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九寨沟县

九寨沟县

九寨沟县

九寨沟县隶属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一、 行政区划

九寨沟县,隶属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阿坝州东北部。东、北与甘肃省文县、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南与四川省若尔盖县、平武县、松潘县接壤。总面积5286平方千米。

九寨沟县地势西北、西南高,东南低。属高原湿润气候。境内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还有省级勿角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贡杠岭自然保护区、甘海子国家森林公园和神仙池风景区、甲勿天池、黑河风光带、玉瓦石碏红叶风景区、喇嘛石大峡谷风光、杜鹃山、勿角白马藏族风情园等众多生态人文资源。2007年被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九寨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截至2019年12月,九寨沟下辖5个镇、9个乡,另设有1个牧场、1个管理局。九寨沟县人民政府驻永乐镇滨河路。

二、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九寨沟县东临甘肃省文县,北与甘肃省舟曲县、迭部县交界,西接若尔盖县,南同平武县、松潘县接壤,介于北纬32°53′-33°43′,东经103°27′-104°26′之间,总面积528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九寨沟县内河谷纵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以高山为主,另有部分山原和平坝,地形呈阶次变化,海拔落差达2000米。九寨沟主沟呈“Y”字形,总长50余千米。沟中分布有多处湖泊、瀑布群和钙化滩流等。原始森林覆盖了九寨沟一半以上的面积。九寨沟以高原钙化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化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化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化沉积为主导。九寨沟有角峰,刃脊,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地下水富含大量的碳酸钙质,湖底、湖堤、湖畔水边均可见乳白色碳酸钙形成的结晶体,属高山深谷碳酸盐堰塞地貌。

气候特征

九寨沟海拔1900—3100米,属高原湿润气候,山顶终年积雪。气候冬长夏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凉;按海拔高度分为暖温带半干旱、中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7℃,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年平均日照1600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65%,年平均气压859.3百帕。春天气温较低而且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多在9—18℃之间。夏季气温回升且较稳定,平均气温19—22℃。秋季气候宜人,但昼夜温差很大,特别是10月后的深秋(10月下旬即有冻土出现)。冬季较寒冷,气温多在0℃以下。九寨沟降雨较少且多集中在7—8月。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九寨沟境内水系发达,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104.5千万千瓦,可开发量64.2万千瓦。2010年,装机容量49万千瓦的白水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顺利推进,装机1.2万千瓦的二道桥水电站和装机8万千瓦的黑河塘水电站建成投产,总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

植物资源

九寨沟县已知森林植物和栽培植物264科2822种,药用植物467种,其中:地衣植物16科51种,苔藓植物48科147种,蕨类植物28科155种,裸子植物7科45种,被子植物125科2334种,其中双子叶植物109科1997种,单子叶植物16科337种,菌类植物40科217种。

依据《中国植物珍稀濒危植物红皮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第二批名录所列,九寨沟县珍稀濒危植物有82种:其中I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银杏、红豆杉、独叶草;II级重点保护植物75种;其他濒危植物4种。

动物资源

九寨沟县境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42种,珍稀性突出,保护价值大。

其中,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其中:

兽类6种:大熊猫、金丝猴、牛羚、豹、林麝、马麝。

鸟类4种:绿尾虹雉、雉鹑、斑尾榛鸡、金雕。

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32种,其中:

兽类14种:猕猴、豺、小熊猫、黑熊、马熊、水獭、黄喉貂、大灵猫、金猫、兔狲、猞猁、岩羊、鬣羚、斑羚。

鸟类18种:鸳鸯、苍鹰、雀鹰、普通鵟、金雕、短趾雕、灰背隼、燕隼、黄爪隼、藏雪鸡、血雉、红腹角雉、蓝马鸡、勺鸡、红腹锦鸡、雕鸮、灰林鸮、鬼鸮。

境内分布有中国特有鸟类18种,特有兽类25种。

金丝猴

矿产资源

九寨沟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金矿、铁锰矿、赤铁矿、砷矿、锑矿等矿产资源14种,具有优势的矿种有金、铁、锰等,地处全国六大金成矿带之一的川西北金三角区内,黄金远景储量达150吨,已探明马脑壳金矿、草地金矿、水神沟金矿储量均达20吨以上,被原地质矿产部列为“跨世纪工程”(M15—2工程)和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富集区,现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6处。

1.人口

2019年末户籍人口6.7万人,其中男性3.42万人,女性3.28万人;城镇人口4.09万人,乡村人口2.6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0%。

年末常住人口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万人,乡村人口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69%。

2.面积

2019年九寨沟县行政区域面积5288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

1.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经济

2019年,全县经济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33亿元(注),比上年增长5.7%,总量全州排名第4。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06亿元,增长5.9%,第三产业增加值22.34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结构为9:17:74。

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4.23亿元,同比增长5.8%,占GDP比重为50.9%,比上年增加1.7个百分点。

2.产业状况:

财政和金融

1.财政收支。今年以来,我县着力壮大主体财源,加大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切实保障全域旅游、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支出,财政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1.37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5.9%,总量全州排名第4,目标完成情况全州排名第1,其中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04亿元,增长37.2%,占财政收入比重为76.0%。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9亿元,比上年下降2.0%。

2.金融业。随着旅游业的回暖,全县经济逐渐复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均快速增长。截止12月底,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7亿元,增长4.8%。全社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8%。

农业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农林牧渔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2019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农业产值2.34亿元,增长5.8%;林业产值0.63亿元,增长4.5%;牧业产值1.95亿元,增长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3亿元,增长6.8%。

全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农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5.7%;林业增加值0.4亿元,增长4.9%;牧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0.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27亿元,增长6.8%。

2.农产品产量。主要农产品生产平稳,结构调整持续优化,粮食作物面积基本稳定。全县粮食产量10929吨,比上年增长2.4%。蔬菜产量16367吨,增长5.4%。水果6494吨,增长16.0%。

3.畜产品产量。全县生猪出栏18527头,比上年下降12%,猪肉产量1343吨,下降9.4%。牛出栏17693头,增长10.5%;羊出栏7344头,增长17.6%,羊肉产量126吨,增长28.6%。家禽出栏62877只,增长18.4%,禽肉产量85吨,增长9.0%;蛋产量54吨,下降1.8%。

工业和建筑业

1.工业

2019年以来,我县工业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增速持续呈下降趋势,工业经济运行面临较为严重的挑战。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运行呈两增两减态势,全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87亿元,比上年增长7.7%;工业增加值2.84亿元,比上年下降0.5%,增速差全年目标任务4.5个百分点,目标完成情况全州排名第7;工业销售产值5.77亿元,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8.3%,下降0.6个百分点。

(1)分行业增加值。电力生产供应行业增加值下降。电力生产供应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实现工业增加值2.80亿元,比上年下降0.7%;贵金属冶炼行业增加值增长。贵金属冶炼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9亿元,比上年增长38.2%;实现工业增加值0.04亿元,比上年增长31.1%。

(2)产品产量。全县工业实现黄金生产416千克,比上年增长19.3%;发电量15.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下降17.5%。

(3)经济效益。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利税大幅度提高,全年实现利税总额8715万元,比上年增加1894万元,增长27.8%。

2.建筑业

2019年我县建筑业整体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建设质量不断提升,各项指标不同程度增长,为全县经济稳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建筑业总产值实现高速增长。2019年全县在库建筑企业共1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5%。从构成分类来看,建筑工程完成产值8.77亿元,占全部产值的95.3%。安装工程和其他工程产值0.44亿元,占全部产值的4.8%。从占比来看建筑工程仍是建筑业企业的绝对主打市场,安装工程及其他工程行业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悬殊较大。

(2)建筑行业新签合同充足。2019年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8.03亿元,比上年增长91%,为全年建筑业产值的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上年结转合同5.58亿元,本年新签合同12.45亿元,新签合同占所有合同的 69.1%,施工合同额的增长,说明签订的合同,承接的项目较多,施工任务比较充足,促进了建筑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3)施工面积高速增长。营改增税务改革后,企业依据自身发展方向转型适应后,全县建筑业发展情况良好,主要生产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2019年房屋施工面积28077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8.1%,其中新开工面积2392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38.5%。

(4)竣工面积比上年缩减。 2019年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853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其中住宅、商业及服务用房、居民服务业务用房本年无竣工面积。由于一些大项目体量较大,开发周期较长,还在开发建设过程当中,同时大部分项目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因此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下降,从而导致竣工价值同步下降,2019年竣工房屋价值0.1亿元,同比下降39.0%。

(5)从业人员队伍壮大。2019年底,建筑企业从事建筑业活动的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802人,比上年增长80.7%。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64人、现场施工工人1001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1.0%、37.9%,由于承接的项目较多,从业人员相应增加。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始终将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建设和重大项目作为推动投资平稳增长的关键,投资项目建设呈现运行平稳质量并兼的良好态势。

1.投资完成情况。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49.7%(其中农户投资比上年增长13.3%),增速超全年目标任务29.7个百分点,投资增速和目标完成情况均在全州排名第2。

2.投资项目情况。2019年全县投资项目共计101个(已完工项目共40个),比上年增加17个,计划总投资比上年增长4.6%,开工累计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57.5%,未完工项目61个。

国内贸易

全县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增速超全年目标任务4.2个百分点,总量全州排名第3,目标完成情况全州排名第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5.0%;限额以下企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54亿元,比上年增长4.1%。

1.分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是全县消费的主体,其消费品零售额总量大大高于农村。城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3亿元,比上年增长5.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3亿元,比上年增长2.4%。

2.分国民经济行业看:零售业最高,批发业最低。批发业完成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8%;零售业完成4.2亿元,增长3.4%;住宿业完成2.9亿元,增长5.9%;餐饮业完成2.3亿元,增长4.4%。

旅游业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全域旅游·生态九寨”战略规划和“一主两核三带”绿色发展新布局建设要求,加强区域联动,共建合作同盟。主动对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广汉市人民政府,成功举办“三九大”文化旅游联盟品牌战略发布会,签订《“三九大”文化旅游联盟品牌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参加天府旅游名县文旅联盟推介、第六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活动,全面展示我县旅游资源及精品旅游线路。

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86万人,比上年增长6.9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65.2%,总量全州排名第7,目标完成情况全州排名第1,其中:九寨沟景区48万人次;其他旅游人数138万人次(指探亲访友、参加会议、一日游等);旅游总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01.2%,总量全州排名第5,目标完成情况全州排名第1。

1.入境旅游情况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692万美元。

2.国内旅游业情况

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181.79万人,国内旅游总收入17.17亿元。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业

1.交通运输业。2019年全县境内公路总里程879公里,和上年持平。公路客运周转量29334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6%;货运周转量16927万吨公里,增长3.5%。

2.邮电通讯业。全年邮电主营业务收入7697万元,比上年下降0.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8373户,增长10.1%;移动电话用户92493户,增长1.2%;互联网用户34620 户,增长7.8%。

3.社会事业

教育、卫生事业

1.教育事业。2019年末全县共有小学18所,普通中学3所。小学在校学生总数4550人,比上年下降0.3%;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总数3229人,下降5.4%。

2.医疗卫生事业。2019年末全县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38所(含村卫生所),床位405张。 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587人,比上年增长0.5%,其中执业医生216人,下降1.4%。

行政区域面积、人口

1.行政区域面积。 2019年九寨沟县行政区域面积5288平方公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结果数据)。辖区内有12个乡镇,10个社区,120个行政村。

2.人口。2019年末户籍人口6.7万人,其中男性3.42万人,女性3.28万人;城镇人口4.09万人,乡村人口2.61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9.0%。

年末常住人口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万人,乡村人口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69%。

城乡居民收入

随着我县经济的平稳回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继续保持稳步增长。

2019年我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8元,比上年增长9.58%,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4元,比上年增长10.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475元,比上年增长8.47%。

4.招商引资:

创新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新模式,与邛崃市签订全域结对帮扶协议,与四川绵竹、浙江嘉善和平湖合作共建3个飞地园区,九绵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已开园运营,嘉善—庆元—九寨沟产业园于11月8日开工建设。持续深化开放合作,与浙江嘉善、四川兴文正式缔结友好县,与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平湖市等建立合作关系,与香港麓米纳、中国华阳集团、京东集团、景域集团等知名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5.6亿元。积极参与西博会、农博会、森博会和香港旅游推介会,成功引进项目5个,协议投资近20亿元。

5.交通状况

交通

截至2018年末,九寨沟县境内公路总里程879千米,和上年持平。

公路

九绵高速公路纳入国家高速路网,九若公路调整为省道S445,省道205线、301线升级为国道247线、544线。

铁路

建设中的成兰铁路在此设有九寨沟站。

航空

九寨黄龙机场位于县境内的九寨沟风景区旁,开通往返成都、重庆、西安、上海等地的航班。

运输

2018年,九寨沟县公路客运周转量29820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19.9%;货运周转量16358万吨千米,增长5.5%。

四、历史文化

九寨沟在内的嘉陵江、岷江上游地区称氐羌之地,有历史记载的人类活动早至殷商,九寨沟长期以来即为藏族聚居地。九寨沟内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甘肃玛曲一带的俄洛部落,原属党项羌弥药支,后被吐蕃臣服。唐初吐蕃东征时,松赞干布以其为先锋,占领松州(松潘)后将其留住当地,其中居于白河畔的俄洛部与白马部结成联盟,其后代即为九寨沟中九个寨子的藏胞。

九寨沟从地域上看,处于藏汉羌回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九寨沟的藏族文化也带上了其它民族文融合影响的印记。与西部藏区居民明显不同的是,在藏式村寨及宅院布局的基础上,普遍使用了汉式的披项、垂花柱、柱角花、翘屋角、圆洞门等处理。

宗教文化

九寨沟藏族信奉本教,藏语称“本波”,原为藏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俗称黑(本)教,崇奉天地山林水泽等自然的神鬼精灵,后因受藏传佛教——喇嘛教影响,新创了教理教义,演变出类似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俗称白(本)教,以示和藏传佛教的主流教派——黄教(格鲁派)、红教(宁玛派)等相区别。本教在四川藏区影响较大。

民族节日

九寨与黄龙当地少数居民以藏族、羌族为主,因此当地的大部分特色节庆为藏羌的传统节日。有藏历年、麻孜会、黄龙寺庙会、燃灯节、祭山会(又称转山会)、羌历年等。

民俗文化

九寨沟祈福民俗——请山神

请山神是九寨沟民俗文化特色的一大亮点,这个活动在白天或晚上举均可以举行。请山神的主要法器为一根结实交叉的“Y”字形的木杈。全寨的村民在请山神活动结束之后会围成一个圆圈,通宵达旦的笑语欢歌。在这种传统的民俗文化中,圆圈代表团圆。

九寨沟民俗文化——新年迎圣水

九寨沟的藏族人有在藏历的除夕夜到海子边背水的传统习俗。寨里的人会在各寨的鸡第一声鸡叫时赶到水源地,在烧香泼水后,背回新年最早的圣水,供全家人一起饮用。

九寨沟民俗宗教祈愿——桑烟

煨桑是藏民族最普遍的一种宗教祈愿礼俗,沿袭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桑烟又称熏香,多用在盟誓上,是让天神作证的意思。民间性的桑烟,更多的是为自己、家人和亲朋好友祈福。

锅庄

九寨沟最流行的舞蹈是锅庄。据藏文历史记载,早在前三世纪前后,藏族各地就十分盛行歌舞。藏族人最先的舞蹈就是围绕篝火跳圆圈舞。

锅庄通常分为寺庙锅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寺庙锅庄通常在寺院宗教节日,或迎送大活佛的时候跳,这种锅庄庄严隆重,充满宗教气息,是信徒们为了来世幸福而献给神灵活佛的。牧区锅庄和农区锅庄,则热烈奔放。每逢节日,男性着肥大统裤,女性脱掉右臂,抛袖于身后,围着圆圈洒手、踏步、踢脚,到通宵达旦。

藏戏

藏戏也是藏族文化中的另一种广场歌舞形式,它是以演员带上面具表演为显著特征的。相传它是15世纪著名行僧唐东杰布所创。唐东杰布云游西藏时,深深感受到江河阻拦给人们带来的不便,便立誓要在每条河流上架设铁索桥。他汇同在西藏结识的7个能歌善舞的兄妹,一起用歌舞说唱的形式表演历史、宗教故事,劝人行善积德。藏族僧众推崇他的义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铁出铁,共同修建了铁索桥。铁索桥建起来,藏戏因此传唱开。

藏戏的面具特别,不同的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蓝色、黑色面具代表劳动群众,红色面具代表国王,绿色面具代表王妃,黄色面具代表活佛仙人,半黑半白面具代表告秘者和女巫。在藏戏中还离不开演员扮演动物登台表演,因此藏戏中还有许多的动物面具,这些动物都被罩上了神灵的色彩,显示了藏族人的一种图腾崇拜。

五、风景名胜

九寨沟拥有获“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绿色环球21”三项国际桂冠和国家首批5A级风景名胜区称号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有勿角大熊猫、白河金丝猴、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神仙池、甘海子、黑河大峡谷等国、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区,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1.8万公顷,占全县幅员面积的22.3%。2007年被中国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旅游强县”。

神仙池

神仙池藏名“嫩恩桑措”,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位于九寨沟县大录乡境内,面积为12745公顷,距九寨沟风景名胜区40千米,距九寨沟县城80千米,海拔2200-3200米,整个景区由钙化池、金银滩、边坝瀑布、莲台彩池、双龙池、青龙海等景点组成。境内以翠湖、彩池、钙华景观为主,有1180余个莲台彩池,6个钙化滩、50余个彩池玉瀑、4个海子,茂密的箭竹林,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兼有九寨、黄龙景观特色。同时神仙池景区也是阿坝州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两个森林公园之一,森林覆盖率达73.83%。

甘海子

甘海子景区位于九寨沟县西南部,九环线公路从景区通过,距九寨沟景区24千米,交通极为便易。景区主要由沼泽湿地、山地、森林、溪流瀑布、地质等景观构成,动植物种类丰富,约1300余种,具有“险峻、雄秀、神奇”的特点及浓厚的原始野趣。

五花海

五花海位于九寨沟三个沟之一的日则沟,五花海海海拔2472米、深5米。五花海有“九寨沟一绝”和“九寨精华”之美誉,因为在同一水域,却呈现出鹅黄、深蓝、藏青、墨绿等色,斑驳迷离,色彩缤纷,这大自然妙笔涂抹的色彩,是那么大胆、强烈而又富于变幻。

从老虎嘴俯瞰它的全貌,俨然是一只羽毛丰满的开屏孔雀,所以五花海又名孔雀海。九寨人说:五花海是神池,它的水洒向哪儿,哪儿就花繁林茂,美丽富铙。

色嫫女神像

在九寨沟人的心目中,树正沟的达戈男神山和日则沟的色嫫女神山是最有权威的神灵,为九寨沟藏民所崇拜。达戈男神山位于九寨沟的西北面,另一座色嫫女神山位于东南面,两山遥遥相对。

传说达戈、色嫫本是九寨沟的一对恋人。一年,雪山王毁去了九寨沟的山林湖泊。达戈去雪山寻找能造山林绿海的绿宝石。雪山王暗中给他喝下迷魂汤,使他忘记色嫫,爱上了雪山王之女宝雪公主。色嫫的热泪唤醒了他,也感动了公主。雪山王前来报复,达戈和色嫫吞下绿宝石,变成两座高山,挡住了雪山王的进攻。从此这对神山情侣,共同守护着九寨沟的森林海子,使得九寨沟山山水水的美景长留人间。

六、地方特产

九寨柿饼、荞面饼、九寨酸菜、烤全羊、手扒牛排、杂面、洋芋糍粑、青稞酒、素烧如意、雅茶、荞麦面食、蕨菜、奶制品、酥油茶、九寨沟糌粑、奶渣包子、九寨沟素烧、如意、牦牛肉、洋芋糍粑、贝母鸡、虫草鸭。

七、荣誉称号

2017年12月26日,九寨沟县被国家民委评为第五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单位) 。

2018年11月10日,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奖。

2019年5月18日,九寨沟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4月,入选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5月,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6月,被评为四川省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9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名单。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11月18日,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公示名单。

八、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罗智波 县长:陶钢 县政府电话(传真):0837-7729810电子邮箱地址:jzgzfb@jzg.gov.c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