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全部
  • 小镇
  • 项目
  • 企业
首页 > 特色小镇 > 县级行政单位 > 高陵区

高陵区

高陵区

高陵区隶属陕西省西安市。

一、 行政区划

高陵区隶属陕西省西安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西安市北部,因境内有奉正塬,塬体高隆,称塬为陵,故名高陵。建于秦孝公12年(公元前350年);地处关中平原,泾河、渭河两岸。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区、灞桥区,西连咸阳市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北临阎良区,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美称。

截至2018年,高陵区幅员面积294平方公里,辖3镇3街道2管委会。

2015年,高陵区辖3个街道(鹿苑街道、泾渭街道、崇皇街道)、3个镇通远镇、耿镇、张卜镇、2个管委会(姬家管委会、药惠管委会)。区人民政府驻鹿苑街道。

二、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高陵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泾河、渭河两岸,西安市辖域北部。位于东经108°56′16″~109°11′15″,北纬34°25′00″~34°37′30″,东靠临潼区,南接未央区、灞桥区,西连咸阳市渭城区、三原县、泾阳县,北临阎良区;东西长20.55公里,南北宽20.1公里,总面积294平方公里。

地形特征

高陵区位于关中盆地中部,处第四系固市凹陷与西安凹陷之间。地层属华北地区层,汾渭,分区,渭河小区。地质构造简单,地表出露地层单一,全境地表均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地段有第三系出露。未见基底岩裸露。本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汾渭断陷渭河断陷区域,地表覆盖层深厚,基底隐状断层很多,主要有宝鸡~咸阳~渭南断层及泾阳~高陵~渭南断层组成一地垒式结构的构造形式。

地貌特征

高陵大面积为泾渭河冲积平塬区(一级阶地),小面积为黄土残塬(二级阶地)及泾渭河道与河漫滩。全境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海拔357.5~414米,相对高差56.5米。北部平川,偏南部为塬、滩。平川地总势由西北向东南以1.8%~2.7%的比降倾斜,中间有少量槽、碟洼地分布。塬地总体窄平,台升较低,略有起伏,由西向东以1.3%~3%比降倾斜。塬面上有条形沟,为水冲涮而成,各向塬的南、北向敞开。滩地总势低平,海拔357.5~360米,由西向东比降为0.7%~2%。

气候特征

高陵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夏季节长,春秋季节短,夏热,冬冷,春暖,秋凉,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最高气温41.4℃,最低气温-20.8℃,年平均气温13.2℃,平均最高气温19.3℃,平均最低气温8.1℃。年降水540毫米左右,地面年平均温度15.7℃,夏季降水不过分集中,占年降水量的40.7%。冬季雨雪稀少,占年总量的3.5%。无霜期212天,高陵空气干燥度为1.3度,反映水份不足。年日照时数2247.3小时。

水文特征

高陵区内泾河、渭河自西向东,在泾渭堡村东北交会,流经县境南部,水域占全县总面积的5.6%。 渭河自西向东流经县域南部,县内流长20多公里。古有漕运之利。泾河自西北向东南在泾渭镇泾渭堡东北流入渭河,县内流长13公里。灌溉之利惠及两千多年。二水流向将全境切割为泾渭河北、泾渭夹角、渭河南三个自然区。

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

高陵区内地表粘土和泾渭河沿岸比较丰富的砂与砾石,是铺设道路和建筑材料的天然资源。

土地资源

高陵区境内泾渭河北川平地,占总面积的76.7%,主要为淤土,灌溉积淤深,熟土层厚,生产性能好,适种范围极广。泾渭河北岸和泾渭夹角的塬平地,占总面积的14%,主要为娄土,上部为人工覆盖层,下部为自然褐土,上松下实,保水保肥,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渭河南高漫滩地,占总面积的3.7%,主要为潮土,土壤疏松、性暖,地下水位高,宜于经济作物种植。其余为河流水域面积,约占总面积的5.6%。

生物资源

植物

高陵区境内天然生长草本野生植物有车前子、茵陈、益母草、艾、蒿、雪蒿、铁苋菜、荠菜、马齿苋、大蓟、小蓟、木贼、苦曲菜、枸杞、兔丝子、灰条、地丁、败酱草、蒲公英、麻黄、王不留、苍耳子、白毛根、香附子、芦苇、索草等。低等植物野生有地软、土马鬃、泽苏、酸苔菜、苔藓等。

动物

高陵区野生兽类有兔、狐、黄鼠狼、獾。民国前有狼,建国后60年代绝迹。鼠类有家鼠、田鼠、黑线鼠。蝙蝠有大耳蝠、小耳蝠。野生禽类有家燕、马燕、大雁、野鸽、野鸭、猫头鹰、斑鸠、关睢、啄木鸟、黄鹂、杜鹃、乌鸦、喜鹊、鹰、鹞、鹌鹑等。麻雀最多。明《高陵县志》记载:泾、渭河洲渚有鹤、凫、鸥、鹭、鸳鸯、云雁数百成群,今已不多见。唯凫、鸥时有翱翔。野生两栖类有青蛙、蟾蜍。野生虫类有:蚯蚓、土元、地龙、蜘蛛、蛇、蚂蚁、蜈蚣、蝇、蚊、蟑螂、跳蚤、蝎子等。

1.人口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6.71万人,较上年末增加0.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89万人,城镇化率65.1%。年末公安户籍人口36.6人,其中城镇人口24.2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38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员302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29%。年内发放创业贷款3814万元。

民族

高陵区境内有回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土族等6个少数民族,以回族人口最多。

2.面积

高陵区幅员面积294平方公里

三、经济发展

1.GDP及财政收入:

综合

初步核算,2019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374.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9亿元,比上年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10.41亿元,比上年增长1.5%;第三产业增加值136.84亿元,比上年增长9.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7.3:56.2:36.5。人均GDP为102628元。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6.6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8%。

2.产业状况

农业

2019年全年农业总产值达到52.88亿元,同比增长5.0%。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32.5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实现21.63万元、0.36万元、5.13万元、0.06万元、5.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0%、5.8%、-1.7%、141.9%、7.0%。全区夏收粮食播种面积131815亩,产量56285吨,单产427公斤/亩;秋收粮食播种面积131669亩,产量66641吨,单产506公斤/亩;蔬菜播种面积14万亩,产量62万吨,较上年增长6.3%。

工业和建筑业

年末,全区工业增加值19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0.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08.2亿元,比上年增长4.3%;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41.1亿元,比上年增长3.8%。

高陵区2019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对比图

2019年,规上工业涉及的24个行业中类中,“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38.6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比上年增长27.48%,“通用设备制造业”比上年增长24.36%。占全区比重最大的“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704.5亿元,比上年增长2.83%。个别行业产值下滑幅度较快,“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比上年下降74.41%,“农副食品加工业”比上年下降32.84%。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0.84亿元,比上年增长6.6%(按可比价计算)。年末拥有资质建筑施工企业19家,施工总承包一级2家,二级10家,三级7家。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4.28亿元,比上年下降9.13%,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12.91亿元,比上年下降8.29%。签订合同额36.24亿元,比上年下降11.3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1.6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33%。

服务业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36.84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7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6.71亿元,比上年下降0.3%;金融业增加值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1%;房地产业增加值33.22亿元,比上年下降9.8%;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2%;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40.54亿元 ,比上年增长87.1%。

固定资产投资

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6.57亿元,比上年下降27.3%。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72.71亿元,比上年下降27.6%;农户投资3.86亿元,比上年下降0.8%。工业投资89.32亿元,比上年下降44.1%;民间投资129.44亿元,比上年下降37%;工业技改投资14.69亿元,比上年增长63.5%。从区属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2亿元,比上年下降98.7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1.58亿元,比上年下降50.2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67.25亿元,比上年下降12.58%。

全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有33家,开发项目44个。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1.20亿元,比上年增长0.92%。其中,住宅投资47.85亿元,比上年增长8.35%;房屋施工面积530.6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7%;商品房销售面积77.9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35%。

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1.2%。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在地消费品零售额共实现69.01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批发业实现限上销售额71.11亿元,比上年增长42.9%;零售业实现限上销售额6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餐饮业实现限上营业额1.89亿元,比上年增长4.9%;住宿业实现限上营业额0.09亿元,比上年下降3.9%;全年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区属消费品零售额共实现9.22亿元,比上年下降10.4%。其中,批发业实现限上销售额7.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9.7%;零售业实现限上销售额8.79亿元,比上年下降7.9%;餐饮业实现限上营业额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住宿业实现限上营业额0.09亿元,比上年下降3.9%。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19年洽谈项目14个,洽谈项目总额331.93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内资153.8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实际利用外资19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6%。全年进出口贸易总额15714万元人民币。

交通、邮电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1270.19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699.54万吨公里;旅客运输总量171.515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4040.5309万人公里。全年公路里程888.526公里,当年修路投资9488万元。年末公交车路数7条,区内公交50辆。民用汽车拥有量71000辆,个人汽车拥有量69000辆。年末,电信、移动业务总量337234万元,移动电话用户达453492户。

财政与金融

全年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收入12.0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其中税收收入10.8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非税收收入1.1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8%;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支出35.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全年民生支出29.7亿元,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3.4%。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比上年增长7.6%,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比上年增长5%,科学技术支出比上年下降4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增长28.1%,住房保障比上年增长39.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比上年增长31.9%,节能环保支出比上年下降30.5%。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27.96亿元,比上年增长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2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5.3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3.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

全区普通中学15所,在校学生11725人,初中毕业升学率为100%,高中毕业升学率为99%;小学72所,在校学生2524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普惠性幼儿园数达90所,占比为90%。

企业累计注册商标2048件,当年注册商标654件。全年高新技术企业数54个,较2018年增加15个。

全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馆藏量12.7万册。体育场馆3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农家书屋86个。区级广播电视台1座。放映公益电影1236次。全年旅游业收入为46.1亿元,比上年增长35.5%。

卫生和社会服务

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2个,其中医院12个,卫生院10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188人,其中执业医师855人。卫生机构床位2361张,每万人拥有技术人员数8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242285人。

全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个,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078张。年末城市低保对象164户、364人;农村低保对象901户、2199人。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9年底,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346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94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70元,比上年增长9.6%。城镇居民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188人,农村已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人数242285人。

城市建设、环境和安全生产

年底,城镇居民生活用天然气户数达95000户。城乡人均住房面积达46.1平方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3.98%。

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天数163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6.13%。二氧化硫排放量1233.45吨(上年度);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896.41吨(上年度);氨氮排放量417.48吨(上年度);氮氧化物排放量979.72吨(上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率(上年度)达-3.6%。万元GDP能耗降低率5.88%(上年度)。

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86起,死亡20人,其中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14起,死亡人数17人。

4.招商引资:

完善招商项目激励机制,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通道,增强对优质项目的吸引力。坚持园区化招商,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龙头领军企业,力争年内引进1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2个。

聚全区之力推进总投资454亿元的132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63个基础设施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37亿元,竣工投用20个以上。加快长油油气、英特机械等26个项目建设,确保市区联合储备、地铁10号线车辆段等项目顺利启动。按照成熟一批、转化一批的思路,着力推进55个前期项目转化,年内前期转化在建项目不少于10个。

加快建立与经开区融合发展新机制,携手推进渭北万亿级工业大走廊建设。配合经开区做好服务保障,加快德邦物流、康明斯等4个项目实施,支持陕重汽冲刺18万辆产能,吉利投产运行。

5.交通状况

高陵区距西安钟楼20公里,距西安新行政中心一河之隔仅7公里;西铜高速、西禹高速两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西安至延安、西安至侯马铁路横贯南北,泾河火车站位于其中;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仅17公里;210国道、310省道穿境而过;318等共5路通市公交运行。

2018年公路里程888.526公里,当年修路投资18358.92万元。年末公交车路数11条,区内公交48辆。民用汽车拥有量52000辆,个人汽车拥有量51000辆。

四、历史文化

高陵境内有唐昭慧塔、李晟碑、东渭桥遗址等古文化遗迹,是中国建县历史最早的县份之一。

自秦孝公十二年建县至今,高陵区千百年来文脉不断,人才辈出。从汉代的冯商诏续《太史公书》、学者如淳著《汉书音义》,到唐代于志宁修《隋书》;从金元两朝的杨氏三代精修程朱理学,到明代正德状元吕楠著述等身;从清代樊景颜、陈大纲著《蝶园随钞》、张鸿道骈散并尤,到民国刘天章创办《中州评论》,无不印证高陵的文运昌盛。

解放初期,一批农民作者,农忙之余笔耕不辍,涌现出张诚、王杰、尚英等一大批享誉三秦、叫响全国的王老九式的农民诗人和业余剧作者。这一时期,高陵戏剧创作成为陕西的亮点,成为高陵文化现象的第一个高潮。

上世纪70年代,高陵群众自编自演故事活动轰动全国,高平、杨宏志、赵志信等60多位专业和业余创作人员创作的400多篇故事,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 见。其中,《起根发苗》《石头赶车》《见面》等48篇故事不仅在全国主要媒体发表、转载、转播,还被陕、豫、浙、鄂等多个省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剧团改编为广播剧、电视剧、戏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时间,高陵成为闻名全国的“故事之乡”,掀起了当代高陵文学的第二次高潮。

改革开放后,高陵沐浴在文学的春风里,全民故事创作编讲活动的蓬勃开展,有力地促进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曲艺等其他文学体裁创作。农民陈民义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在别人遗弃的烟盒、废纸上,创作完成了剧本秦腔剧《所长》、电视连续剧《三缺一》、大型眉户剧《拆迁》;7旬农民宋淑玲,“忙罢农田,又耕方田”,创作了100多个歌颂改革开放及身边新人、新事、新风尚的快板作品,在群众中产生广泛影响。王咸阳、张永强、周晓兰、张共堂、周宝成、耿主瑞等一大批奔波在生活一线的群众文学爱好者,不是“放下锄头,又握笔杆”,就是“刚下灶台,又筑文台”,农活之余,用自己的文字记录着高陵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

历代的高陵才俊,承前启后,弘扬时代风采,不断为高陵文学与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为这片土地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正是这深厚的文学积淀, 造就了高陵淳朴的民风民俗,孕育了高陵人民崇文尚礼的传统美德,激活了高陵作家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高陵文学现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风景名胜

• 流阳陵县城遗址

流阳陵县城遗址位于马家湾米家崖村东边300米泾河南岸台地上。呈长方形,城墙夯筑。现存南墙残长约600米,东西墙均残长约60米;残高1—2米,基宽3米,夯层厚13—15厘米。因泾河南移,北墙已不存。采集有“长生无极”、“长乐未央”瓦当及外素面、内布纹筒瓦、板瓦残片。西汉景帝时以弋阳县改制,王莽时改为渭阳县。1982年列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流阳陵县城遗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自然景观本区历史景观之一。位于城区南5公里泾河、渭河汇流之处。汛期,泾水相对为浊而渭水相对为清;非汛期,泾水相对为清而渭水相对为浊。二水任性而自遇,清浊而并流,界线异常分明,成为千古奇观。

骚客文人常以此指陈时势,剖析义理,悟出了许多人生哲学,教育了不可胜记的人民群众。唐代吕牧《泾渭扬清浊》诗云:“泾渭横秦野,逶迤近帝京。二渠通作润,万户映皆清。明晦看殊色,潺流听一声。岸虚深草掩,波动晓烟轻。御猎思投钩,渔歌如濯缨。合流合禹力,同共到沧瀛”。

• 昭慧广场景区

昭慧塔新貌

主要有昭慧塔、昭慧院、佛教文化小品、环塔广场、古建长廊、牌楼等景区。

六、地方特产

高陵区有耿镇胡萝卜、羊肉泡馍、西安凉皮、德懋恭水晶饼、老童家腊羊肉、扯面、高陵石子馍、荞面饸饹、驼蹄羹、豆黄糕、陕北红小豆、高陵仿兵马俑、高陵仿唐三彩、荞面合络、木磨丝、贵妃饼、柱顶石馍等特产。

七、荣誉称号

陕西十强县

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县

陕西省县级电子政务示范县

全国爱国卫生先进集体

陕西省科普示范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文明县城

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县

全市依法行政示范县

国家卫生县城

中国金融生态县

八、联系方式

区政府电话:029—86914112传真号码:029—86914112电子邮箱:glqwlzx@163.com

 

返回顶部