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拖县
- 所属地区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 政府电话 0834-8531242
- 人口(万人) 21.48
- 面积(平方公里) 1685
- 统计年度 2019
- GDP(亿元) 33.18
-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 1.25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2.9103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0.9746
- 特色产业 “布拖黑绵羊”“布拖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申报。
- 特色文化 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
布拖县
布拖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一、 行政区划
布拖县,隶属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州东南部金沙江流域,介于东经102°43′到103°04′,北纬27°16′到27°56′之间, 全县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布拖县属亚热带滇北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截至2018年,布拖县辖3个镇、27个乡, 县政府驻特木里镇。
辖特木里镇、拖觉镇、龙潭镇、木尔乡、九都乡、拉达乡、乌科乡、沙洛乡、洛古乡、补尔乡、觉撒乡、美撒乡、拉果乡、乌依乡、浪珠乡、包谷坪乡、合井乡、罗家坪乡、牛角湾乡、补洛乡、火烈乡、乐安乡、四棵乡、地洛乡、俄里坪乡、瓦都乡、采哈乡、委只洛乡、基只乡、联补乡等30个乡(镇)、190个行政村及2个社区居委会。
二、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布拖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州东南部金沙江流域,地处东经102°43′到103°04′,北纬27°16′到27°56′之间,北连昭觉,南接宁南,西界普格,东邻金阳,并在东南与云南巧家隔江相望,距州府西昌114公里。全县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
地质
布拖县位于康滇南北向构造体系中段的凉山褶皱断裂带上,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断裂带组成。向斜褶皱舒缓,背斜褶皱紧密,且多为断层所破坏,为八度地震烈度区。
地层
布拖县地处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的交接处,构造运动剧烈,河流切割、剥蚀严重,地层出露较多。除古生界泥盆系中、上统,石炭系及中生界的侏罗系上统,白垩系缺失外,自震旦系至第四系的地层均有分布,以古生界地层分布最广。其中,二迭系玄武岩占古生界地层出露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中生界、新生界、震旦系地层分布面积最小。
构造
布拖县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部边缘,西临康滇地轴,县境属上扬子台褶带,跨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即美姑、金阳陷褶束和凉山陷褶束以及宁南凹褶束。
布拖县境内总的构造多呈南北向展布,仅东南边缘因受四川台拗边缘形态的影响,略呈北、北东方向延伸。其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特征明显。
地形地貌
布拖县地貌可概括为:“三个坝子四片坡,两条江河绕县过,九分高山一分沟,立体气候灾害多”。
乌科梁子、阿布测售两大山脉呈南北走向座落境内,最高点阿布测鲁峰,海拔3891.2米,最低点西溪河入金沙江河口处,海拔535米。布沲坝海拔2400米上下,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面积8.7万余亩。
气候
布拖县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滇北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较大,由于地处高原,河流深切,相对高差近3400米,地貌对气候的影响也很突出,故气候的垂直变化很大,形成特有的立体气候,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特景观。当盛夏之际,乌依乡西溪河沿岸炎热难当时,与此平距仅3公里的该乡乡政府所在地却冷风阵阵,随时都可能烤火取暖。
布拖县境内高海拔地区多,平均气温在10℃以下(即冬季)的时间每年近200天,在22℃以上(即夏天)的时间则没有。五个区有四个区没有夏天.气候的主要特点是:长冬无夏,气候寒冷,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日照充足,无霜期短,灾害频繁。
水文
布拖县属金沙江水系,除金沙江、西溪河外,流域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12条,大多由西北向东南流向.水系成扇形状或羽形状。河流上、下游河谷呈U型或V型,且比降较大,中游一般比较平缓。
金沙江:金沙江为布拖与云南省巧家县的界河。自县界南端与宁南、巧家三县交界处流入本县合并乡,经龙潭乡、罗家坪乡、牛角湾乡、拉果乡流入金阳,过境19公里。金沙江在布拖县境内的支流主要有西溪河、泥姑河和交际河。
西溪河:西溪河是布拖、金阳两县的界河,自昭觉县流入境内的采哈乡(入境前称昭觉河),向南流经委只洛乡、联补乡、基只乡(在以上这四个乡境内称特觉依达河)、吞都乡、地洛乡、和睦乡、四棵乡、浪珠乡、乌依乡、拉果乡,汇入金沙江。过境78公里,落差1400米,河床平均比降为17.9‰,出境口多年平均流量为42.7立方米/秒。该河流域是境内最大的流域,境内流域面积735.54平方公里。
泥姑河:泥姑河又名泥姑依达河,其中、上游叫补尔河。发源于乌科梁子东麓补尔乡境内的拉波作,自北向南流经补尔乡、石咀乡、洛古乡、火洛觉乡、美撤乡(在美撤乡与觉撤河汇合处以下叫泥姑河,以上叫补尔河)、拉果乡、牛角湾乡,在牛角湾乡汇入金沙江。流域面积361.8平方公里,河长32公里,天然落差2480米,平均比降为77.5‰,河口历年平均流量为5.12立方米/秒。
交际河:交际河发源于吉留秀山北麓马洛乡的日日基来,流经马洛乡、龙潭乡,汇入金沙江,全长18.45公里。流域面积234.29平方公里,天然落差1919米,平均比降为103.85‰。河口历年平均流量为3.34立方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布拖县境内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平均径流量为9.0亿立方米,界河水年平均径流量为2.54亿立方米(金沙江除外,西溪河以50%计算)。全县年平均径流量为11.60亿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32亿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有水量的2.87倍,是全省人均有水量的2.49倍。解放后,修建大小沟渠65条,总长度170公里。
植物资源
布拖县位于中纬度地带,气候温和,雨量丰富,加之地处高原,海拔变化大,形成特有的立体型气候,故植物种类很多。其中,粮食植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燕麦、豌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甘蔗、甜菜、花生、芝麻、烟草等;蔬菜类有:大白菜、莲花白、四季豆、萝卜、菠菜等;药用植物常见的主要有:党参、半夏、玉竹参、龙胆草、防风等;外地引进栽培的药用植物有:人参、三七、当归、牛夕、贝母等;经济林木主要有:花椒、女贞、漆树、栗树、油桐等;牧草主要有:穗序野古草、黄茅、白茅、羊茅、黑穗画眉草等;森林树种主要有:木棉、无患子、橄榄、黄荆、仙人掌等。
动物资源
布拖县野生动物种类较多,常见的有60多种。属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牛羚,属国家二、三类保护的动物有小熊猫、豹、林麝、大灵猫、小灵猫、水獭等。野禽类中有大小鹦鹉、野鸡、斑鸠等。
土地资源
据1993年《布拖县志》记载,布拖县土地总面积为252.71万亩,人均土地21.2亩。其中,净耕地面积31.63万亩,人均耕地2.63亩。
耕地毛面积:布拖县耕地毛面积为46.33万亩,占全县幅员总面积的18.33%。其中,水田0.89万亩,早地45.44万亩.耕地净面积为31.63万亩,占全县幅员总面积的12.52%。其中,水田净面积为0.56万亩,占4净耕地总面积的1.78%,旱地净面积为31.07万亩,占净耕地总面积的98.22%。
园地面积:布拖县园地面积为0.18万亩,全为果匿地,占全县总面积的0.07%。
林地面积:布拖县林地面积为83.6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3.08%。其中,森林20.3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月的8.04%;灌木林31.1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2.31%;疏林面积6.66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64%;新幼林地25.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09%;苗圃用地0.005万亩。
草地面积:布拖县草地面积为110.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3.86%。其中,天然草地87.09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4.46%;灌丛草地10.51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4.16%;疏林草地13.2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23%。
难用土地面积:布拖县难用土地面积为4.59万亩,占全县幅员总面积的1.82%。其中:裸岳3.9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57%;裸地0.50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2%;河滩0.1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0.05%。
矿产资源
布拖县已查明的矿藏有铅、锌、铁、铜、石灰岩、粘土、石英岩、磷块岩、石膏、玛瑙、冰洲石、大理石、煤、泥炭等。其中,铅、锌、石灰岩及泥炭等矿,不但质量优良,而且储量也较大。
铅矿:产于奥陶系上统、中统、志留系上统、下统、寨武系下统、震旦系上统等地层中,矿点有22处,金属储量231808吨,主要分布在四且乡、则洛乡、乌依乡、觉撒乡、包谷坪乡、合井乡、四棵乡、和睦乡、火洛觉乡、龙潭乡、洛甘莫乡、波浪乡等地.
锌矿:产于奥陶系上统、中统、志留系上统、下统、寒武系上统、下统、震旦系上统等地层中。矿点有22处,金属储量68370吨。主要分布在乌依乡、觉撒乡、四棵乡、则洛乡、包谷坪乡、洛甘莫乡、龙潭乡、合井乡、和睦乡、火洛觉乡等地。
水泥石灰石:产于二迭系下统栖霞组、茅口组,奥陶系中统巧家组,震且系上统观音崖组等地层中。矿点有2处,储量在1亿吨以上。主要分布在布拖区木尔乡、四且乡、乌科乡等地。
泥炭:产于 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中,矿点有5处,储f t 776万吨。主要分布在布拖、拖觉、西溪河三个盆地内。
1.人口
户籍人口21.48万人,其中彝族占97.4%,农业人口占90.7%。布拖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县,彝族人口历年都在90%左右。除彝族以外,尚有汉、苗、回、藏、侗、满、白、京、壮9种民族。其中,除汉族、苗族外,其他民族都很少,有些仅几个人。
2.面积
全县幅员面积1685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190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会,有彝、汉、藏、苗、回、布依、蒙古等13个民族,
三、经济发展
1.GDP及财政收入:
201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18亿元、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92亿元、增长52.2%。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亿元、增长8.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74亿元、增长43.81%。实现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13667元、增长10.85%,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9103元、增长8.4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46元、增长11.58%。
2.产业状况:
特色农业初具规模。
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37万亩,总产10.5万吨。四畜存栏37.19万头(只)、出栏35.97万头(只)。家禽存栏24.12万羽、出栏33.76万羽。肉类总产量1.51万吨,禽蛋产量219吨。种植马铃薯21.4万亩、荞麦4.85万亩。新建舍饲棚圈1200户,建立饲草基地1.3万亩。投入2421万元建设黑绵羊良种繁育基地。投入380万元培育黑绵羊、山羊、肉牛养殖合作社19个。发放西门塔尔牛1600头。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完成提档升级,拉达设施蔬菜产业融合示范园、木尔乡高原蔬菜产业园等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成功创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县级园区1个。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实测55.7万亩。春秋“两防”工作有序开展,非洲猪瘟得到有效防范。“布拖黑绵羊”“布拖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申报。新注册专业合作社55个、家庭农场13个。兑现各类涉农政策性补贴2691万元。
基础工业逐步扭转。
完成工业投资4286万元、技改投资3086万元。布拖±800千伏换流站建设项目、雅中—江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美姑河—拖觉变电站110千伏输电线新建工程开工建设。拖觉镇110千伏变电站扩建、西溪河35千伏变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竣工投运。投入6.56亿元的乌科风电项目完成前期。投入1200万元的四川钙石水泥砖厂建成投用。工业集中区土地征收857亩,攀西药业整体入园搬迁工作基本完成。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完成工业投资4.40亿元、技改性投资3997万元。工业集中区土地收储及配套设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四川佳能达攀西药业特色中药饮片暨健康产品产业化基地整体搬迁项目顺利推进,布拖县集中式20兆瓦光伏扶贫建设项目实现临时并网发电。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54亿元,增长18.3%,县内建筑企业达到12家。
第三产业活力充盈。
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和2019年商贸流通脱贫奔康示范县项目加快推进,“两中心一体系”建成投入使用。“火把原乡·燃情阿都”原生态火把节成功举办。全县接待游客30万人次,增长8.34%;实现旅游收入1.2亿元,增长12.15%。城乡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4.01亿元、2.12亿元,增长9%、1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83亿元,增长22.48%;各项贷款余额8.08亿元,增长12.93%。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8.75亿元,增长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67亿元,增长9.9%。投入2.2亿元的物流园项目开工建设。旅游扶贫项目加快实施,成功打造旅游示范村1个,培育民宿达标户12户。彝族火把节保护利用设施、乡(镇)火把场改扩建等项目开工建设。乌科高原万亩索玛花海旅游景区、补洛火把风情广场等项目前期工作顺利推进。“火把原乡·燃情阿都”原生态火把节成功举办,并成功挑战“千人朵洛荷”“十万火把”两项扛旗世界纪录。全县接待游客 54.8万人次,增长3.1 %;实现旅游收入 1.18亿元,增长1.7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9.25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7.15亿元,增长86.2%。
3.社会事业
教育扶贫多点发力。
“学前学普”实现全覆盖,控辍保学有序推进,“异地办班”持续深化,幼儿入园率达82.47%,小学入学率达99.44%,初中入学率达98.01%。投入9.71亿元加快推进教育园区、36所中小学校、23所“一乡一园”新建改建项目,新建维修村幼86个,建成 “全面改薄”项目81个。十五年免费教育、“三免一补”等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下拨补助资金1.33亿元。
民生保障扩面提标。
城镇新增就业47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29人。拖觉特困人员和孤儿集中供养中心建成并统筹教育资源投入使用,社会福利院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农村低保人数增至4.26万人,发放城乡低保、特殊困难儿童、残疾人等各类保障救助金1.5亿元。县级代缴特殊困难群众个人自筹医疗保险金741万元、养老保险金399万元,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3%。县级配套医疗保险补助48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3689人次、632万元,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5%以内。
教育卫生干支联动。
学校优化布局调整步伐加快,“互联网+教育”模式创新试点并逐步推广,义教均衡发展加速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全面推进。投入6000万元的中彝医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重大疾病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县医院综合楼建设项目二期、三期工程加快推进。20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145个村卫生室达标。建立健康档案16.95万份,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达98.08%。
文化体育竞相发展。
完成53个村级文化室、26个村级阅报栏、8302套广播电视户户通和51个村级应急广播建设。联合西昌学院创作的布拖第一部彝族史诗情景剧《火源•都格》成功演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记录工程拍摄任务完成并通过州级验收。文化惠民和文化下乡活动持续开展。完成10个配套体育设施和24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农体工程实现全覆盖。
4.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实绩突出。创新举办增收产业攻坚年首季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和农业文化旅游产业扶贫项目招商推介会。全年省级平台签约11.32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88.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9亿元,国内省外到位资金2.14亿元。
5.交通状况
截至2017年,布拖县公路总里程1845.57公里,其中国道110.17公里(含待建97.52公里),省道102.7公里(含待建78.7公里),乡道222公里,村道628.9公里,专用公路252公里,通组道路529.8公里。
四、历史文化
布拖又称吉拉补特,是彝语“补特”的音译,“补”指刺猬,“特”指松树。意思是“有刺猬和松树的地方”。是彝族阿都的聚居县,1952年设布拖县,1960年撤县并到普格县,1962年恢复建县。 布拖县是彝族火把节的发源地,素有“中国彝族火把文化之乡”、“ 中国彝族火把节之乡”“火把节的圣地”的美称。
布拖县火把节
布拖火把节是“中国十大民俗节日”之一,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七月,布拖县都要举办以彝族选美、斗牛、斗羊、赛马等为主要内容的彝族火把节,身着节目盛装的彝族人民,在火里欢呼、在火里跳跃、在火里歌舞,展示古朴的彝族风情和传统彝族文化,以彝族年等为核心的彝族阿都特色文化在民间保留较为完整,以口弦、朵洛荷、银饰、阿都高腔等民族文化入选国家级、省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风景名胜
乐安湿地
乐安湿地,位于布拖县西溪河片区乐安乡境内,距县城约30公里,是四川省境内少有的成片湿地之一,是全省第二大高原湿地,面积仅次于若尔盖高原湿地。乐安湿地四周山势平缓,湿地内水草丰茂,候鸟成群,随处可见黑鹳、苍鹭等珍稀鸟类成群结队的景象,是湿地风光旅游、观鸟的好地方。乐安湿地又称乐安黑鹳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21358.9公顷,是目前已发现的四川省唯一的黑鹳种群越冬地,栖息着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亮、活动敏捷、性情机警、背部通黑、嘴脚红色、腹部白色大型涉禽——黑鹳。
六、荣誉称号
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布拖县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七、联系方式
县委书记:沙文 县长:罗古阿吉 县政府电话: 0834-853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