教师99人,在园幼儿2090人。
辖区内有卫生机构142个(含村卫生室10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9个,妇幼保健站2个,采供血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个体诊所12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870张,有卫生技术人员109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12人,注册护士410人。
生态环境与安全生产
2019年继续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全年完成人工造林27.8公顷,封山育林333公顷,森林抚育1867公顷。全市森林面积达22810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34.43%。辖区内有自然保护区1个,保护区面积31600公顷。
全市有污水处理厂1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5%,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Ⅱ类水域标准,城镇空气质量达到全国Ⅰ级标准。
2019年 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事故10起,其中:交通事故8起,死亡10人;火灾事故1起。
人口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总数53674人,其中:男性27457人,女性26217人;城镇人口24415人,乡村人口29259人;藏族42998人、羌族1660人、回族600人、汉族8251人,藏族、羌族、回族、汉族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80.1%、3.1%、1.1%、15.4%。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2.12%, 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6.4‰,人口自然增长率2.2‰。
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2019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60元,增长10.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38012元,高于全州水平2542元,比上年增收2978元,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6661元,比上年增长9.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7元,高于全州水平615元,比上年增收1376元,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672元,比上年增长8.7%。
全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38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33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
年末辖区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4243人(其中:州本级31903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0643人(其中: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32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78387人(其中:州本级人数34885人),其中: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7409人(其中:州本级11884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585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159人(其中:州本级9118人)。
2019年全市有1537人纳入城镇低保,4970人纳入农村低保。2019年有特困人员489人,其中集中供养人数80人。
4.招商引资:
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依托水电、矿产、农畜产品、旅游等优势资源,梳理包装招商引资项目17个,先后参加杭州、深圳、重庆、成都等招商活动6次。主动对接、积极融入全州“一州两区三家园”建设,深化与周边县的合作,加快发展。组织全市10余家农特产品企业赴浙江、成都、甘孜等地参加各类展会4场次,推介“名、优、特、精、新”系列产品10类30余种。通过点对点、产业化招商,成功签约华富国际广场、“云舍”民宿旅游、三级智慧物流、优森电商产业园马尔康特色馆4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3.16亿元。招商引资累计实现14.28亿元,完成州下达目标任务的171%
完成4000余平方米的市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14家企业已入驻。完成73个乡镇、村级电商物流服务站点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绩效考评。开展农村电商知识技能培训5000余人次,提高了电商普及率。申请注册了区域母品牌“马尔康”,正在申请注册“山珍虫草、山珍牦牛肉、山珍中蜂蜜、山珍藏香猪、山珍松茸”五项子品牌。
5.交通状况
2019年全市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115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036公里,高速公路39.4公里。全年公路旅客客运量3.4万人,与上年持平,旅客周转量475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7%;公路货运量94.2万吨,比上年增长7.5%,贷运周转量223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5%。年末有公交车路数1路,实有公交运营车辆29辆。
四、历史文化
马尔康境内旅游资源按特点可分为嘉绒藏族文化、红军文化、宗教文化、自然景观等四大类特色旅游资源。
1.民居:嘉绒藏族的住房与草原牧区的帐房和松潘、南坪一带的木板房相比,别具特色。建筑多在背风向阳、土质坚实且方便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大多依地势择险而居。用泥土片石砌筑而成,方正高耸,片石堆砌讲究,层层叠压,房屋四角上翘,立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一般三至四层。顶层半封闭式向阳敞开,设有经堂与客房,造型美观,冬暖夏凉,门窗装饰艳丽美观。具有独特的垒石为屋建筑传统和“邛笼”式建筑风格,其典型代表西索民居、草登民居、克莎民居等。
2.饮食:马尔康地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别具特色。当地人民多以酥油糌粑、马茶、酥油茶、烧“馍馍”、猪牛羊肉为主食。糌粑添加酥油白糖,香甜可口;烤羊香脆,酸奶味美,酥油茶营养,手抓牛羊肉鲜嫩可口;马茶提神助消化,烧“馍馍”三吹三拍更具味道,青稞咂酒醇香甘美,香猪腿色鲜味美;和尚包子、酸菜面块别具藏族风味。以马茶为主料配制的酥油茶、奶茶、核桃茶、油坛茶是嘉绒藏族待客的上品饮料。
3.服饰:嘉绒藏族的服装受羌族服饰影响而别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妇女身上。用料、工艺、样式十分讲究,首饰配备独特,礼服、便装各具系列。礼服最具特色,由狐皮帽子、水獭皮镶边长袍、绸缎腰带、真皮靴子组成,配以金银珠宝、珊瑚首饰及藏刀,雍容华贵,气派十足。在节日或重大活动中,男女老少皆穿戴一新,犹如盛大的服饰展示表演。
4.歌舞:嘉绒藏族山歌豪放,情歌悠长。粗犷豪放的锅庄舞极具特色,锅庄舞又叫“圈圈舞”,以歌铃和节日不同分为大锅庄和小锅庄,参加者可以数百人,也可十几人,手拉手边歌边舞。舞曲从歌颂神灵到自然情趣,分类复杂,丰富多彩。
5.礼仪:嘉绒藏族非常重视礼仪,他们对内崇尚礼尚往来、敬老爱幼、互敬互爱,对外来客人热情大方、以礼相待。
6.婚俗:马尔康“四土”藏族婚姻习俗独特,其中有一特殊约会习俗,就是夜间男青年爬入寨房中与意中人约会。由于夜间家家户户都关门熄灯,只能爬墙而入,因此戏称之“爬墙墙”,这是藏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一种方式。
7.节日:嘉绒藏族的节日缤纷多彩,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风情,尤以藏历年、木朗节、观花节为代表。
五、风景名胜
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卓克基土司官寨、直波碉楼。又因地处藏民族嘉绒地区的腹心,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嘉绒藏族风土人情。独特的垒石为屋建筑传统和“邛笼”式建筑风格,悠久的嘉绒藏戏艺术,别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异彩纷呈的嘉绒服饰,气势宏伟的锅庄舞,制作精良、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神秘的大藏寺,精美的唐卡画和绝伦的酥油花等等,让人留连忘返,倍感神秘,是阿坝州以嘉绒民俗风情为特色的旅游胜地。绮丽的高山峡谷风光,既具有雪山的巍峨峻美,又有河谷春的花艳、夏的浓郁、秋的多彩、冬的粗犷。杜鹃、红叶、悬冰、流珠、把马尔康的春、夏、秋、冬描绘得斑斓艳丽,圣洞、城堡、古岩画、土司官寨把马尔康神奇的故事演绎得悠远神秘,奇石、奇树、岩泉、飞瀑更添无限魅力。
克莎民居
克莎民居位于茶堡区从恩村,是“邛笼”式民居建筑,高达7层、20多米,为阿坝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松岗直波古碉
松岗直波古碉是阿坝州保存完好、规模较大的古碉,共由两座碉堡组成,分别高37米和29米,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藏寺
大藏寺,位于大藏乡,海拔3530米。大藏寺号称西藏甘丹寺之后第二座禅寺院,为黄教寺庙,占地200多亩。其中护法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内有明代壁画,保存完好。
查各寺
查各寺,位于卓克基镇的纳足村,距马尔康县城约20公里,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元末明初修建。寺庙殿塔壮丽,高大庄严,内陈设阿旺扎巴的灵塔、宗喀巴大师等人的塑像。
婆陵甲萨古城遗址
婆陵甲萨古城遗址,位于马尔康城郊俄尔雅村五组住地右侧,现存夯筑土木古堡23座,长约一华里多,宽100米,占地6万平方米。古城堡沿梭磨河边的台地起,层层分布,首尾相顾,地势险要,扼守河谷,其分布及选址极具军事价值。
六、联系方式
市委书记:张培云 市长:窦孝解 市政府电话:0837-2821834 电子邮箱:mekxxx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